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交知己 与人为善

生活在人群无所不在的环境中,怎样和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是决定一个人人生幸福和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病态大多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所致。与人发生冲突会使人的心灵蒙上阴影,导致精神紧张、抑郁,不仅可致心理障碍,而且会刺激下丘脑,使内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每个人都有快乐和忧愁,快乐与朋友分享会令人感到更快乐,忧愁向朋友倾诉就会减轻许多,倾诉的过程就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的过程。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大量的研究证实,离群索居会使人产生孤独、忧虑,从而导致心理障碍。愉快、广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于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他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这是因为人际交往是人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都需要安全感。社会心理学家所作的大量研究提示,与人交往是获得安会感的最有效途径。当人们面临危险的情境而感到恐惧时,与别人在一起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减少人们的恐惧感,使人们感到安宁与舒适。人都有被人接纳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如果被人群所拒绝,是非常痛苦和恐惧的事情,所以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朋友和他人的接纳,必定会极大地阻碍他的健康成长。人际交往还是人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我们往往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即“镜中自我”,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人的自我价值感一旦得到确立,生活就会富有意义,充满生活的热情。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确立,他就没有正常的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此时,人就会自卑、自贬、自我厌恶、自我拒绝、自暴自弃。自我价值感完全丧失,人生就不再有意义,人就只能走上自毁、自绝的道路。同时,人际交往也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社会化即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开始发展自己的过程。如果没有与其他个体的合作,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人只要活着,不管你愿意或自觉与否,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无不与同他人的交往相联系。从人际关系中得到信息、机遇、扶助就可能助你走上一条成功之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依靠群体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智力交往使某些工作实现质的飞跃,这种“群体效应”已越来越成为各项工作前进的推动力。这种效应的出现主要是在人际互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彼此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会与他人合作,已经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养。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意义,交往和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无法为金钱、成功、名誉和地位所取代。

但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的家庭溺爱孩子,养成了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了成年人对他们的谦让,什么都围绕着他的思路转。经常有家长诉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表现得很外向,很厉害,能说会道,一旦走出家庭,就变得很懦弱。出现这样的“窝里横”现象,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别人的拒绝,他习惯了别人一切都顺从他,走到社会中去,他仍然以这样的思维模式与他人交往,别人不顺从他的时候,他就不知道如何办了或者是在家庭中使用的那种撒泼、耍赖、蛮横不讲理的办法已经不起作用,甚至令同伴反感,于是在交往中一再受挫,就会变得越来越懦弱。有的孩子自私自利,感情淡薄,不能体谅他人,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的进行,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就是针对现在孩子的环境特点,在群体交往的角色扮演和内心体验中,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感恩他人,如何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何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获得良好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