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会计核算要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从理论层面出发,通常把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谁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2)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3)财务报告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一、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为行政事业单位组织业务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极其广泛,至少应该包括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公众、投资者和债权人、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主管部门和内部管理者等。

(一)政府审计机关

政府审计从本质上说,也是接受公众委托,提供公共审计服务。所以,审计机关将是代表公众利益的重要的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我国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社会公众

这里所指的社会公众是分散的公民个人和某些利益集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依法纳税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而同时社会公众也有权利知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状况以及政府对社会公众所托付的各种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对于某些利益集团来说,他们也需要通过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来进行决策或者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投资者和债权人

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及其相关信息,从而做出是否与其继续合作的经济决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从事一些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与投资者、债权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样这些投资者、债权人必然会关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决策。

(四)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并不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往来不断增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这些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压力。

(五)主管部门和内部管理者

目前,我国政府单位主要包括政府各行政部门、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其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对于各级政府的履职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各级政府应当进行监督,对各级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违反纪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政府应将预算执行结果如实上报,接受上级的监督。另外,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各级政府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所以,各级政府的内部管理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除了上述列举的政府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之外,其他方面的使用者或者潜在的使用者也很多,比如公务员、供应商和财务分析师等,都需要政府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

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政府会计的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各有侧重,他们会针对他们关注的方面,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政府活动进行评价和预测,并作为有关评价和决策的基础之一。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财务信息,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而是评价政府及相关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一)以做出非经济决策为主

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财务信息是为了做出各种相关的决策。决策的类型不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利害关系通常不表现为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因为政府会计的资源提供者向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资源要么是法律法规强制其提供(如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要么是自愿提供(如各种捐赠)。他们不期望按照其提供资产的某个比例收回资产或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也不期望清算时分享一部分剩余财产。所以,他们根据信息做出的决策主要不是经济决策。其他信息使用者,如立法及监督机构更没有本身的经济利益,而是代表社会公众或上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做出相关决策,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决策。

(二)以考核和评价受托责任及受托业绩为主

政府报告主体的管理者与资源提供者、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各种的受托与委托关系,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受托责任。从资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将资源委托给受托人,总是希望受托人按照其预期的目标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受托人就负有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好、用好资源的责任。由于政府的资源必须按照预算、法律规章、行政法令,以及合同协议限定的用途或目的使用,那么其受托责任就具体化为对专门用途的资源进行保管,并使用于特定的目的或活动,以产生一定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他们需要财务信息更多的是为了对政府管理者的受托责任及受托业绩做出合理的考核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