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科学
-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2099字
- 2020-07-09 15:08:40
中译本序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人称“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欢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生活简直可以用“多灾多难”一词来形容:家中排行老二,相貌平平,幼年时患软骨病,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曾被汽车压伤过两次,五岁时患严重的肺炎,差点丢掉小命。进入学校读书后,成绩一直很差,老师认为他不可能从事任何具有智力挑战的工作,向他父母建议要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阿德勒曾说,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笼罩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己软弱无力的怨尤。童年的磨难使他产生了一种补偿的动机——一定要努力超越别人!
阿德勒的终生奋斗获得了成功:他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发表许多作品,在世界各国做学术演讲,以一己之力创立个体心理学的体系,并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被后人称为精神分析学派“三巨头”。对于这三位经典人物的学术立场和贡献,我们可以形象地做如下比喻。
弗洛伊德,一位神色严峻的医生,在人性幽暗的“地下室”里深入挖掘,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无意识的研究,包括人的原始冲动,以及本能与社会文化所纠结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欲望,不断揭露人性深处受意识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层层内幕,从而严重挑战并动摇了他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格局。
荣格,终其一生痴迷于宇宙天道的冥思默想以及种种神秘莫测的人类远古文化实践,例如原始宗教和艺术、星相术、图腾、炼金术、修仙、占卜、梦与象征,如同站在“阁楼”上仰望天空的冥想家。他专注于人类种族集体无意识的研究,致力于理解跨越历史与文明之鸿沟的超自然的整体联系,揭示了一条超越性的人类救赎之道。
阿德勒,通过坚持不懈的个人奋斗,终于摆脱了童年的软弱自卑,成功地挤进了人类文明的“会客厅”。他向众人讲述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倡导通过个人的不断创造和追求,超越自卑情结,完成具有社会适应和社会服务价值的生活任务(工作、爱情和友谊)。他的学说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应用广泛的心理学思潮。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在阿德勒看来,人生而自卑,人总是不断地力图“成为一个人物”——追求一种优于别人的、想象出来的理想化的人生目标。人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自卑与补偿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在追求理想化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严重时还会引起神经症、酗酒、吸毒、自甘堕落、违法犯罪甚至自杀。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人应该建立一种富有社会意义(为他人和整个人类的利益服务)的生活风格,使得个人面对基本的生活任务的挑战能不懈努力,融入社会主流,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在阿德勒看来,生活任务的实现是与社会生活水乳交融、难以分开的,个人兴趣与社会交往的兴趣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社会意识不仅涉及与人交往时的情感,还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同时,阿德勒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个体,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于个人精神生活中指向未来的目标;人是自己的主宰者,人可以自主选择生活的道路和方式,参与并决定自己的命运。整体来看,阿德勒的学说强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推动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的形成。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正常人身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他把人格视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格的不可分割性,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整体论先河,对于心理治疗、教育、社会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活的科学》是阿德勒为个体心理学而写的一本入门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并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事例做了生动而富有趣味的阐述。本书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人幼年心理的形成,人生发展轨迹以及成长中的问题,指出了人生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婚恋问题。他将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分为三类: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并进一步对自卑情结的深化与行为表现以及将来的心理发展状况都做了生动、细致的分析。作为一名超一流的精神分析师,阿德勒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引导我们清晰认识生命各个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现代人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学会处理个人成长、工作、婚恋的难题。
本书中译本以纽约花园城市出版社(Garden City Publishing Company)1929年的版本为基础,并参照了新的修订版,增添了有关的内容。经过反复校对、审订,提升了文字品质和可读性,适合心理学专业研究者和社会、文化、教育各界人士作为案头必备的经典读物。
杨广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19年6月
1933年阿德勒在维也纳西北角的萨尔曼斯多夫村(Salmannsdorf)的自家花园中
阿德勒夫妇和他们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