第四节 横机的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

一、横机的基本操作

横机既可以编织整幅和圆筒型的针织坯布,也可以编织成形衣片,这是在圆机上无法实现的,横机通常是用来编织成形衣片的。在横机的编织过程中,主要有掀罗纹、起口、翻针、放针、减针(收针或拷针)、落片等基本操作。

(一)掀罗纹

毛衣衣片的下摆边、袖口和领口常采用罗纹组织。为了编织罗纹组织的起口,在起口前必须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罗纹排针工作,俗称掀罗纹(或称括罗纹)操作。

掀罗纹时,先将编织幅宽内的织针推到编织工作位置,采用与编织罗纹相配的起针板,将前后针床上不参与罗纹编织的织针掀到停针区,退出工作区域,掀1+1罗纹操作过程如图2-22所示。


图2-22 掀1+1罗纹操作

掀罗纹实质上是一种选针的特殊形式,在半自动横机和全自动横机上常采用高低针踵或底脚片来进行选针。

(二)起口

为了防止起口线圈的脱散和便于牵拉,在编织每一块衣片时,首先要编织一横列起始线圈,这一过程称为起口。

当掀好罗纹排针后,应将针床移位,使两针床织针成交叉配置,完成正常的起口动作,推动机头使两针床上处于工作位置的舌针钩住纱线,完成起口横列的编织。对于2+2罗纹的起口,必须由排针状态(图2-23)通过移针床变成起口时的状态(图2-24)。如果按照排针状态编织,只能形成近似于两倍正常线圈大小的1+1罗纹,不能实现正常编织。2+3、3+3等罗纹的起口与2+2罗纹的起口相同。1+1罗纹的起口如图2-25所示。


图2-23 2+2罗纹的排针

1—参加编织的织针 2—退出编织区的织针


图2-24 2+2罗纹的起口

1—参加编织的织针 2—退出编织区的织针 3—起口横列的纱线


图2-25 1+1罗纹的起口

1—参加编织的织针 2—退出编织区的织针 3—起口横列的纱线

完成起口横列的编织时,定幅梳栉从针床下部穿过起口横列的纱线,升到针床隙口,穿入梳栉钢丝2(图2-26)。在梳栉4下面挂上适量的牵拉重锤,完成织物的起口操作(注意:织物一定要处于穿线板的中间位置)。


图2-26 挂上定幅梳栉时的起口状态

1—织针 2—梳栉钢丝 3—起口横列的纱线 4—梳栉

起口分为毛起头和纱起头两种。毛起头是用毛纱直接编织起口横列;纱起头是先用起头纱在织针上编织一个或几个起口横列,然后再使用毛纱编织起口横列,衣片下机后拆除起头纱即称为光边罗纹口。

(三)起口空转

完成起口操作后,按照工艺要求编织几个横列的管状组织的过程,俗称打空转。

在实际操作中,定幅梳栉挂好后,将前针床上的1′和后针床上的3′起针三角关掉(或前针床的2′和后针床的4′),进行空转编织,空转的横列数根据工艺要求而定。一般织物的正面空转应比反面多一个横列,如2:1、3:2,也有采用1:1、2:2、3:1和3:3空转编织的。

织有空转的起口衣片,其起口边具有圆滑、饱满、光洁、平整、美观、坚牢等特点,可防止起口时起口横列纱线断裂和在服用过程中出现荷叶边现象。1+1罗纹组织不经空转的起口和2+2罗纹组织经3:2空转的起口线圈结构如图2-27、图2-28所示。


图2-27 1+1罗纹不经空转的起口线圈结构


图2-28 2+2罗纹组织经3:2空转的起口线圈结构

(四)翻针

羊毛衫的下摆边常采用罗纹组织,大身采用单面组织。需要在织完下摆边罗纹后,将前(或后)针床上织针所编织的线圈移到后(或前)针床上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单面组织的编织,这一转移线圈的过程称为翻针。翻针有单翻针和组列式翻针,手工翻针常使用的工具是收针柄,单针的手工翻针操作过程如图2-29所示。


图2-29 手工翻针操作过程

1—收针柄 2—套针(眼子针)3—前针床织针 4—后针床织针 5—最后一横列的罗纹线圈(旧线圈)

(五)放针

放针又称加针或添针,利用增加工作针数来完成增宽衣片的过程称为放针。放针分为明放针和暗放针。

1.明放针

将需要的织针直接推入编织区,不进行移圈而使其参与编织的放针方法称明放针。放一枚针时,可直接将织针(图2-30中A)推入编织区,移动机头垫纱来完成放针。为使放针过程顺利进行,避免放针后边针(新放的针)出现漏针现象,一般在机头侧完成放针。


图2-30 明放一针

当一次进行多针放针时,先将机头边需要放的针(图2-31中A、B、C、D)推入工作位置,用编织纱线逐一绕过每一枚织针,使纱线交叉点在针背处,然后推动机头。多针放针时需挂边锤进行牵拉。


图2-31 明放多针

2.暗放针

将需放的织针(图2-32中A)推入编织区域,然后将衣片边缘织针的一组线圈,整列地横移,使被放的织针挂上旧线圈的放针方法称为暗放针。

暗放针后,会在空针(图2-33中B)处产生小的孔眼,将空针所对应的前一横列线圈的圈弧套在空针上可消除孔眼。由于暗放针操作较复杂,效率低,通常不采用这种方法,只在高档服装上使用。


图2-32 暗放针


图2-33 暗放针(消除孔眼)

(六)收针

减针是利用减少工作针数完成变窄衣片门幅的过程,分为收针和拷针。收针是利用移圈的方法,将衣片横向相连的边缘线圈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并合移圈,将移圈后的空针退出编织工作区域,使衣片的横向编织针数逐渐减少,达到减幅的目的。收针可分为明收针和暗收针两种。

1.明收针

将需要收去的织针上的线圈直接移到相邻的织针上,使其成为重叠线圈,这一收针过程称明收针(图2-34)。

2.暗收针

将需要收针的织针上的线圈连同边部其他织针上的线圈一同平移,使收针后衣片最边缘织针上不呈现重叠线圈的收针方法,称暗收针。暗收针(图2-35)也是借助收针柄来完成的,其收针过程与明收针相似。暗收针的收针情况常用“n1×n2”来表示,其中n1表示套针枚数,n2表示收掉的织针数,即重叠的线圈数。暗收针使衣片边部平整、美观,留有收针辫子,其操作比明收针复杂,只在中高档羊毛衫产品上使用。


图2-34 明收针后的线圈结构

1—被移去线圈后的空针 2—被移圈的线圈


图2-35 暗收针后的线圈结构

1—被移去线圈后的空针 2—被移圈的线圈

(七)拷针

根据工艺要求将需减针的织针上的旧线圈脱落,不进行线圈的转移,将这些织针掀下,退出编织区域,使衣片由宽变窄的操作称为拷针。

手工拷针借助拷针刮板将织针针踵推起使织针退圈,然后再将织针掀下使织针上的旧线圈脱落,织针退到不工作位置以实现拷针。

拷针操作在细机号的横机上广泛采用,其下机衣片大部分需要经过裁剪后成衣。拷针比收针操作方便,产量较高,同样可达到减幅的目的,缺点是原料消耗较收针大。

(八)落片

落片又称塌片,其实质是通过线圈脱套来落取衣片。落片时需要先去掉牵拉重锤和挂边重锤,左手握住衣片,给衣片以适当的牵拉力,右手轻轻推动机头,进行一次无垫纱的编织,使织针上的线圈全部从织针上脱套下来完成落片操作。手摇横机落片操作时,导纱器应停在机器的右侧。

二、横机操作注意事项

(1)起头时,第一横列中没有钩住纱线的舌针,必须补上,否则起头不整齐,影响织物外观质量。

(2)推上起针梳栉时,注意使织物处于中心位置,不要偏斜,防止牵拉倾斜造成织物一边长、一边短,起针梳栉的梳齿应处于各线段的空隙中,不要穿插在股线之间,避免纱线受损。

(3)起针梳栉穿入钢丝时,注意不要穿进针钩,避免操作困难或损伤织针。

(4)挂锤一般不宜太重,幅宽窄的挂中间,幅宽宽的挂在两边,注意两边重锤轻重差异不要太大,否则织物密度不匀,会产生歪斜。

(5)手摇机头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平稳均衡,用力方向要与机头导轨平行,以免造成漏针或撞针等机械故障。

(6)在机头横移过程中,不可横移针床,否则会损坏织针。

(7)手工操作时,机头滑动转向时应距离工作舌针2cm以上,否则容易豁边;距离太大时,超过了挑线弹簧回弹余纱的极限,将形成织物两边松弛或豁边。

(8)正常操作时,机头的往返运动中,除了衣片开领有特殊工具外,机头不能进行中间反向运动,否则会损坏织物或织针。

(9)翻针操作时,应尽量避免漏针或吃单纱。

(10)放针时必须使舌针完全进入工作位置,放针不足会产生撞针。多次放针后需挂小边锤,但不宜挂在第1、第2针处,小边锤也不宜太重,避免衣片边缘出现漏针状小孔。

(11)收针完毕,必须使舌针完全退出工作位置,收针后掀针不足,会发生撞针现象。

(12)发生撞针时,应退回或取下机头,切勿用手拉动针钩,防止手指被钩住,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