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话百年
  • 张宇
  • 651字
  • 2020-08-27 23:21:49

二、清末来津

我的家族最早可考证的历史应该从第一代先祖张万全先生开始说起。他是浙江绍兴人氏,年轻时随家乡习俗,以做官员的幕僚为业,也就是俗称的“师爷”。

“师爷”一词,在《清稗类钞》中载:“盖仆从之于官,称老爷,于幕友称师爷。刑名、钱谷二席均得此称。”也就是官员雇请的幕僚。清朝时,绍兴出师爷,张万全先生,便是浙江绍兴师爷群体中的一员。

清道光年间,一位县官聘请了张万全先生,随即赴河北省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入幕为僚。不承想,此位官员仕途多舛,未至两年便辞官还乡了,临走时不得不请张万全先生另谋高就。但不巧的是,当时正逢荒年,回浙路途不畅,而一时之间又难谋新的雇主。于是,无奈之中,张万全先生打定主意,进津投亲靠友。

绍兴古风乃重家族情谊、重同乡互助,尤其在师爷的群体中,互通互助显著。而在当时,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津门商贾云集,张万全有不少浙江同乡在津发展。1832年,他挑着担子,携全家来到了天津。

父亲告诉我,长辈们曾说过,当时张万全先生挑着担子,带着妻子来到天津,担子的一头挑着家当,另一头的箩筐里坐着六岁的张明山。

一家人进津之后,租了城外西北角的一间小院,一边以教私塾为主业,一边兼营其他小生意,这便是张家在津门的开始了。

后来,张万全先生为了让后代记住家乡,便将绍兴(那时称山阴)的名称颠倒了一下,改称为阴山,但“阴”字不太好听,改为“明”字,也就是张明山(名长林,字明山)先生字的来历,他希望后代无论散枝何处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而我们张家这一支,在天津的立业兴家便从六岁的张明山的传奇经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