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本论
  • 俞鼎起
  • 2346字
  • 2020-06-25 05:39:18

第三节 劳动指标与效率方程

一、劳动的基本指标

劳动是复杂的,许多学者感到难以研究,而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却总结出许多衡量指标。

(1)劳动能力。指劳动者能够承担和完成劳动任务的本领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身脑素质、基础知识、劳动经验、劳动技能及专业素养等。是劳动者身上的一种潜能,是反映劳动者自身状况的主体性指标。

(2)劳动态度。指劳动者对待劳动的用心和卖力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劳动积极性,可以用态度指数衡量。态度指数与劳动者对该劳动的兴趣、责任心、利益机制等相关,也是劳动的主体性指标。

(3)劳动质量。指劳动所产生成效的好坏程度,可以用质量系数衡量。劳动质量与劳动者的智能水平、技术素养和性格特点等因素相关。高质量的劳动需要知识、经验、技能和耐心。人们已习惯于通过检测劳动产品或成果的品质来鉴定劳动质量,确定质量系数。这是反映劳动对象变化状况的客体性指标。

(4)劳动数量。指劳动者完成劳动任务量的多少,是一个不保证质的量化指标,描述的是客观事实。劳动数量=劳动速度×劳动时间。而劳动量即不同,应当包含质的内容,也属客体性指标。

(5)劳动时间。指劳动进行的持续时间,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时间。劳动时间是一个极为基本和重要的劳动指标。劳动时间长了,就是一般强度的劳动也可以让人感到疲劳。在劳动者不有意窝工的情况下,劳动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量。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主要是时、分、秒,若用年、月、日计量就是指该时段中的有效劳动时间累计。

(6)劳动速度。反映劳动任务完成的快慢程度,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劳动任务数量,或说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劳动数量。可以理解为劳动的数量性效率,但不能反映劳动的质。可以表达为:劳动速度=劳动数量/劳动时间。属劳动的客体性指标。

(7)劳动难度。指该劳动的难易程度,用难度系数表示。难度低的劳动,绝大多数人均能适应;难度高的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需经必要训练,素质不高者难以学会,更难学好。同样的劳动数量,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大小决定着对劳动者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比如运载火箭研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就绝对干不了;又如外科手术,没有纯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就做不好。在体操比赛中已经运用了难度系数,而在最基本最普遍的劳动中却只有难度的定性分析,没有作量化比较,可见,我们对劳动研究的严重滞后。劳动难度是由劳动任务决定的,属客体性指标。

(8)劳动强度。通常指劳动时人体承受的负荷大小和肌体运动的剧烈程度,可用强度系数衡量。比如:在工厂里普遍认为铸工、锻工的劳动强度大,开磨床、铣床的劳动强度小;体育竞赛项目中,跑步运动强度大,射击运动强度小;足球运动强度大,台球运动强度小。深入研究发现,脑力劳动也同样存在强度高低的差别。高难度和高速度都会给人带来精神和肌体上的紧张与压力,劳动强度与劳动难度、劳动速度成正比。可以表述为:劳动强度=劳动难度×劳动速度。战地指挥与诗歌创作都是脑力劳动,但战地指挥又难又急,必须紧张思考,快速决定;诗歌创作可以从容为之,成熟发表。两者相比前者劳动强度大。劳动强度是劳动者的感受,属主体性指标。

(9)劳动绩效。就是劳动的业绩或效果。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劳动的时空得到很大扩展,难以区分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劳动场所与非劳动场所,也难以对劳动过程进行监督。于是,就定期对劳动者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作为计酬依据。劳动绩效属客体性指标。

二、劳动效率方程

劳动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品质合格的劳动任务量,简单地说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成效。其表达式为:劳动效率=有效劳动(劳功)/劳动时间。

从劳动主体方考察,劳动效率是劳动者能力输出的功效,其表达式为:劳动效率=劳动能力×辛劳指数。辛劳指数反映的是由劳动态度决定的劳动者智力、体力、注意力等方面的付出,也可理解为劳动的努力指数(程度)。或者说,人体生理上表现为辛劳指数,主观心理上表现为努力指数。这样,表达式可以改为:劳动效率=劳动能力×努力指数。从客体方考察,劳动效率可以理解为劳动速度与劳动质量的积。若劳动速度很快,但多有次品和废品,劳动的有效功率就不高。客体性表达式为:劳动效率=劳动速度×质量系数。

劳功指有效劳动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说的劳动本应理解为有效劳动,即劳功。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作为客体性指标的劳功可表述为:

劳功=劳动数量×质量系数=劳动速度×劳动时间×质量系数

因为

劳动效率=劳动速度×质量系数

所以

劳功=劳动效率×劳动时间

客体性表达式与物理学原理相一致。

作为主体性指标的劳功可表述为:

劳功=劳动能力×努力指数×劳动时间

因为

劳动功率=劳动能力×努力指数

所以

劳功=劳动功率×劳动时间

主体性表达式同样符合物理学原理。

劳动对象发生形质变化是劳动者作用的结果,主体与客体应当相互衔接并统一。若设主体做功到客体受功的转换率为100%,也即主体输出的劳功与客体接受的劳功相等。于是,就有:

劳动能力×努力指数=劳动速度×质量系数

上式表明,劳动者的能力和努力决定劳动的质量和速度,即决定劳动效率的大小。此等式可以称为劳动效率方程。

式子“劳动效率=劳动能力×努力指数”表明,当劳动能力确定时,劳动效率与努力指数成正比,能力一般的人肯刻苦努力一样富有成效。

式子“质量系数=劳动能力×努力指数∕劳动速度”表明,当劳动效率确定时,劳动质量与劳动速度成反比,说明过分追求快速必然影响质量。要从根本上提高劳动效率,就必须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努力指数。方程启示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激励劳动热情、培养认真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

式子“辛劳指数=劳动功率∕劳动能力”表明辛劳指数与劳动能力成反比,即完成同样的劳动任务,能力强者相对轻松,能力弱者必须付出更多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