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家事和睦,刘伯温心思沉稳了许多,可是国事依然迷雾重重……

此时在位的元顺帝已经任命权臣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当时有亲信阿鲁辉特穆尔向元顺帝进谗言:“天下事重,宜委丞相决之,庶可责其成功。若躬自听断,则必负恶名。”意思是让丞相代替皇帝决策。本来就没有实权的元顺帝便顺水推舟,从此深居宫中,凡事皆由丞相伯颜做主,而己无所专焉。

元顺帝其实应该称元惠宗,后来,乱世枭雄朱元璋起兵剿灭群雄、南征以及北伐大都时,元惠宗均不做积极抵抗,最后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因为他没有部署大规模的军事对抗,明朝史官认为他顺应天意,故在明朝史书中都以元顺帝称呼元惠宗。本书则采用明史的这个说法,也称其为“元顺帝”。

元顺帝是个皇权斗争的幸运儿,童年时他曾被驱逐到高丽的平壤(今朝鲜半岛)生活,少年时又被移到广西的桂林监管。因为太皇太后卜答失里的垂青才有机会继位,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和太皇太后针锋相对,元顺帝则是他们交锋的碰撞点。元顺帝左右为难,生怕一不小心就丧了命,为了活命,他只能处处隐忍,这却让他的政治生命长青,共在位37年,是元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后来败逃到蒙古草原后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顺帝于至顺元年(1333年)继位后,江浙一带发生严重灾异,饥民遍地,朝廷不仅不救灾,反而加紧监控,防止民变。孰料,广西瑶人不甘被欺凌,率先发动起义,攻陷了贺州(今广西贺县)。元廷震怒,大发河南、江浙、江西、湖广及八番军前往镇压,从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始出现,隐隐然有干戈四起之势。

元统三年(1335年)六月,左丞相腾吉斯及其弟塔剌海(亦称塔剌海)对伯颜熏天的权势再也看不惯,两个人商议除掉贪婪残酷的伯颜。他们找到时为皇后的亲妹妹答纳失里寻求帮助。答纳失里是个女流之辈,听到两位哥哥的计划后,不敢参与,掩耳而跑,希望避开这场祸事。

塔剌海说:“妇道人家只可与其共富贵,不可与其共患难,还是咱哥儿俩干吧。”腾吉斯应道:“说干就干。”于是,两人准备兴兵造反,但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起兵计划泄露,伯颜迅速调集重兵剿杀。腾吉斯在乱军中很快被杀,侥幸活命的塔剌海无处可去,跑到皇后宫中求救,躲在皇后座下避难。

伯颜十分放肆地命令士兵搜宫,搜出了塔刺海。当着皇后的面,伯颜砍了塔剌海的脑袋,还气势汹汹地质问皇后。皇后面无人色,颤声向自己的丈夫元顺帝求情,元顺帝不敢庇佑自己的妻子,反而斥责她:“你兄弟谋逆,你也不是好东西,我不杀你,但肯定要废了你。”元顺帝将自己的皇后交给伯颜处理,伯颜丝毫不给皇帝面子,将皇后直接处死。

元顺帝丢卒保车,牺牲了皇后,保住了皇位。此后,右丞相伯颜再无顾忌,专权日甚。十一月,伯颜谏言改年号,元顺帝当即允许,改年号为“至元”。

混乱的朝局传到刘伯温的耳中,他既为元顺帝抱不平,又对伯颜的行为感到愤怒,为这个国家没有铁肩担道义的良臣猛将感到羞愧。他期待着早日步入仕途,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