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盐城主要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措施

(一)盐城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措施

1. 发展现状

盐城机械装备制造业历来是地方支柱性产业,对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科技水平、人才素质、城镇化水平、经济总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盐城机械行业企业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开展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新上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装备、环保机械、石油机械、照明电器、金属加工、精密锻造、农用机械等以新开发产品生产能力改造为主体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产业特点:一是稳定性好,每年发展波动小;二是环境相容性高,整体产业污染小;三是发展后劲足,后发优势明显,在地区经济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四是有基础,机床、农机、纺机、石油机械、涂装和环保机械等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五是有特色,鞋机、环保机械、纺机、涂装机械、抛丸机、石油机械、阀门等产品正成为新的特色;六是有亮点,在部分县、区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已经拥有了如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车电机有限公司、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火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盐城市圣泰阀门有限公司、江苏盐电阀门集团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表1 2008—2013年盐城市机械产业销售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盐城统计年鉴》。

2. 发展前景及措施

(1)发展目标

借助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成为盐城市工业经济中的龙头产业,打造苏北地区制造装备业特色产业富集区(建立多行业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集中基地),努力成长为江苏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极、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北拓承接基地和亚太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点。

(2)存在不足

一是生产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分散,区域配套能力不强。

二是原创性技术较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和劳动力相对紧张。

四是集群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错位经营,生产效率不高。

五是盐城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缺乏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3)发展措施

紧紧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特别是上海、苏南)地区工业优化和制造产业北移、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我国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机遇,充分发挥盐城市装备制造业区位优势、沿海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以工兴市、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实现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动接受苏南、上海和浙江等“长三角”发达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实现“长三角”与盐城市人才、资金、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动。

“南联沪浙苏锡常,东渡海洋牵日韩”,协同东、南两方面效应。一是坚持又快又好发展。根据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将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比较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壮大。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发展、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重视机械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和战略性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链。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自主创新,完善配套体系,走特色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道路。

(二)盐城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措施

1. 发展现状

盐城化工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为零散的化工企业,项目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发展水平不高。21世纪初,随着响水、滨海等地化工园区的建设,盐城市化工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化工产业产值一度占到全市工业的1/4。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化工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共有化工生产企业34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4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10.3%。2014年,化工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6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的14.5%,是全市第三大产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有95家,占化工企业总数的27.9%;全市销售前100名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达26家。

(2)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十五”时期,盐城市化工产业发展异常活跃,各地都把化工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产业布局凌乱、结构雷同,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治化工产业,经过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淘汰了一批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企业,全市化工企业由735家减少到340家;推动化工企业集中集聚发展,要求全市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响水、滨海、阜宁、大丰4个化工园区发展,并明确了各个园区的产业定位,其他园区逐步退出化工产业。

(3)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盐城市不断提高化工行业准入门槛,逐步淘汰投资规模小、环保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中小化工企业,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成长性企业。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投资超10亿元化工项目7项,占重大工业项目(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共30项)的23.3%;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市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31家,其中化工企业8家。目前,大和氯碱、清泉化工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丰山、辉丰、天容、绿利来、克胜、剑牌等中国驰名商标6个,裕廊化工牌丙烯酸、威力士牌乐果等江苏名牌产品29个。联化科技、科利新材料、海嘉诺医药等企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大市场份额。

(4)环保设施逐步配套

各园区在实行废水集中处理的同时,加快建设专用明管,实现一企一管,保证化工企业废水达标排放。滨海化工园区122家企业已全面建成专用明管。全市4个化工园区即将建成投运总设计能力达4.14万吨/年的固废焚烧处置中心。加强信息化监测体系建设,滨海、响水、大丰化工园区均建立了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和图像监控于一体的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中心,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动态监测监控。响水化工园区还建立了废气监测实时预警机制,通过32个监测点75个传感器,对大气中氯气、氯化氢等8个污染因子实行24小时监测。

表2 2008—2013年盐城市化工产业销售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盐城统计年鉴》。

2. 发展前景及措施

(1)发展目标

一是集约发展。化工项目建设必须符合《盐城市化工产业储物调整指导目录》和园区区域环评定位要求。化工园区要严格控制新引进项目,新引进项目执行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二增一”要求,一般类的项目不再新上。推进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一批小而差、环保安全不达标的化工企业。

二是创新发展。加强产业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和装备技术创新,企业全部建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推动盐城市化工产业增长方式由以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投资并重转变。

三是高端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企业向规模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四是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化工产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发展,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无害化排放率,保持园区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2)存在不足

一是产业整体水平偏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盐城市化工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单个企业规模总体较小,还没有一家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数不多。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初级化工产品多,主要化工产品多数还处于技术链、价值链的低端,终端产品中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学品所占比例偏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装备参差不齐。化工公共研发机构还是空白,省级技术中心比例较小,没有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和动力不足。

三是安全环保隐患突出,专项整治任务艰巨。随着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全市化工产业面临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

四是要素制约仍然较重,瓶颈束缚亟待突破。当前,融资难、用工难和行政许可难已成为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难题。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金融部门对其支持力度小,加之盐城市大多是中小型化工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差,企业技改投入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保证运行,不惜承担高额的财务成本从民间进行借资。

(3)发展措施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突破石油化工产业,提升农用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鼓励发展化工新材料与专用化学品。

二是突出布局优化,全力提高集聚发展水平。推动重点园区提升发展,突破园区重大项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关停落后。

三是突出创新引领,切实增强产业竞争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装备智能化升级,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四是突出生态和谐,着力构建倒逼发展机制。严格项目准入,严格环境保护,严格安全管理。

五是突出政策扶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尽快制定转型发展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考核评价,优化企业服务。

(三)盐城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措施

1. 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目前,盐城市共有105户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2户。企业总资产472.7亿元,注册资本82.2亿元,从业人数27 485人,2014年实现开票销售1 121.95亿元。从企业规模看,开票销售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分别为DYK公司689亿元,摩比斯195.6亿元。

(2)主要产品

盐城市汽车产业主要以乘用车、改装客车和专用车为主,在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整车:全市目前共有传统整车生产企业5户,产业规模在550亿元左右。乘用车领域,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三工厂项目一期投产后,年产能达65万辆,行业排名第八位。改装客车领域,拥有中大集团和江苏登达客车集团两个企业。中大集团拥有客车5 000辆/年生产能力,但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一直在寻找合作重组对象,目前仍处于停产状态。江苏登达客车集团一期5 000辆/年大型客车,2013年5月开始试生产,2014年共生产销售客车300辆,其中出口20多辆。目前与悦达集团重组已完成,与日本三菱扶桑公司合作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专用车领域,拥有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和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两个企业。悦达专用车的主要产品为垃圾式压缩车,产品价格较高,主要依靠政府采购。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面旗帜,起步早,掌握电机、电控、底盘等电动汽车方面的核心技术,目前有16个专用车品种列入工信部公告目录,但规模不大,2014年共生产新能源汽车950台,销售800台,销售收入1.1亿元。市国投公司收购后,公司下一步发展已步入快车道。

汽车零部件:全市拥有汽车生产配套企业100户,主要集中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亭湖、盐都和大丰;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主要有摩比斯、明进机械、森威精锻、东西发动机配件、中马汽车零部件、世钟汽配等;汽车电子系统:主要有京信电子、汉阳电子、华为汽车电子等企业,主要生产汽车电子线、汽车灯具及其零部件等;空调系统零部件:主要有斗天汽车空调、科力普汽车部件、联众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车用空调、汽车散热器、柴油机冷凝器及暖风、空调系统等;车身及其附件:包括车身、车架系统,汽车钢板、汽车座椅总成、轮滑条,汽车装饰件及油箱等配件系统,主要有现代海斯克、星宇科技、东国汽配、韩一模塑、大园汽配、佛吉亚汽配、真永汽配、羽佳模塑、富国管路等。

汽车服务业:盐城汽车服务业目前主要以汽车维修、汽车美容为主,汽车金融保险、汽车展览、汽车旅游娱乐等高端服务业刚刚起步。盐城市现有汽车服务业企业1 000多家,其中,汽车修理业430家,汽车装饰和美容业等511家,汽车物流业133家,专业汽车4S店近百家,部分县(市、区)建立了相对集中的汽车贸易区,大市区主要集中在盐都区东方汽贸城和开发区森风汽贸城。

(3)重点项目

2014年在建的3 000万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73项,计划总投资185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80.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7项、结转项目46项、当年竣工项目56项。

在实施的项目中,投资22.5亿元的东风悦达起亚三厂二期10万辆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竣工投产。摩比斯公司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美元;天津摩比斯的DVD导航及音响生产线正逐步转移到盐城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厂房已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计划2015年一季度投产;奥新公司10万台轻量化乘用车基地项目,由国投公司投资10亿元,中信国安投资10亿元,已签订了投资协议,其中一期2万辆轻量化新能源厢式专用车技改扩能项目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积极研发一款轻量化纯电驱动乘用车,争取以非传统车企身份获国家特许准入。

表3 2008—2013年盐城市汽车产业销售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盐城统计年鉴》。

2. 发展前景及措施

(1)发展目标

建设三大基地,即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汽车试验检测基地。打造中国沿海汽车城,经过5年努力,DYK占全国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5%,与北京现代平分秋色;大中型客车力争达到万台设计产能。

(2)存在不足

一是乘用车行业占有份额不高,大车行业内没有名气,专用车没有特色品种。

二是产品研发能力虽有所改善,但进度较慢。

三是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比例偏低。

(3)发展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汽车整车发展,使盐城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着力推进东风悦达起亚公司的发展,推进专用汽车向多平台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整车企业重组,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二是瞄准汽车核心零部件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本地配套能力。积极争取东风悦达起亚公司主要配套商落户盐城,瞄准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积极培植新业态和新的汽车产业增长点。尽快制定出台盐城市汽车服务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的作用,高起点谋划发展汽车文化产业。

四是加快汽车研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盐城市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院共同合作,高起点建立研发平台,加快实施汽车产业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汽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盐城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措施

1. 发展现状

盐城市纺织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纺织、化纤、茧丝绸、毛绒、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印染等行业构成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江苏省及中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纺织业制造基地。

(1)总量规模位居前列

占江苏省纺织业经济总量的9%,纺织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4位(前3位为苏州、南通、无锡),在苏北5个地级市中列第1位。

(2)产业门类比较齐全

目前全市纺织行业已经基本涵盖纺织业的所有子类,从轧花、棉纺、织布、印染、成衣产业链条基本完备,化纤、毛纺、丝绸、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机等各子类发展迅速,富安茧丝绸、悦达纺织、黛安芬等部分企业(产品)在国内已拥有较高知名度。随着江苏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的建立,盐城现代纺织业产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3)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装备方面,以江苏悦达纺织、上海纺控、东华纺织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整体装备水平进入了一个较高层次。技术创新方面,全市纺织行业拥有东华纺织技术中心等12个省级技术中心,拥有55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占全市的14.6%和15.3%,一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联合。全市现有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两所。2012年盐城市与台湾知名纺织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江苏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有望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纺织研究院。品牌建设方面,富安牌桑蚕生丝和悦达牌精梳纱线为中国名牌产品,江苏亨威集团亨威牌商标等5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有21个产品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分别占全市的17.9%和14%。

表4 2008—2013年盐城市纺织产业销售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盐城统计年鉴》。

2. 发展前景及措施

(1)发展目标

一是行业结构优化。逐步降低棉纺织业的比重,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等最终产品占纺织产业的比重。

二是品牌经济突破。增加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增加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

三是增强发展后劲。开票销售超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存在不足

一是纺织业发展选择路径不优。“十二五”以来,全市纺织业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棉花资源和成熟的市场,进行简单的扩能生产,并承接苏南等地棉纺行业的产业转移,导致纺织业总量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低下。

二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盐城市纺织产业技术装备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基础不牢。从支撑产业发展的资金、资源、劳动力和投入等要素保障看,目前盐城市纺织业发展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

四是产业发展链条培植不均衡。2000年以后盐城市纺织产业实现快速扩张,特别是棉纺织业生产能力从150万锭增至400万锭,但产品以纱和布为主,纱和布又以初加工的粗支纱和白坯布为主,上游产品总量大,档次低,基本雷同。

(3)发展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纺织业发展高端化。推动纱线发展高端化,推动织造发展高端化,推动终端产品发展高端化。

二是加快构建纺织业发展特色化。推行以点扩面链式发展,龙头引领聚合发展,打造品牌特色发展,实施产业配套融合发展。

三是加快引导纺织业发展外向化。加快重点企业引进来步伐,推进盐城市企业走出去步伐。

四是加快培育纺织业发展新业态。在传统业态拓展上,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一批专业化纺织品原料和产品交易市场。在新兴业态创新上,多措并举,催生促进盐城纺织业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