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人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个人金融业务的含义与类型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指商业银行以单个客户为服务对象,利用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单个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具体的讲,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实际业务中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理想和目标。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已突破原有的传统银行业务,一方面可以提供人民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汇兑业务、投资金融顾问、保管箱等业务;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理财业务、信用卡、财务咨询、退休计划、出售保单、证券经纪及共同基金等创新金融服务。具体而言,根据银行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个人金融业务可以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类。个人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各种贷款业务。个人负债业务,是指对个人提供存款和非存款类负债所组成的银行业务的服务。个人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用自己的资产,利用信用中介的身份,为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同时收取手续费,不影响银行的表内资产负债。

2. 小微企业的含义与特点

2011年7月4日,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正式地将小微企业概念独立出来,其认为小微企业是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统称。实际操作中,通常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方面进行分类。如农、林、牧、渔业,小型企业的营业收入为大于50万元(含)小于500万元,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即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统称为小微型企业。工业,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在20人(含)以上,且营业收入在300万元(含)以上,微型企业的从业人员不超过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即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其营业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下的统称为小微型企业。批发业,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在5人(含)以上,且营业收入在1 000万元(含)以上,微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在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下,即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下的统称为小微型企业。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很小,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也很少。

小微企业的特征明显,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快速的市场反应。小微企业一般都贴近市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细微改变,快速调整企业战略,适应市场变化。但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小微企业的规模通常很小。第二,多样化的组织模式。小微企业没有标准的组织形式,企业结构简单,层次较少,灵活性非常强。有些小微企业附着于大中型企业之下,沿用大中型企业的组织模式。有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甚至不需要大型的工厂和厂房,仅把手工加工和技术研究作为工作内容。第三,创新潜力巨大。小微企业创新潜力巨大,体现在技术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上。

(二)相关理论

1.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重点在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分为真实票据理论和转换能力理论。商业银行经营重要的一项准则就是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真实票据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商业贷款理论,是基于流动性的需求产生的,目的是应付不可预期的资金提存。转换能力理论认为银行资产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是否具有快速的变现能力,而并不仅仅取决于发放贷款的种类和周期。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对资产项目的安排,另一种可以通过扩大负债获得。其中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对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影响较大。商业银行资产的扩张就可以通过主负债来解决,受存款限制的因素就减少了。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新的负债型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

(3)超货币供给理论

超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为达到经营目标,除了提供货币之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服务如投资咨询、委托理财、管理顾问等,拓展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范围,完善了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体系,为个人金融中间业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是指在利率条件固定的情况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设定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信贷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信贷配给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固定利率条件下,借款者的需求不能或只能得到一部分的满足;另一种是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银行对于不同的借款者采取差别对待,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小微企业申请商业银行贷款时。

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银行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无法判断贷款企业的风险大小时,会选择一个可能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同时满足银行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利率水平,对贷款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由于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较难判定小微企业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若仅靠提高利率水平作为贷款门槛,容易造成低风险客户因高利率而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留下更多的高风险客户,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会依据非利率贷款条件来挑选客户,主要根据小微企业的情况,如财务情况、信用记录、企业经营效益等,也可能通过对小微企业提出特定要求,如限定贷款期限和抵押担保物种类。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小微企业,将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银行凭借这种信贷配给方式,对小微企业形成一种信贷约束。

3. 客户关系理论

客户关系理论是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商业银行实际业务中加强与客户联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托,理论简称为CRM理论。其基于企业宏观发展视角,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倡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模式,是营销学中一个大的进步。CRM理论中,通过对各类与客户相关联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并将产品市场的重点放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上。CRM理论是一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它通过将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最终为企业客户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集合,使得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建立起基于学习型关系基础上的一对一营销模式,从而让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挽回失去的客户,保留现有的客户,不断发展新的客户,发掘并牢牢地把握住能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客户群。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需要牢牢立足于客户的需求,在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在市场前期调查之后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一对一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