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与创新管理实务
- 易高峰
- 13字
- 2020-06-24 23:13:53
第二章 “互联网+”典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节 我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
数字农业的目的是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解决现有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供求矛盾。具体来说,数字农业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手段与平台,定量数字化模拟、加工与决策,使得农作物生长与产供销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显然,数字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支持数字农业概念落地,我国先后在多个现代农业政策中提及数字农业的推广。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提升至50%,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远程监控、无线传感器监测等不断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加快,帮助农业生产更加快捷、有效。
目前,数字农业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溯源、生产环境监测和农业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自2011年起,农业部结合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北京、黑龙江、江苏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天津、上海、安徽组织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模式,试验示范出一批先进适用的传感器设备、一批配套的应用软件、一批成熟的技术应用模式、一批可行的市场化解决方案,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先导示范作用。
在大田种植方面,通过综合运用3S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等,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定量化、精确化,亩均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10%以上,单产提高5%~10%。在设施园艺方面,通过对光、热、水、气、肥等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控,创造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设施温室和大棚的产量和效益平均提高10%以上。在畜禽养殖方面,运用自动调控畜舍环境和智能化变量饲养技术,实现养殖环境因子远程调控和预警预报,平均减少劳动用工30%以上,养殖和疫病防控水平显著提高。以生猪养殖为例,农业监测、控制智能管理平台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产出率8%,降低生猪病患率以及病体传播50%。在水产养殖方面,推广应用以调控水体溶解氧为主要目标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养殖环境自动调控和水体环境闭环控制,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节本增效10%以上,同时水体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数字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园内部的管理效率,加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全流程数据共享与透明管理,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对于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加附加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受到基础投入不足、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以及农业用智能软件严重滞后等限制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