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应用(微课版 第2版)
- 周雷
- 13710字
- 2020-08-27 04:33:47
任务四 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应用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助推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升级和价值互联网的形成,一批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迅速壮大,成为新金融的重要力量。本任务将在纵览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中的具体应用,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新趋势。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
一、金融科技概述
金融科技是一个既新且老的词语,在IDC咨询中该词已经出现了近20年。但其真正流行是在2015年左右,主要因为当时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指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以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的最初形态是分布在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的互联网技术创业公司,它们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获客成本,并提供营销获客、身份认证、风险定价及资金流转等环节的技术支持。普遍认为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驱动下,互联网金融从以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为主的1.0版升级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2.0版,从而能够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移动支付、网贷与众筹、智能投顾是其最主要的子领域。金融科技创业企业中有的成为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并逐渐发展成为非常成功的知名金融科技公司。根据CB Insights和Crunch base的数据,截至2018年7月,全球有34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或者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均是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分别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陆金所。
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已经深度渗透到整个金融行业中,包括跨境金融领域——主要是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科技和区块链。其中跨境金融科技主要是指非银行的跨境支付与经纪业务、移动跨境支付和智能投顾等。而跨境电商是当前跨境金融科技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消费者目前可以在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第三方支付,其中支付宝28个国家和地区,财付通15个国家和地区。区块链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金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在内的三大联盟。
随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应用开发的深入,这场由现代金融技术驱动的革命,最终会使金融业产生根本性变革。金融科技的成功应用会极大地降低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会促进金融业的自我扬弃和持续改进。大数据技术帮助金融业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和价值。金融服务自助、智能、移动和便捷已成趋势,简单重复的业务将被技术和机器替代,金融业去机构、去人工会成为一个渐进但不可逆转的趋势。金融科技的主要框架如图1-9所示。
图1-9 金融科技的主要框架
二、区块链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恰恰是这次革命的一大成果。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着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共识信任、交易可追溯等特性,在互联网保险、网络银行、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
金融科技新技术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形成了保险科技(Insur Tech)新业态。其中,区块链被认为是我国最有可能在互联网保险行业普及和推广的未来技术。各互联网保险机构正积极探寻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路径和落地场景。区块链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互联网保险突破发展瓶颈。
(1)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特征能够提升互联网保险的信息安全水平。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和保险两个风险行业融合的产物,面临着较高的信息安全风险和网络科技风险。区块链技术为互联网保险有效防控新型业务风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区块链把互联网保险数据分布式存储在区块链上,可以防止数据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链式”结构有防篡改性和防伪造性,特别适合互联网保险场景下电子化保险合同的数据保全与存证服务。把合同中约定的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缴费方式、赔偿计算方式等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增强合同的可信度。合同订立后的变更、保费缴纳、分红、个人账户资产变动、事故通知、索赔、理赔等信息也可以及时记入区块链,作为证据。其次,互联网保险的非对称加密算法能够防控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在非对称加密算法下,区块链上的节点能够获悉其他人的交易内容,但对非属于自己的交易记录无法了解交易者的真实身份;同时保证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修改。因此区块链的匿名性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能够克服目前互联网保险对用户数据以及隐私保护不力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信息安全。最后,区块链能够构建一个全流程可追溯的完整信息流,实现互联网保险相关各方间的信任共享。以蓝石科技的“非标人群风险精算和风险管理平台”为例,其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服务于保险场景的联盟链,将保险产品信息及投保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理赔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上链,实现全流程追溯、数据在交易各方间公开透明,以及保险公司、保险机构、监管部门、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共享,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构建网络互助保险的互信与监督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区块链技术基于P2P(per-to-peer,点对点)对等网络,各节点地位平等,可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实现“去中心化”,从而能够助力保险“脱媒”,降低保险中介费用;P2P(点对点)的联系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突破传统互助保险的局限性,使同质风险个体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助。其次,区块链的集体监督维护特征,能够建立网络互助保险去中心化后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可持续运作与高质量发展。2017年7月,信美人寿互助保险社与蚂蚁金服合作,打造了国内第一个互助保险账户的上链。在这一应用场景中,核心的痛点是如何保证互助计划内部信息的透明。区块链平台基于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集体监督维护等特性,可以提供从互助计划的发起机构到互助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会员信息、会员互助计划的投资信息,包括基础资产的投资信息、投资明细、收益数据的可信存证。信美会员如遭遇重大灾害、意外事故等,在得到现有保障及援助(包括社会统筹保险、商业保险等)后仍生活困难的,还可以申请爱心救助账户的额外救助。该区块链平台的每笔资金流向都公开透明,每笔资金流转数据都不可篡改,每笔资金的去处和用途都有据可查,提升了互助计划的透明度,增加了会员对互助计划的信任。同时,也提升了互助机构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保险监管部门对互助计划进行有效监督。
(3)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互联网保险理赔效率。智能合约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时,可以自动执行的合约。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以“以太坊”为代表的2.0阶段,在区块链中通过引入“可编程脚本”可实现无须人为干预的自动执行程序,使智能合约从工作原理变成了现实,保证了智能合约在存储、读取和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性,提高了智能合约的可信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很多益处。智能合约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保险智能化程度,开发更多触发型赔付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智能合约可以支持自动化理赔,它是一种透明且可靠的支付机制,并且可以用来执行特定的合同规则。在保险事故发生并满足赔付条件的情况下,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代码指令,自动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实现自动划款赔付,减少了保险赔付路径中大量的人工操作环节,使赔付效率得到了质的提高,帮助保险公司减少了大量的运营费用。例如,在农作物保险中,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对农作物收成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就可以通过天气反馈机制,实现对农户的自动赔偿。2016年,我国保险市场上也已经推出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航空意外保险卡单等。此外,智能合约还可以通过自治性合同设计,减少合同纠纷,保护互联网保险消费者的权益。
(4)区块链的共识信任机制有助于缓解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信息不对称,防控欺诈风险。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问题一直是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互联网保险的网络特性决定了保险销售方不能面对面的向消费者主动说明产品相关信息,而大多采用“勾选阅读”方式进行产品信息说明,易出现销售误导、保险条款不透明等问题,造成消费者单方面曲解,在理赔时引发投诉;另一方面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骗保等,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隐患。区块链的共识信任机制使运行规则和全部交易数据公开透明,每一次运作细则都对全网可见,使各节点间的交易,不需要以信任机制为担保。算法共识机制使全网节点达成共识,创造出区块链上免信任的记账机构,保证每笔交易在所有记账节点上的一致性。在线订立互联网保险合同并完成交易的每一步操作细节,都可以记录在区块链上,作为双方履行告知、说明义务的证据。区块链上的记录,投保人可将其作为可保性证明,保险公司可将其用于识别保险诈骗。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可以通过提供完整的历史记录,独立验证客户和事务(如索赔)的真实性,因此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保险公司识别赔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复交易、欺诈骗保等行为,进而解决互联网保险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另外,借助区块链的开放性,还可以提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范围,使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定价更加精准。
可用表1-6概括区块链技术在助力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表1-6 区块链特征与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首先要改造传统产品或者开发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新产品,进而实现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程互联网化。而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的各业务环节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运营效率,驱动互联网保险从“流量为王”的粗放式增长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如表1-7所示。
表1-7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各业务环节中的典型应用典型应用
虽然区块链技术作为保险科技的代表性技术,在互联网保险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作为尚在开发中的新兴技术,它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目前,在技术层面上,区块链如何解决高耗能、数据存储空间受限、大规模交易处理效率等问题,尚在探索中;在安全层面上,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客户端安全、加密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区块链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也对保险监管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区块链采用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平台,能够提高交易主体的信任机制,实现区块链业务间的自我监管,可以减轻保险监管的压力。另一方面,保险监管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确保相关技术和平台不存在纰漏,不存在恶意欺骗的系统和交易记录。此外,互联网保险应用区块链技术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和风险,这也是未来保险科技监管新的挑战和内容。
2.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无论是互联网化进程中的传统银行还是新兴的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资产交易、国际贸易、资金清算等银行业务中的具体应用,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信任通道,为供应链金融资金流转增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该业务场景与区块链技术有较强的契合性:一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信任与利益分配是多方协同合作的基础;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可追溯与不可篡改特性为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夯实了技术根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构间协作的信用风险与交易成本。二是区块链平台的信息共享特性打通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形成了多层级的信用传递机制,并将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交易往来的远端企业纳入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畴。三是区块链技术不仅能进一步增强金融资产的数字化程度与流动性,同时如能充分调动新型融资及风控工具,它也将进一步覆盖供应链金融长尾市场的融资需求。
(2)提升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数字票据交易安全。目前,票据市场规模庞大、业务场景复杂,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票据真实性难以保证、资金转移不及时、票据掮客降低业务透明度等业务痛点。而有效融合了区块链技术优势的数字票据则可能逐渐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数字资产形态:一是可进一步论证票据价值传递“去中心化”的可行性,即通过票据的点对点交易降低系统中心化所带来的运营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技术特性能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为规避纸票的“一票多卖”、电票的“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思路。
(3)增强数据公信度,促进征信信息共享。征信作为信用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奠定了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征信业务主要围绕央行征信中心展开,数据采集渠道受限,且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对称、使用成本高、数据隐私保护不力等问题。区块链平台的对等直联、安全通信与匿名保护机制,为进一步增进跨机构信息共享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各行业信用数据的汇聚沉淀,促进全行业协同解决“信息孤岛”等问题。例如,可尝试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优势逐步构建征信数据共享交易平台,稳步推进征信领域相关行业数据的信息共享,进而不断提升征信数据的公信度、不断降低共识信任的运营成本。
(4)提升产权明晰度,强化权益证明效力。鉴于区块链中每个参与维护的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我们可探索将其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的技术特性应用到权益证明业务领域,特别是对于房产所有权、车辆所有权、股票交易权等永久性记录存储的业务场景,区块链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股权所有者可凭借私钥证明其股票所有权,同时基于区块链平台的股权转让交易记录明确、产权明晰,全程不需要第三方参与。
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扶贫等领域。其中,工商银行在Hyperledger开源代码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行业应用特点,自主研发推出了具有金融级安全的区块链平台,落地工银聚仓储管理业务,有效提升了供应链金融各环节的整体协作效率。同时,工商银行与贵民集团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实现了扶贫攻坚资金的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2018年,中国银行明确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置于新一期战略规划之首,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行先后推出全流程线上秒贷的“中银E贷”,基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智能投顾“中银慧投”,具备实时反欺诈、反洗钱功能的智能风控体系并与腾讯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丰富服务场景。农业银行也与百度一起推出了区块链项目计划。交通银行启动了区块链金融应用创业大赛。
除了传统银行积极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助力互联网化转型,新兴的互联网银行也开始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探索和场景落地。“微粒贷”是我国首家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推出的移动端自助式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产品,作为微众银行消费金融板块的主打产品,“微粒贷”具有“白名单”邀请准入机制、基于互联网社交大数据风控模型的贷款额度确定、低于信用卡的差别化利率、秒间到账与“3A”服务等特色。截至2017年末,主动授信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微粒贷”除自营外,还通过建立同业合作模式下的“联贷平台”,与2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由合作银行提供资金来源,双方共享利息收益,进一步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2016年9月,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的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实时清算的区块链应用系统投入运行。按照传统做法,交易和资金结算是分开的,双方银行各自记账,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账。引入区块链系统后,由于所有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网络上,而且无法篡改,交易过程伴随清算过程,可以完成实时清算。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区块链”正逐渐应用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金融效率提升、跨境支付与结算和票据等多个领域。一个银行机构全面拥抱区块链技术的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3.区块链技术在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的应用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除了已经应用于互联网保险和网络银行等业务外,网贷、互联网证券等其他互联网金融业态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场景。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的特点,能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避免烦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交易。同时,基于区块链的资金交易可保证即时到账,从而使跨境转账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这也是目前R3CEV和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证券商和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区块链技术研发的重要原因。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业态的代表,也开始了区块链应用的探索。在金融科技方面领先的网贷平台“点融”已加入全球两大区块链联盟R3与Hyperledger,并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在R3联盟面向金融行业打造的Corda区块链平台上线,成为国内首家在Corda上线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应用的网贷平台。点融先进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整个供应链条上的小企业获得融资所需的信用背书。此外,点融还面向市场提供区块链商业服务,包括区块链云服务(即DBaaS)平台、区块链应用开发和区块链专家咨询。DBaaS平台可支持Hyperledger Fabric和Corda,是国内首家支持跨云部署的区块链服务平台。
4.蚂蚁金服联盟链应用场景
蚂蚁金服的区块链策略以联盟链为主,核心是打造一个有自主产权的金融级及经济级区块链底层平台。
蚂蚁金服区块链致力于打造生产级平台,一直关注以下四方面技术:第一,适配全球部署。在一些特定应用案例中,通过一个全球的区块链网络部署,能够克服在广域网、跨洋区块链部署中,由于高时延网络、低质量网络带来的网络问题。第二,高可靠性。系统集成了支付宝在过去数年“双11”海量级交易过程当中,关于峰值业务缓冲、业务可靠受理的能力。第三,高可运维。提供系统处理、自动化管理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第四,高安全性。提供全链路端到端加密传输以及所有参与者基于CA的身份认证。
蚂蚁金服区块链总体定位是一个可追溯的信任连接的基础设施,并且已经有若干落地场景和金融级应用的尝试。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选在公益慈善捐赠上。在这个场景中,蚂蚁和多家公益机构共同建造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阳光账本。在这个阳光账本中,支付宝用户可以看到每一笔捐款从支付宝账户到公益机构、拨备公益执行机构,最后到受捐助人的整个流程。截至2017年7月,一共有38家公益机构、355个公益项目,在该区块链平台进行了慈善记录存证。2017年11月,天猫境外商品的跨境溯源服务上线。在这个场景中,提供了来自澳洲、新西兰的奶制品的溯源码服务。支付宝用户只要扫一扫溯源码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奶制品从生产到物流,从质检、海外仓库到国内仓库的全链路端到端的商品流通记录。茅台酒的正品防伪也是蚂蚁金服区块链的应用场景。2017年年底,蚂蚁金服正式和茅台酒进行合作,提供了茅台酒正品防伪溯源服务系统。蚂蚁金服的技术人员帮助茅台酒设计了瓶盖内RFD的防伪、二维码、明码、暗码、溯源码,使商品的溯源码不可转移,通过物理绑定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区块链物理商品可信的溯源服务。
[随堂测试1-4]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尚在探索中,请结合本任务所学知识,思考怎样的区块链应用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三、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1.人工智能对金融创新的影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这两个领域深化发展、探索创新的必然结果。人工智能在前端可以使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营销更加精准化,从而改善客户体验;在中端可以学习和分析历史数据,支持各类交易的决策,使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在后端可以用于风险识别和防控,使管理流程更加自动化。人工智能既能在客户端优化资产配置,又能在商户端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流程的智能金融。
(1)改善客户体验。面对客户群体的扩张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金融服务亟须改善客户体验。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人。借助微信平台的私人化特征和安全认证体系,金融机构着力搭建线上智能客服问答系统。工商银行的“工小智”,单日最高服务量突破百万。人工智能在金融客服应用中首先通过对来自电子渠道的文字和语音进行意图识别,再根据识别结果对接提前建立好的知识库进行查询,或进入企业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最后将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反馈至渠道终端,完成交流。同时,智能客服通过对日志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挖掘,为客户服务与营销等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持。另外,其积累的历史数据还有助于智能客服系统进行知识学习和更新,为改善问答提供参考与依据。
(2)拓宽服务范围。人工智能通过降低人工成本,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在客户端,智能投顾用机器代替传统投资顾问,将产品代销与研发相结合,培养了客户的理财习惯,拓宽了财富管理的经营范围。智能投顾还能提升了解投资者风格偏好的渠道维度,除了通过传统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其年龄、资产和投资期限,还能利用非结构化数据更客观地衡量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智能投顾根据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匹配算法,提出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再依据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由金融分析师编写函数、设计指标和分析数据而进行的量化投资市场规模得到不断扩张。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 Asspcoates自2013年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跟随市场变化和预测行情走势,持仓组合逾百种。日本Alpaca公司的交易平台Capitalico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帮助客户分析交易图表,并基于交易员的经验深度学习非结构化的信息。国内的量化交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京东量化平台和MindGo分别借助京东集团和同花顺的资源优势,进行智能化策略的开发与研究,为客户提供投资方案。
(3)增强风控能力。金融风控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用户资料收集、反欺诈、合规、逻辑校验等较多环节,完全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且容易滋生群体欺诈。人工智能对解决传统风控业务痛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升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监督的综合能力。通过把客户行为分析和资产负债状况相结合,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IP地址等多层次信息构建的客户关系图,人工智能突破了识别联系人中借贷人个数等简单风控因素的传统手段的局限,深度延展了金融风控的覆盖范围,广泛管控网络全局风险。尤其是全国约有5亿人口不存在持牌金融机构的强征信记录,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挖掘客户多维数据的金融价值,通过对网页浏览、通话记录、电商消费、出行线路以及社交网络的统计分析,勾勒出精细的客户信用特征。京东数科和微众银行已经尝试通过社交数据、信用积累、商户管理和欺诈侦测等模型,对客户进行分类并评估还款的意愿和能力。人工智能促进征信审批自动化,还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此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用于识别客户的身份与行为,相较于传统鉴定方式更加便捷,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安全监控。其中,人脸识别已被应用于银行开卡、账户登录、支付和取款等金融范畴。支付宝于2017年9月在杭州推出的人脸识别支付服务实现了全球首次成功商用。
(4)提升研究水平。智能投研为包括研究人员和基金经理的个人客户和包括金融机构和商业媒体的公司客户,提供从数据到结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智能投研既能从宏观经济周期角度分析,涵盖行业轮动规律和上下游产业链趋势,又能从微观层面发掘热点事件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智能金融搜索引擎能自动而快速地完成大量相关信息的动态检索和报告撰写。美国Kensho公司的产品Warren利用知识图谱构建起事件数据库,并能从中不断进行强化学习。AlphaSense公司则充分利用研究文献、公司证明、实时新闻等碎片信息,挖掘数据价值,为投资决策所用。目前国内的智能投研还未形成规模,金融数据不丰富甚至残缺的缺陷使得数据标准、关联架构尤为重要。萝卜投研和文因互联等公司通过智能搜索提高客户信息挖掘和处理的效率,辅助投资报告的自动生成。天弘基金和嘉实基金均搭建了智能投研平台,为投资决策提供系统性支持。数据服务商如东方财富、同花顺和恒生聚源等公司的壮大也成为智能投研发展的核心推手。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
2.智能投顾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投顾(保顾)、智能客服与精准营销、风险分析与智能反欺诈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RA,Robot Advisor),也称智能投资顾问、机器人投顾,是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将资产组合理论、其他资产定价及行为金融学理论等金融投资理论应用到模型中,再将投资者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及理财规划等变量输入模型,为用户生成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并对组合实现跟踪和自动调整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和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最大的特征就是门槛低、费用低、高效率。因此,特别对作为互联网金融“长尾用户”的中低净值人群颇具吸引力。
在用户端,智能投顾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用户财务状况、收益目标以及历史投资数据,从而确定个人的风险偏好,做到比你自己还了解你,避免了冲动性、贪婪性、过于谨慎性投资。在投资端,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学习已有的成功的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投资模型,从而给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建议,并跟踪投资状况,进行实时调整。从资产类别上,不局限于某一只股票或资产,形成资产组合;从地域上,配置全球资产,以达到降低风险、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定收益的目的。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的比较如图1-10所示。
图1-10 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的比较
(资料来源:埃森哲报告《智能投顾在中国: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决胜未来》)
智能投顾起源于金融风暴后的美国,Betterment、Wealthfront等初创公司开启了其大幕,近几年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涉足智能投顾服务,智能投顾正处在向大众普及的阶段。智能投顾的出现及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面对面的财富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并形成了当前三种财富管理模式:传统财富管理模式、纯智能投顾模式和混合模式。以数字化驱动的人力结合“机器”的混合模式已然崛起,并且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模式的主流。
在我国,多方参与的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快速变化的客户群体及其需求、新兴的数字技术、趋严的监管政策正在重塑原有的财富管理模式。虽然智能投顾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惊人,预计到2022年,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总额将超过660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当前,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是智能投顾市场的三大主体,并演化出了四种本地化的业务模式:独立建议型、综合理财型、配置咨询型和“类智投模式”。
(1)独立建议型。独立建议型的智能投顾模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经过计算,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风险和收益要求的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金融产品。这类智能投顾平台为理财用户提供建议,并代销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平台推荐的金融产品大多数为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等,有些平台还配置有股票、期权、P2P、债券和黄金等。
(2)综合理财型。这类模式将智能投顾功能整合到公司原有的运营体系,通过对接内部及外部投资标的,既能更好地服务原有体系的客户,还可以吸引新客户。这种模式不仅能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还可以推动自身理财产品销售,从而达到多重效果。其特点在于综合理财平台本身就拥有很好的客户资源、广泛的销售渠道以及多元的资产标的等优势,其智能投顾平台在客户获取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较其他模式更具竞争力。
(3)配置咨询型。这一模式通过对全市场各类型产品数据的实时抓取,统计各类型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数据、风险指标等,对市场上的各类型金融产品进行筛选和排序,结合用户的风险评测指标,帮助用户选取更为适合的金融产品组合,最终让用户自行完成交易。与独立建议型相比较,此模式主要针对更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多维度的智能化数据与指标,助力这些资深个人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4)“类智投模式”。多为跟风“智能投顾”概念,几乎无智能或自动化投资概念。多以量化策略、投资名人的股票组合进行跟投,同时兼具论坛性质的在线投资交流平台。此种模式并非严格意义的智能投顾。国内各类智能投顾业务模式的代表性产品如表1-8所示。
表1-8 国内各类智能投顾业务模式产品举例
此外,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也拓展到了互联网保险领域,形成了保险科技新技术,典型的代表便是智能风控和智能保顾。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保险科技已经全面渗透到互联网保险的研发、销售、全保、理赔等各个环节,成为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保险科技的探索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成熟,以及保险公司数据的海量积累,为保险智能风控和反欺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欺诈案件的特点通过系统化的方法,以定量的方式来评估案件风险的高低,可以有效消除反欺诈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同时降低风控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
我国多家保险公司正逐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甄别欺诈案件、开展理赔等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以中国平安的“金融壹账通”为例,该公司积极将金融科技运用到保险领域,推出了“智能保险云”服务,包括“智能认证”和“智能闪赔”两大产品,为保险行业赋能。在投保领域,帮助各大保险机构实现了客户30分钟快速投保,这一时长大大低于行业15小时的平均时长;退保率仅为1.4%,远低于行业4%的退保率。2018年2月6日,“金融壹账通”推出区块链方案“壹账链”,不仅能降低金融机构获得高性能区块链底层设计服务的成本,也为监管部门创造了透明、高效的监管环境。同时,中国保险学会与“金融壹账通”发起成立了首家“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该实验室在研究建立多险种的智能化反欺诈系统,为保险业欺诈风险的分析和预警监测提供支持。2018年7月19日,蚂蚁金服透露,国内保险业首笔无人工干预的“全流程AI人工智能快赔”在支付宝内完成,标志着我国基于人工智能的互联网保险智能理赔和智能风控取得新突破。
智能保顾也是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保险中的重点应用领域。智能保顾能够为保险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投保咨询和建议服务,主要包括用户风险评测、保险需求分析和保险产品推荐等。智能保顾在产品配置上能够为客户定制产品和实现个性化定价;在销售过程中可以与用户有效互动和为用户筛选产品;在承保时能绘制用户画像,精准评估风险;最终达到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另外,互联网车险是互联网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使线上销售渠道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深入,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以及对相关产品责任保险的强烈需求,也会对车险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要求,有望推动互联网车险智能保障、精准定价、智能理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智能保顾应用实例有“大白”风险管家、某平台博诚智能保险营销、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UBI车险等,如表1-9所示。
表1-9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
[做中学1-4]
投米RA(智能投顾)服务体验
投米RA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某平台推出的智能投顾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的智能投顾服务包括“海外RA”和“境内RA”两大模块。本“做中学”将以门槛较低的境内RA为例,介绍应用智能投顾服务完成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操作流程。
步骤1:认识投米RA智能投顾机器人。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看视频,认识投米RA智能投顾机器人。
投米RA智能投顾机器人介绍
步骤2:了解智能投顾的服务流程。
完整的智能投顾服务一般包括评估用户风险偏好、大类资产配置、结合偏好给出投资组合建议、交易执行、跟踪调整等步骤,如图1-11所示。
图1-11 智能投顾的服务流程
步骤3:注册并登录“投米RA”App,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下载“投米RA”App,完成注册并登录,单击App首页上的“RA是什么”了解其主要功能。投米RA基于智能模型、海量金融数据分析和专业风险测评,能够实现私人定制和个性化投资,帮助客户完成资产的跨地域和跨资产类别组合配置,具有一分钟开户、资金灵活存取、收益稳健、自动完成组合投资等特点。
步骤4:完成风险测评,开通“境内RA账户”。
打开“投米RA”App的理财页面,选择“境内RA组合”,单击“理财”页面的“开通境内RA账户”按钮,如图1-12所示。在弹出的页面中完成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提交开户资料,包括身份信息和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完成开户操作。
图1-12 境内RA账户开户
步骤5:结合测评结果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当的投资组合。
结合风险测评结果和自身风险偏好,从投米RA推荐的投资组合中,选择适当的组合,并完成投资,如图1-13所示。
图1-13 选择RA投资组合
步骤6:自动投资和智能跟踪调仓。
作为智能投顾软件,投米RA会在您注资完成后,在6个工作日内自动进行投资,使资产配置达到选择的组合要求,并且会跟踪市场行情变化,每3个月自动完成一次智能调仓,使资产配置始终保持既定风险偏好下的最佳配置状态。投米RA还会按月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投资报告,方便客户了解自己的投资收益走势和资产变化情况。投米RA还提供“重选组合”和“一键卖出”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的特点。
人工智能机器人除了智能投顾线上机器人外,还有线下的实体机器人。实体机器人在金融领域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可以胜任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工作。具体而言,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具有以下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主动迎宾问候,更能精准识别VIP客户;智能语音交互,实现智能问答,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自助巡航,导航避障,在网点内引领客户,还能提供娱乐表演,在客户等待办理业务期间,放松气氛。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的实际应用场景。
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银行实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