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拉法格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

[2] 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福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50.

[3] 列宁全集(第54卷)[M].中文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5.

[4] Alexander Gerse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5] Akira Goto. Business Groups in a Market Econom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 1982, 19(1): 53-70.

[6] 吴大馄.金融资本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178-183.

[7] 谢杭生.产融结合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324-332.

[8] 傅艳.产融结合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10.

[9] 黄强.现代产融结合新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99-123.

[10] 赵文广.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5-52.

[11] 张庆亮,杨莲娜.产融型企业集团: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5-25.

[12] 王勇.新经济形势下的产融结合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3-69.

[13] 刘保华.中国基础设施产融结合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6-289.

[14] 张庆亮,孙景同.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7):96-102.

[15] 古晓慧.大型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及其效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5):198.

[16] 罗辉,刘爱东,杨松.产融结合的区域经济联动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0(4):26-28.

[17] 李惠彬,董琦,曹国华.基于熵理论的我国产融结合趋势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1):85-87.

[18] 吴利军,张英博.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有关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5):159-168.

[19] 尹琪,耿松涛.产融结合的模式选择[J].中国外汇,2013(22):23-25.

[20] 郭静红.产融结合的商业模式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4(1):135-142.


(1) 课题来源:盐城市金融研究院,2014.10—2015.06,项目编号:2014YCJR002

作者简介:季健,汉族,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张建军,汉族,男,江苏滨海人,江苏银行盐城分行行长,经济师;胡森,汉族,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赵太银,汉族,女,江苏盐城人,盐城银监分局,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