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需求的预测

一、预测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出去,才能获得利润,再生产才能得以继续进行。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不仅要了解市场的现状,而且还要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前景,是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经验需求函数估计的目的就是要能对市场的未来作出预测。

对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决策、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库存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企业如果不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盲目经营,势必会带来损失。只有掌握了市场的需求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完善经营管理,合理安排生产,合理控制库存,才能提高效益。

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有利于长期经营规划。企业通过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自觉地调整产品结构和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以期在长期经营中规避风险。

做好需求预测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生产的根本目的本来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会随着收入水平、人口增长、消费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对此进行科学的预测,就能使产品品种、数量、规格、质量等诸方面能更好地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

需求预测通常是从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宏观形势观测开始的。这是由于对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宏观环境决定的。例如,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城乡人口的变动、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变动、物价总水平的趋势、利息率的变动等,都影响着需求的变动,它是企业进行预测的前提条件。

关于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经构成了一门学科,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下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综合判断法、时间序列法、先行指标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等。

综合判断法主要是靠人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来进行预测,这需要特别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对客户进行调查。向潜在的客户发调查信或直接咨询,调查他们在未来的可能条件下会有怎样的购买行为,这样得到的资料虽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成本比较高。

(2)集中调查销售人员的意见。他们最接近市场,对消费者、竞争者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形势及市场情况都比较了解,接触面也广,因此,由销售人员作出的预测是很有价值的。销售网络与队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也日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重视。

(3)听取专家意见。组织有关方面的一些专家,专家之间不得相互商讨,只能和调查员发生联系,按一定的程序反复进行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趋向性意见。

时间序列法是利用过去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推测未来的状态。这种方法较多地适用于短期和近期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过去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得需求函数,然后用这个需求函数来推测未来。对于周期性变化,季节性效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在预测时要加以适当的周期性处理。预测的可靠性与数据的时间序列长短有关,通常时间序列长的数据可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先行指标法,又称气压计式指标预测法,它是利用有些经济变量与另一些经济变量之间某种相对稳定的时间因果关系进行预测。当观察到先行变量指标后,就可以预测随后的变量变化趋势。该方法就像人们用气压的高低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一样。例如,用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时间序列指标,就可以很方便地预测未来对中小学教育需求的变化趋势、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变化趋势等。如专栏3-1“中国人口年龄分布”就可以帮助我们作出许多有益的预测。

专栏3-1

中国人口年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约每十年会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例如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全国总人口为1332810869人。含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含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外籍人员。事后质量抽查表明人口漏登率为0.12%,数据可信。

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政策,从提倡“英雄母亲”到严格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人口的出生受国家人口政策的直接影响,男女人口的年龄分布曲线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金字塔形,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有很大的起伏,高峰年出生的人口数几乎是低峰年的两倍多。人口的年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先行指标,图1中的年龄分布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现在的实际年龄大约相差8岁。可以根据其余各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2011—2017年每年的出生人数分别为:1599.5万,1634.3万,1639.7万,1687.6万,1655.1万,1785.4万,1723万。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每年的出生人数一直维持在1600万上下。直到2016年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地调整,出生人数才有所增加,但也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多。

图1 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图(2010年11月1日零时单位:人)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由于三十多年严格执行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政策,新生儿数量连年下降,并渐趋平稳,小学入学的学龄儿童人数的下降,质量相对较差的小学的招生不足,这一现象在近十多年出现了。尤其在农村,有相当多的希望小学由于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关闭。在一些贫困地区,全校学生总数少于10人的学校占1/3。这不仅是因为有些孩子随打工父母进城上学,更主要的原因是相应年龄段的小学生总数确实在下降。目前,高级中学的学生总数也在大幅下降。实际上,全国各省市参加高考的报名人数已经在下降,这不仅是因为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所造成,更是同年龄段的人口数在下降。完全可以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如果现在的高等学校保持招生规模不变,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还要大幅提高。那么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教育就要向普及化发展了,大学的办学质量将得到严峻的考验,高校之间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由于普查时点是11月1日零时,零岁人口的数量可能会存在偏差。

从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图中还可以看到: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正是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劳动人口平均赡养的人数还比较少,相应的就业压力就相当的大。但人口数量红利已经开始消失,实际上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首次开始减少,大约十年后,老龄人口总数和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会迅速增加。就业压力降低,可以降低GDP增长的速度;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普及化教育,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人才质量红利,可以提高GDP的品质。到了调整我经济发展结构的极好时机。同时,新的一代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养老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与老年人的养老、健康、保健、医疗等有关的银发经济必将发展,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相应的人口政策也已经做出调整。


经济计量模型法本质上是回归分析模型法。在经济活动比较复杂、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且用其他预测方法预测又往往相互矛盾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经济模型,它包括一个或一组方程,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进行预测,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政策。经济计量模型将另有专门课程进行详细讨论。

二、一点忠告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在经济学科发展中,尤其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断地推动着经济学科科学性的进程。但也不能迷信,尤其是在利用经济学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经济活动时,要十分谨慎小心。外国有一句谚语:“靠水晶球生活的人,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吃玻璃碴儿。”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过去与未来的确有一定的联系性,但并不是知道它的过去,就一定能知道它的现在,知道它的过去和现在,就一定能预测它的将来。经济活动中有了人的行为,就变得异常的复杂,未来经济活动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客观规律,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用过去来推导未来的做法不能一定成立。就过去经济数学模型研究十分活跃的五六十年里来看,一些重大的经济事件几乎都没有被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石油危机”没有被预测到;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没有被预测到;进入21世纪的“国际金融海啸”同样没有被预测到。不幸的是至今人们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对付这类危机的预测,能够做的只能是提醒你注意:预测的时间越久远,就越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没有预测到的问题。

同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许多重要指标实际上是不可观察或不可量化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人们的幸福生活,但幸福生活的指标就很难准确观察、度量,是不可量化的。因此,就不得不将一些可观察、可量化的指标,如人均GDP等来替代幸福生活的指标,用追求人均GDP的增长来说明提高了人们的幸福生活,结果必然要产生偏差,大家都可以深切地感觉和认识到。市场经济又常常被人称作信用经济,但一个人的信用又很难被观察和计量,可以将一个人历史上所发生的交易记录为其信用打分,但打的信用分就未必一定能代表其未来在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就是这样纠结,定量并不一定就更科学,往往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并不完全是科学,它也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在讨论资源的有效配置时,科学性多一点;在讨论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时,艺术性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