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沸点(第三卷)
- 赵海峰
- 2707字
- 2020-06-25 14:26:16
十 无常“瘾君子”
拓跋珪的改变因为一种补药,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毒药,药名叫作“寒食散”。
“寒食散”,又称“五石散”,顾名思义,是由五种矿物质组成的,分别为石钟乳、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和硫磺,此药历史颇为悠久,据说是东汉张仲景发明的,最早是用来医治伤寒病人的。
它主要有什么样的功效呢?据说服食之后,人会全身发热,出现亢奋状态,身心感到无比愉悦,长期服用,还可以美容养颜,同时还有壮阳功效。
只是“是药三分毒”,何况是用多种矿物质提炼的药,不仅容易上瘾,而且副作用相当剧烈,服用后会产生巨大的内热,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才能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
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会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注意多运动,谓之“行散”。同时还要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处于微醉状态。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
服“寒食散”无异于慢性自杀,等同于吸毒。服用的时间越长,中毒的程度就越深,有的舌缩入喉,有的痈疽陷背,有的脊肉烂溃,有的痛苦异常得要自杀,有的因为应饮热酒却误饮冷酒而送了命。
不要命的大有人在,相对于副作用,不少人还是更向往神奇的功效,所以“寒食散”长盛不衰,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不少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生活必需品”,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何宴、嵇康、阮籍、刘伶、王羲之、司马丕等等。
拓跋珪也是“寒食散”的超级大拥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服食,史书没有记载,应该时间不会短。服食的剂量有多大,也不太清楚,但从后期他的表现来看,剂量应该小不了。
拓跋珪服食后什么症状呢?史书说:“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
一句话,“喜怒无常”成为嗜药成瘾的拓跋珪最鲜明的特征。
最倒霉的是那些大臣们,面对精神状态越来越不正常的拓跋珪,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好好做事,而是怎么才能保住项上的人头。
大将庾岳因“衣服鲜丽,行止风采,拟仪人君”而被杀。大臣贺狄干,就是带着良马去后秦求婚的那位,因穿着和言语近似羌人而被杀。
大将莫题当年瞧不上拓跋珪,曾说“三岁小牛哪能负重”,有人告发莫题傲慢自大,居所依照君主标准而建,拓跋珪派人问他说:“三岁的小牛,能不能承受重负?”莫题知道末日来临,父子俩相对而哭,第二天早上果然被杀。
堂弟拓跋仪看到拓跋珪嗜杀成性,想到自己也曾有过反叛之心,自知难逃一死,于是选择逃亡,被拓跋珪派人抓回后赐死。
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拓跋珪还喜欢亲自动手,而且杀人后将尸首就摆在天安殿前,整个朝堂搞得像一个恐怖片的片场。
这股杀气还蔓延到后宫,拓跋珪为了杜绝母族干政,建立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这样的做法并非拓跋珪首创,汉武帝当年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在准备册立刘弗陵为太子前,便赐死了他的生母钩弋夫人。不过这只是一个个案,从那以后再没有发生过子立母死的事件。
拓跋珪却立下规矩:立太子先杀其母,将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制度化。
拓跋珪在决定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前,按照自己定的规矩,先逼迫他的生母刘贵人自杀。拓跋珪对太子说:“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就是说这是效仿汉武帝,防止“主少母壮”,是为了社稷长久而为。
但拓跋嗣是个大孝子,他宁可不当这个太子,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母去死。母亲死后,拓跋嗣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昼夜啼哭,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这让他的父皇感到相当不爽,觉得这个太子过于多愁善感,这样下去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拓跋珪派人去召拓跋嗣进宫,准备痛斥一番,此时拓跋嗣手下劝他说,他那位老爹情急之下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所以此番进宫恐怕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不如先出去避避,首要的是把命保住,等皇帝怒气平息了再回来。拓跋嗣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带着几个随从跑了。
拓跋珪听说太子跑了,极为震怒,怒发冲冠的他将气撒到了自己的妃子贺兰氏身上,这一撒不要紧,万万没想到,带来的后果居然是断绝了自己的性命。
“贺兰氏”听上去很熟悉,没错,这与拓跋珪的母亲是一个姓氏,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位妃子恰恰是拓跋珪母亲的亲妹妹,换句话说,拓跋珪娶了自己的姨母。
这是什么情况呢?拓跋珪当年在贺兰部避难时,就看上了这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姨母,后来成为一国之君,他便想实现自己的夙愿,但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自己母亲的反对,拓跋珪母亲之所以反对,倒不是因为伦理问题,在当时少数民族中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淡薄的。
拓跋珪母亲反对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女人太美丽不好,所谓“过美不善”。二是自己妹妹已经有人家。
对于第一点正是拓跋珪求之不得的,不漂亮他也看不上啊。第二点对于拓跋珪也不算事儿,他暗地派人杀了贺兰氏的丈夫,然后将自己姨母娶进了家门。
拓跋珪和贺兰氏后来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拓跋绍。这位皇子天性残暴,他喜欢带着狐朋狗友在大街小巷瞎溜达,抢劫行人,砍杀牲畜,游戏取乐。有次他看到一个孕妇,竟然令人剖开肚子观看胎儿,如此凶狠残忍,简直禽兽不如,这事传到拓跋珪耳中,他非常生气,下令将拓跋绍绑起来倒悬在井中,在贺兰妃子的百般哀求下,眼看拓跋绍快死时才将他拉上来。
拓跋绍自此收敛了许多,但心里却充溢着对父皇满满的恨。
拓跋珪受到太子出逃的刺激,间歇性精神病又犯了,他在后宫看到贺兰氏,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先是家暴一番,然后令人将其关起来,并声称让她活不到天明。
贺兰氏不愿意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去,她偷偷派人传话给自己儿子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来救自己。拓跋绍得到讯息后,带着府中的武士和宦官,趁着夜色翻墙进入皇宫。令拓跋绍没想到的是,本来应该戒备森严的皇宫竟然不设防,这是因为拓跋珪身边侍从非常怕他,一看拓跋珪进入寝宫睡觉,便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拓跋珪听闻有动静,急忙想找佩剑自卫,但一切都晚了,他被冲进来的拓跋绍乱刀砍死了。
一代雄主就这样死在自己儿子刀下,如果为这位北魏开国皇帝盖棺论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事业成功,为人失败”。
拓跋珪从寄人篱下的落魄少年,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他以过人的天分和难得的坚韧,带着拓跋部一步步由落后走向发达,亲手开创了北魏帝国,并为三十年后他的孙子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拓跋珪似乎没有太多可取之处,他那位“英雄母亲”几番在关键时刻救他,但他不感恩也不孝顺;他视人命如草芥,战场上杀人如麻,坑杀大量士卒;他看上的东西都要巧取豪夺,杀死姨父,强占姨母;他沉湎于“寒食散”而不能自拔,喜怒无常,滥杀无辜,搞得人人自危,最终死在儿子刀下。
如果想从拓跋珪的人生悲剧中汲取些什么,那就是八个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