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长句二首[1]

其一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芝盖不来云杳杳[2],仙舟何处水潺潺[3]?君王谦让泥金事[4],苍翠空高万岁山[5]


[1]长句:即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时诗人在洛阳为监察御史分司。

[2]芝盖:车盖。本为仙家之车,乃指缑氏山仙人王乔事。《列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仙去。”此处或指帝王之车。洛阳为唐朝东都,初唐时武则天曾都于此。杜牧时,则无帝王都东京之事。

[3]仙舟:用东汉时李膺、郭泰故事。《后汉书·郭泰传》载:郭泰“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郭泰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4]泥金事:指帝王封禅之事。泥金,金屑,金末。

[5]万岁山:即嵩山,亦称嵩高山,在河南登封北。


杜牧大和九年(835)秋,愤于李训、郑注的专权,遂移疾,至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分司。分司官原本闲散,加以其时他目睹朝中政治黑暗,无所作为,故心情抑郁懒散,生发“是非名利有无间”之意。因此连他眼中所见景色,也染上了闲散的色彩。而作者又回首洛阳往事,此处不仅曾有帝都之盛,而且有李膺等名士云集。然而曾几何时,这一切均烟消云散,好景不在,这更使诗人兴起“是非名利有无间”的强烈感慨。

全诗主旨在首二句,后六句均以洛阳景物人事渲染烘托这一主旨。颇有含蓄深沉、意在言外的特色。

其二


天汉东穿白玉京[1],日华浮动翠光生。桥边游女珮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2]。月锁名园孤鹤唳[3],川酣秋梦凿龙声[4]。连昌绣岭行宫在[5],玉辇何时父老迎?


[1]天汉:本指银河,此谓洛水。白玉京:传说中天帝住所,此指东都洛阳。

[2]上阳:洛阳有上阳宫。唐高宗时建,武则天曾居此。

[3]名园:指洛阳的嘉猷、会节、恭安、溪园等隋唐间官园。

[4]凿龙声:大禹凿开龙门的声音。《汉书·沟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龙门亦即伊阙。

[5]连昌:连昌宫,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建。绣岭:唐宫名,故址在今河南陕县,与连昌宫建于同年。


此诗描写洛阳故都景物,亦寓感时伤往之意。尤着意处在于后半首。前半首写景物依旧,用以衬托后半首的人事全非。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洛阳园池有嘉猷、会节、恭安、溪园等,皆隋唐官园。”而如今名园荒废,人迹罕至,故以“月锁名园孤鹤唳”极状人事之非。龙门乃大禹所凿,诗人着此一笔而谓之“梦”,盖伤贤君盛世之不再,只能于梦中想象。唐自天宝后至杜牧时,帝王不复驾幸东都,故对此诗以及第一首末两句的理解,前人所见不同。方回以为“有望幸之意”,然较皮相;陆贻典所说当较可信,即第一首“落句妙,盖伤久不见天宝承平时事也。通首皆是此意。虚谷以为‘有望幸之意’,失之迂矣”(均见《瀛奎律髓汇评》)。第二首末两句虽以祈盼句出之,实际上亦乃伤承平行幸之不再,蕴含深切的伤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