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威力巨大的原因

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前任“掌门人”。1987年由美国前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执掌关联储,一直到2005年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白宫工作18年,历经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位总统任期,成为美国史上任期时间最长的联储局主席。

对美国中央银行的掌门人,美国金融界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美国的中央银行就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格林斯潘之所以“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在于他是美国中央银行的掌门人,手握重要法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时,我国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的,利息较低,全社会贷款总额持续上涨。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

第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第三,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

第四,利率政策。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