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既然无法肩负,那就优雅放下

为了想得到某种成功,我们执着且而急功近利,却忘记了停下来思考这种执着是否正确,是否就是我们所想要的。痛苦从执着而来,唯有放下,真正放下并不是说我们放下一切,而是放下愚昧和牵绊,放下一些不需有的负累,从而放下烦恼的根源。人生就是一段旅程,须时常停下,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学会放下,给心灵松松绑

放下是人生的大智慧。学会放下,心才能够放松,也才能够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很多人都知道,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洒脱和幸福。但是要想做到放下,却非常难。很早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每次需要放下时,却感觉到无比沉重。因为心境并没有达到,也没有真正明白放下的含义,所以无法体会到放下的滋味。

我知道,要真正放下,需要有丰富的经历才能做到。然而生活中种种压力让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复杂,很难做到放下,更不能体会到放下的乐趣,也没有快乐可言。所以每当面对抉择的时候,我总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沉浸在忧郁和悲伤之中。仿佛任何一件事都能轻易伤害到我,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格外刺眼。因为我不懂得放下。

后来,我明白了: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放弃是内心懦弱的表现,是因绝望而不得不做的举动。但放下不一样,很多东西其实可以拥有也可以不拥有,然而这并不是说它们可有可无,相反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明明放弃了,可心有不甘,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对所做的事仍心存着期望,指望会有更好的结局出现。这不是放下,而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无畏的执着,到头来累的苦的也只是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放下呢?这要从“放下”的本意出发,才能窥见端倪。在辞海中,“放下”有两种解释,一是把握着和提着的东西从高处转移到低处,另一种则是将事情搁置下来,停止进行。放下的字面意义,转移之后便算一种放下,不再因此而挂念,因为东西在手里的过程已经完成。往深处讲,放下是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对于难处理的事情,要懂得搁置,不要认为:只要一头往里钻,就一定能解决,其实有时候需要停下来,想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所谓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如果一味地往前冲,自然难以窥见事情本来的面目,解决的方法更无从谈起。

后来,我又了解到“放下”还是一种高深的佛教教义,它最早出现在《五灯会元》中,其中有一段与佛陀相关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佛陀有一次讲经时,有一个人双手分别拿着梧桐和合欢花,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供养佛陀。当他走到佛陀面前时,佛陀示意他放下,他先放下了左手的花,佛陀又示意他放下,于是他放下了右手的花。而当佛陀再次示意他放下时,他手中已经没有东西了。于是他不解地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需要放下什么?”

这个故事中“放下”的道理,不是嘴能说得清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有时候手中拥有的是一种羁绊,心中所拥有的同样也是一种羁绊,放下手中的花自然会让身体轻松一些,但心中的花如果不放下,那羁绊伴随着你。你就无法说自己已经真正放下,更不能说自己真的两手空空。

佛陀教我们放下,并不仅仅只是放下手中的花,而是放下牵绊,放下愚昧,从而放下烦恼。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一种放弃,而是内心深处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的过程。人的思想中总是会执着于一些事和一些物,有着芸芸众生的俗气。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心里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负累;如果一味地前进,认为只有向前迈出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心里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情绪,最终会让人疲惫不堪,一旦爆发出来,定然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

放下,还是一种实用的智慧,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因为放下而获得了成功,比如,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说,华佗因为医术高超,在民间赢得很高的声望,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希望华佗能在朝做官,并给了华佗名门贵族才有的“举孝廉”称号。身为平民,能获得这样的称号,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乡亲们知道华佗被封为举孝廉后,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华佗可以去朝廷做官了,光宗耀祖;可忧愁的是华佗做官以后,就没有人给乡亲看病了。一转眼好几天过去了,华佗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难道这个消息是假的?”有人忍不住问华佗。

“当然是真的,只是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当官的一个台阶,但是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远没有我在这里为人们治病来得更有意义。”华佗说。

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后,朝廷又一次征召华佗做官,这次不是举孝廉,而是正式的朝廷官员。都城洛阳太尉府发下征辟,只要是被应征的,到了太尉府就可以做官。

“这次你没有理由拒绝了吧!”有人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有奴仆和家丁,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说是有权有势。”

“是啊,这可不是个小官。你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替村里人看了这么久的病,也是时候享受一下啦!”还有人说。

“对啊,答应了吧。我记得你父亲临终前就希望你有一天能做官,为华家光耀门楣。现在机会来了,你可别让他失望啊!”

乡亲们十分感谢华佗在这些年里的大恩大德,所以真心希望他能去做官,享享清福,于是纷纷去劝说华佗。但华佗却说:“谢谢大家的好意。这个官,我还是不打算做,因为我不适合做官。我最擅长的是医术,救死扶伤,而不是周旋于官场。如果我真去了,相当于在官场多一个庸才,而民间却少了一名良医。这是非常可悲的事。至于光宗耀祖,做官哪有多救几条性命来得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呢?”

华佗再一次拒绝做官,他坚持做一名医者,把所有的心思花在医术的钻研上,最终成为一代神医。华佗是一个真正懂得放下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清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对他而言,世间再没有什么比医术更有意义。于是当做官这样的好事出现在他面前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做官这个念头,因为他早已放下。

事实上,人拥有得越多,烦恼就会跟着多起来。人生的烦恼都源于难以真正放下,缺乏坦然的心态,最终在旅途中背着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试想,包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行走就会越来越难,生活也越来越累,又何来真正的快乐可言呢?

万事万物都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却想将它牢牢地握在手中,让它永远不变。这自然是难以办到的,也不会有人真正做到。所以,人要学会放下,给心灵松松绑,不能让那些条条框框把自己绷得太紧。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智慧和清醒。

灵魂心语

凡是大智大慧的人,会选择放下心中的执念,不让它成为心灵的负累,所以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同样,我们也可以做到,适时清理自己的内心,放下那些不需要的负累,那么快乐就会如期而至。

用坦然之心,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往往越是逃避就越显得被动,当你勇敢地迎接它们时,它们反而会被你无畏的气概所吓倒。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风暴、黑夜、饥饿、意外等挫折。”显然,这不是教我们逆来顺受,也不是教我们不思进取,而是教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即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要学会坦然接受。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某城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花多大的价钱都要想办法买下来。

一天,朋友打电话告诉他,说是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瓷瓶。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放下电话,骑上自行车就直奔旧货市场,最终,花高价把那个瓷瓶买了下来。

老人把这个瓷器包装好后,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然后一边兴奋地哼着小曲,一边蹬着自行车回家。然而,不幸的是,在回家途中,因为瓷瓶拴得不牢固,结果从自行车后座掉到了地上,哐的一声,摔了个粉碎。

让旁观者诧异的是,在听到清脆的响声后,这位老人居然连头也不回,而是嘴里哼着小调继续骑车前行,于是就有行人对他大声喊道:“老先生,你的瓷瓶摔碎了!”

“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老人没有回头,只是大声地回应着那个行人。

“嗨,还真是个怪人!”

“摔碎了,多可惜呀!也不下来看看。”

在旁观者的惋惜声中,老人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老人始终没停住自行车,甚至没有回一下头,就那样潇洒地走了。

面对既成事实,这位老人没有丝毫沮丧、抱怨,而是径直离去,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胸怀?世间之人,有几人能达到此境界?当面对心爱之物,尤其是巨额财富丧失时,多数人都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有人因过分责怪自己而长期生活在痛悔中,从此,生命的天空里一片阴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已然发生的、无法改变的不幸事实,假如只是一味地难过,悔不当初而不能自拔,那么,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节外生枝,酿成更大的不幸。有一句名言说:“对必然之事,要轻快地加以接受。”这句话在耶稣诞生前几百年前就流传开来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老教堂废墟上有一行英文,其中文意思是: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塑造了一个忧郁、延宕的形象,即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还有一位温柔美丽的母亲,但是这完美的一切很快就被贪婪、残暴的叔父所破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哈姆雷特王子几乎不能接受,可是伟大的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情怀时时撞击着他的内心,于是他便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一度试图以离开自己的国家来逃避这些现实。但是,当哈姆雷特即将与雷尔提进行致命的最后决斗时,他终于决定不再逃避现实,而是要坦然接受眼前的这一切。哈姆雷特的选择流露了莎士比亚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如果它总有一天都会到来的话,那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它。

人的一生,就像漂泊在大海里的一只小船,有风平浪静也有狂风巨浪。有些事情的发生,有时很偶然,突如其来,防不胜防,是我们的能力所不及的。只要你以菩萨心肠对待生活,菩萨也会以她的心肠善待你!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冷静地面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积极的心态将坏事变成好事,沮丧、逃避、苦恼,后悔而不能自拔,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因此,请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快快乐乐地活出生命的精彩吧。

灵魂心语

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对必然之事,轻快地加以接受。”在充满压力、抑郁、焦虑的世界,忙忙碌碌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句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省心省力,才能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去创造一个和谐、安详的内心世界。

放弃,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有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我曾经读过一个佛教故事,说是从前有个和尚千里迢迢来向老禅师求道。老禅师先是以礼相待,却不与和尚说禅,他将茶水倒进和尚的杯子,杯子已经满了但是还在继续倒。

和尚看着茶水不断地流出来,忍不住大声喊道:“老禅师,杯子都已经满了,你怎么还往里倒啊!”

老禅师笑了笑:“你呀,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心中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不将自己的杯子倒空,我怎么和你说禅啊!”

老禅师的话极富哲理。人往往只想获得,却什么都不愿意放弃,牢牢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不懂得放弃,一味地追求,这样,又怎么能领悟生活的真谛呢?

生活本来是淳朴简单的,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放弃,才会有许多痛苦。放弃才能释放出新的空间,天地也会因此豁然开朗,生命会向我们展示出另外一番景致。放弃才是拥有完美人生的大智慧。

网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为了继续“获得”而不做放弃,这是极其不明智的。

曾经有个富翁坐船过河办事,因为风浪太大,船被浪打翻了,富翁不幸落入水中。这条河并不宽,船驶出也没多久,但由于身上带了过多的钱币,本来可以轻松游到岸边的他几乎要沉入水中。富翁拼命地挣扎,但就是不放弃身上的钱币,最后终因气力不支而丢掉了性命。

这个富翁其实就是不懂得放弃的道理,不知道暂时的放弃之后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死死抓住一些虚无的东西,结果只会一无所获。

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同时,我们往往也在失去;选择的同时,我们往往也在放弃。人生没有全选,一个人终其一生,只能选择一种生活。人生要懂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拿得起,更要放得下。只有在放下后,才能体会到轻松的愉悦。

假如我们不给自己快乐,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我们快乐。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困扰我们的东西。

再来读一个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带着一小袋金子去寻找所谓的快乐,但是,他走过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快乐,却赚到了更多的金子,他的负担越来越重,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慢,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

这时,一位农夫唱着山歌,担着两捆柴草从山上下来。富翁说:“我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富翁,但为什么我还没有你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快乐地擦着汗水说:“快乐其实很简单,你看,放下就是快乐啊!”富翁顿时恍然大悟:是啊,自己就是太过贪婪了,原本出门是为了寻找快乐,但是路过一些城镇,看到有利可图,便费尽心思赚取钱财,有时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与人大打出手,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于是,富翁开始放下金子,用它接济当地的穷人,不再贪恋这些身外之物,不再耗尽心力去谋取利益。此后,他不仅得到了穷人的感激和爱戴,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贪欲一旦占据人们的心灵,原来的好心情就会失去,随之而来的是因欲望无法满足而闷闷不乐,心情低落。所以要放下贪念,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对于那些执着于追求名利的想法,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因为它只会给自己制造困扰。因此,人人都应该学会放弃贪欲,只有无欲才能快乐,才能更好地前进。

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明智的选择,更不会有辉煌的成果。与其苦苦挣扎,搞得筋疲力尽,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很喜欢这样一副对联: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玩“九连环”这种益智游戏,并对它做过一定研究。据说,九连环发明于战国时期,是人类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无论解下还是套上,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19世纪时有人经过论证,证明共需要341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更为便捷的答案。

“九连环”玩法比较复杂,解套方法是在前两环解下后,要解第三环时,需先将解下的第一环再套回,然后才能解下第三环;到解第四环时,依前法套回前面的三环,再解下开首的前二环,然后才能解下第四环,最后又套上开首的前二环。依此类推,每要解开一个环,就必须将前面已解开的环再套回去,直到解到第九环,须将前面所有已解开的环全部再套回去。如果解套者在每一步骤中,舍不得把好不容易解下的环套回去,那么,这个九连环就无法全部解开。

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就像一个九连环,是一个一个环扣所组成的。如果只贪图眼前的小名小利,只安逸于现有解开的那个环,而不肯放弃,那么就无法再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收获;对于悲欢离合的“环”放不下,就会在悲欢离合里痛苦挣扎;对于心中的“环”放不下,生命就会被抑郁套牢,再也没有任何的进展。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里,我们的心每时每刻都被各种东西驱使与牵引,我们的心灵感到好累,生活的压力已经使我们喘不过气!希望我们能放得下心中的那块欲望之石,放得下所有的哀怨和惆怅,还我们的心灵以澄澈,我们才能活得轻松自如,才能活的潇洒快乐!

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灵魂心语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不纠缠,放下仇怨,学会爱你的对手

要想做一个与他人处好关系,就应该不纠缠于仇怨,化敌为友,甚至做到像《圣经》上说的那样“爱你的对手”。

生活的小船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不免都会遇到一些风浪,也难免会碰到令自己不愉快的人。虽然我们可以纠缠其中,甚至想方设法打击对方,但往往会因此得罪人,为自己树敌。

一味打击对手对事情往往没有丝毫帮助,弄得不好还会两败俱伤。相反,如果抱着欣赏对手的心态,则可能赢得人心。人与人之间肯用真心交流,就会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使敌人变成你的朋友,把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与对手纠缠,放不下仇怨的人,实在是很不幸。

我曾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对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如今还记忆深刻。

有一位牧场主全家被土匪枪杀,他孤身一人,一无所有,于是变卖牧场,寻找仇人。

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可以说没有比此更大的仇恨了,这种仇谁都想报。可是,当这位牧场主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疾病缠身,躺在床上,失去了抵抗能力。他请求牧场主给他致命的一枪。然而,牧场主把枪举起后又颓然放下了。

结果是,牧场主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洒满夕阳的大草原中沉思:我放弃了一切,虚度了十几年的光阴,为的就是报仇雪恨,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虽然是电影故事,但也一样让人深刻反省,这种反省的意义也就是前面所述的“报仇之后失去自我”的道理。

事实上,复仇是很劳心费力的事情,如果为报仇而绞尽脑汁、劳力伤财,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我们来算算一个人“报仇”所需要的投资。

首先是精神的投资。每天计划“报仇”这种事,需要花费无数精力,想到切齿处,情绪心神的剧烈波动,很有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

其次是财力的投资。有人为了“报仇”而投入了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放下一辈子的事业,也得花费不少的财力作报仇的部署。

再次是时间的投资。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四十年都可能报不成,就算仇报了,自己也已经鬓发斑白。

一个成熟的、有智慧的人懂得选择的重要性,知道什么事对他有意义、有价值,“报仇”这件事尽管可消“心头之恨”,但“心头之恨”消了,却极有可能迷失了自己,所以“君子”有仇可以不报。

人毕竟不是动物,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照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索,人可以依照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学会爱你的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对手。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和挫折,甚至是死神。

许多人都容易犯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是诅咒我们的对手,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对手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对手,甚至是强大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况而庆幸,因为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爱你的对手,的确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对手都会咬牙切齿,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即使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漠的态度,甚至会说一些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做到爱对手谈何容易。

可是,正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别。也就是说,能爱对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对手的人要“非凡”一些。

能爱自己对手,往往也就能站到了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采取主动,不仅仅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明白你对他的态度,更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明白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可能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才心知肚明,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局势。如果对方不能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心胸狭窄”之类的评语,两相比较,二人的分量不言自明。爱你的对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使你对对方的敌意不被恶化。换句话说,在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你的去路与退路。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没有立场对你再进行任何攻击,他若不理睬你的拥抱而仍旧攻击你,那么此人必定会遭到众人的谴责。

最关键的是,爱你的对手这个行为一旦做出来,久而久之必会成为习惯,让你和别人相处时,能够大度一些,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而这恰恰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本钱。

灵魂心语

冤冤相报何时了,人生不必太计较。如果你真是君子,就要有君子的风范——君子不念旧恶,报复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向过去说拜拜,丢弃拖累你的东西

告别过去,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要丢弃那些拖累你的东西,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现在和未来上面。

过年前大扫除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当你不断地收拾整理时,会不会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的一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需要丢弃的东西?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在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也包括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识等,当然,也包括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应该丢弃而未丢弃的东西。

清扫后焕然一新的感觉谁都喜欢,当你拭掉门窗上的灰尘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了一种释放。而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如果也能做一次像样的清扫,也同样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我认识一个叫姓马的女性企业家,事业做得很不错。她告诉我,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周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纸都不留。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计划明天该做的事。

马女士十分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把从前的自己做一个了结,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马女士自创业以来,公司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通常,人一站在高峰上,总是很容易得意忘形。马女士却不是,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风光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销。

从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一辈子真爱,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位、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马女士经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考虑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马女士来讲,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休息,疲劳没有得到充分的缓解,将如何面对明天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这些朋友看马女士,都觉得她生活井然有序,而且总是神清气爽。她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每天勤于做“内在清扫”,所以,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

可是,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需要时又拣不回来,怎么办?

其实,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清扫。并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你也才有可能轻装上阵!

灵魂心语

人生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依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累你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清扫”。

不幸不可怕,放手后就是海阔天空

当不幸降临,你抓住它不放,它就是最可怕的,会把你摧残得支离破碎,心神俱疲。但是,你也可以选择放手,任不幸摔落在地,那它就一点也不可怕,不会伤你丝毫。抓住还是放手,全在你的选择。

我听过无数“不幸”的故事。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当事人穿着“受害者”的外衣,充满无助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不久,我们就会被带入当时的环境和语言所营造的“悲伤场”,发出“真可怜”的感叹,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大概就是其中的典型。

的确,有些不幸很容易让人为之叹息,为之悲伤。但是,大多时候,当我们脱离了当事人营造的“悲伤场”,马上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不幸”,完全是一种人为的夸张,是他们费尽心机为自己挖下的自怜陷阱。

有一个女孩儿失恋了,与之相恋了四年多的男友忽然提出与她分手,她想起他的种种海誓山盟,他说要爱自己一辈子,陪自己一辈子……她想起他对自己说的甜言蜜语:“宝贝,你是我的最爱,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可这一切,不过才经历了四年的时间,怎么一夜间就灰飞烟灭了呢?

女孩每天痛哭流涕,她想求他不要离开自己,她给他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后来他干脆换了号码。她发疯似的四处找他,才发现他已经辞职,搬了家,而他的朋友也都不知他的去向。

她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他,心里痛苦不堪,根本无心工作,所幸辞了职,放任自己在漫无边际的痛苦里游荡。终于有一天,她的一个朋友说她曾在一家餐厅里见到他和一个女孩在一起,很亲密的样子。她的泪汹涌而出,好久才恨恨地说:“我要找到他,我要报复他。”她开始抽烟,喝酒,乱交男友,可是她没有因此而获取快乐,相反却陷入了愈来愈深的痛苦之中。

这个女孩儿因为不懂放手,所以将自己推入了痛苦的深渊。爱无对错,别苦苦纠缠你的得失,他爱你时出自本意,他同样也有投入和付出,离开时也并非他的故意变心,只是无法将心生的厌倦伪装成欣喜。若强迫一个不再爱你的人留在身边,比失去他更为悲哀!

假如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他;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去爱别人。

分开的时候,认真地反问自己:是否还爱他?若已不爱,不要为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如果还是那样深爱,爱不是占有,爱他就给他幸福,放爱一条生路。

当你爱的他选择转身离去,请你也学着转身,把悲伤留到背后,让时间慢慢地淹没、慢慢地分解悲伤,直到你能开始新的生活。

不幸源自执着,因为执着与画地为牢只有一步之隔。其实,不仅仅是爱情,很多不幸,并不是源自不幸本身,而实在是我们自己过于执着了。

有一个小男孩,他不小心把手放在茶几上的花樽里。花樽是上窄下阔,所以,他的手伸了进去,却抽不出来。男孩母亲用了很多方法都拉不出他的手来,无奈之下,母亲就狠心地把这个很名贵的花樽给砸破了,砸破了才发现原来孩子的手之所以抽不出来,并不是因为瓶口太窄,而是因为男孩的手里握着一枚硬币不肯松开。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也像小男孩一样吗?过于执着于自己想要的东西,结果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其实有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舍得放手,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在某文摘上读过一篇文章,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来自美国的马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不幸遭劫匪袭击。7岁的长子尼古拉死于劫匪的枪下,当医生宣布孩子死亡的半小时内,马特先生决定将儿子的器官捐出。尼古拉的脏器分别移植给了亟须救治的6个意大利人: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4岁孩子,拥有了他的心脏;一个19岁的生命垂危的少女,获得了尼古拉的肝;一对肾分别使两个患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两个意大利人借助尼古拉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就连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

马特先生说:“我不恨这个国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凶手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他的嘴角虽然掩饰不住悲伤,但是他的面容是坚定而安详的。

佛说,执着是苦。的确,很多时候执着就是不幸的根源,学会放手,你才会迎来海阔天空。

灵魂心语

人生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放手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心情由己定,随时随地抛开坏心情

心情的好坏是由自己决定的,良好的心态会让你笑口常开,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也依然能乐观对待。

在一个贫困的乡村,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但心情却总是很快乐。

一天,这对夫妇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于是,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起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二人于是和老头子一起回到他的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

“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一样好喝。”

“呀,鹅毛多漂亮!”

“哈哈,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没有生气,而是开心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小故事。比起老头子的愚笨行为,故事中的老太婆的表现更是让人吃惊,他的心情一直都很好,不管老头子用一匹马换来换去,换到最后只换得一袋烂苹果,她都始终没有生气,反而会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是的,就算你只能得到烂苹果又有什么关系?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况且,一种好心情收获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干吗要让自己不高兴?我们不妨向这个老太婆多学习一点,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苦难,保持情绪的高涨、保持性情的舒畅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遭遇很多不幸,但是只要我们记住一点:保持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就有一定能渡过任何难关。

下面是一些驱逐坏心情的小秘诀,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学会倾诉。对付坏心情的最好方法也许就是把心里话说出来,尽管有时候周围并没有人在听你说话。

听音乐。音乐对不好的心情有治疗作用,应当根据不同心情原则选择音乐。如果心情忧郁,就应选择快乐的音乐。这是改变心情的第一步,可以选用3~4小段音乐,逐步把原有的心情导向所要求的心情。

学会积极。当人们的想法消极或歪曲时,他们常常忧郁,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改变使意志消沉的想法,若能想到积极方面,就会使心情舒畅。

尽情发泄。大声哭喊,找个僻静的所在,尽情地大声哭喊。这种哭喊可使压抑心理得到尽情宣泄,同时,由不良情绪产生的毒素,也可“哭喊”出来。

运动。在各种改变心情的自助技术中,以耗氧运动最能消除坏心情。由于化学的和其他的各种变化,使运动可与提高情绪的药物相媲美,如跑步、骑自行车、快走、游泳和其他重复性持续运动,可以增加心率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对氧的利用。这种运动每次至少进行2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颜色改变心情。就像维生素是身体的营养品一样,颜色也可以成为精神的营养品。为消除烦躁与愤怒,避免接触红色是有好处的,为了抗忧郁不要穿黑色、深蓝色等使心情沉闷颜色的衣服,也不要置身于这种颜色的环境之中。应该寻找温暖明亮积极的颜色,以使心情轻松。为减轻忧虑与紧张,应选择中性的颜色,以取得镇定、平静的效果。

人要懂得改变情绪,才能改变思想和行为。思想改变,情绪会跟着改变。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关门不跟人说话,噘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所以,人要学会放下坏心情,拥抱好心情。

总而言之,一个不善于调节自己心情的人是不可能有用健康的心灵的。想要拥有健康的心灵,我们必须先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而想要拥有好心情,就得从原有的坏心情中解脱,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检视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实,把它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把它扔掉,这就能应付自如,带来好心情。

灵魂心语

无论你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只要你保持微笑,那么生活就会向你微笑。

疲累的都市生活,你该如何面对?

生活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里,浮躁与烦恼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弹簧般的日子使得我们每个人觉得生活得很累。那么何不顺其自然,少一点对欲望的追求而多给自己留点生活的空间呢?

一个觉得活着很累、很沉重的人,到智者那里去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背上,带他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并微笑着告诉他:“年轻人,喜欢什么就放到篓子里,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在花花世界里,这个人喜欢的东西大多了,所以不多一会他就装了满满一大筐。智者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觉得越来越沉重。”智者说:“只是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捡我们喜欢的东西越捡越多,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很多人终日奔波,终生劳累不堪,就是在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得了金钱,又要美女;得了豪宅,又要名车;得了地位还要名声;有了尊严,还要崇敬,将心灵占得满满的,焉有不累之理?

另一方面,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加上时间就是金钱的现实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逐渐冷漠,人们在社会上真正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当中很多人便觉得生活得很累。觉得自己的现实人生与理想相差的实在太远,身心皆处于无尽的疲累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累先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

都市生活的累,一种的确是工作太忙,休息和运动的时间太少,以至于身心俱累。这种累其实只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减少一点工作时间,多进行体育锻炼和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便会很快的解脱出来。

我有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老朋友,她的情况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个道理,因为外企的加班费比较高,而她所从事的工作也确实需要多投入一些时间,所以她就连正常的周末也投入了进去,这样超负荷的运转使她身心俱累,再加上回到家后又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所以整天都处在一种弹簧般的生活,她曾向我诉苦,这种生活简直生不如死。直到有一天,公司里组织到外地旅游,她被同事勉强说服报了名。在旅游的途中,她不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大大激发了她对聚会交友的兴趣,回来之后,她开始扩展交际面,经常出去参加积极的聚会,并学会了适当的休息,结果,不仅她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生活也逐渐轻松愉快!

都市生活的另一种累,则完全是心理上的累。一些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追求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在他的生活中,只要出了一点错,就紧张得不行,在心里不停地责怪自己。这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似乎是理想主义者。为了使每件事近乎完美,他必须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这样下去当然要比别人累。但这还不是其真正的原因。这种人往往对某种东西特别在乎,他感觉付出了很多,当然要求要有所回报,这样他的期望值就比较高。但社会上的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公平,付出和回报之间并不能简单的画等号,而一旦事不顺心,他们的内心在期望与实际情况之强大反差下,就会感到一种强烈失落感和失望感,正由于如此,他才觉得心累。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付出后得到回报,即使再老实的人也不可能一味地给予别人而不求回报,而现实的残酷使得这种期望有时难以得到实现,由此引起我们心理上的极大不平衡而觉得很累。所谓期望越大,其失望也就越大,要想从这种心理上的疲累中解脱出来,我们就要善待自己、保护自己、安慰自己,不要把全部的欢乐与痛苦寄托在期望上,否则我们将生活得很累很累。

说了这么多,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顺其自然,不苛求自己,不刻意给自己制造压力。老子曰:“天法地,道法自然。”世间唯自然为正道,一件事,我们按它本来的规律去做而不扭曲它的本来面目,这样我们岂不得到一种和谐而安宁的心境?特别是那种比较热情的人,我们更应该冷静思索一下,我们的热情是否有点过分?过分的热情会使人觉得很不自然,有时候让人觉得很尴尬的,这样岂不给双方都造成了心理负担?

其次,多留给自己一些生存空间。生存是为了谁?父母?爱人?子女?朋友?都不是,是为了自己。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善待自己。多留一些空间给自己,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体验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无谓的烦恼中去,要活得轻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为他人而活。

最后,我们还应合理地向别人和社会有所索取。索取是人们生存的最起码条件,离开了索取,人们将无法生活。索取不是乞讨,是我们在对社会或他人做出了付出之后正当合理且必然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义务的劳工。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社会上不是有许多义工,他们的付出并没有什么回报,这不是与你说的相矛盾吗?其实不然,我们在这里绝对不是怀疑义工的动机,但事实上他们的付出也是得到回报,只不过他们的回报是无形的、精神上的。

人的本性决定了他的利己性、自我为中心性。人总是期待着别人的给予,总是期待着别人给予回报。如果得不到适当和足够的回报,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平和愤懑,而使周身紧张,造成心理不平衡。其实,每个正常人的生活前提有一条是身心健康。而长期的心理不平衡,必然会使我们的内心冲突加剧,以致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合理索取回报,不要将其当成不道德的事,为了生存得更好,为了不是自己活的那么累,我们必须要敢于适当地向社会和他人索取。

灵魂心语

都市生活造成的疲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又很难做到真正逃离,那该如何面对呢?这其中更多的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哭泣不一定代表懦弱,想哭就勇敢哭出来

人到了悲痛时凄然泪下或放声大哭是很自然的事,如强力抑制自己的感情,当哭不哭,就会伤心伤神伤身,极大的危害我们。

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从少女开始就经历不幸,先是高考落榜,再是遇人不淑,被骗子骗财骗色,之后的几段感情,也都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嫁人后,没几年却离了婚。

似乎所有的不幸全让她赶上了。于是她不想活了,想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她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在自杀前,她打通了一个心理咨询热线,质问:为什么所有的幸福与我无关?

主持人是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说,能把你的故事告诉我吗?

那时她觉得她是在和这个世界作最后的告别了,于是她从最初的苦难开始说,一边说一边哭,最后泣不成声,再也没有力气说下去。

电话那边一起静静地听着。

她终于不哭了,问主持人,为什么你没有和别人一样劝我?

那个女人说,劝,会让你更感觉自己的无能和无力。你心中的郁闷不是一句劝两句劝就能解决的。也许你没有痛快地流过眼泪,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哭够了再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所以我没有马上劝你。

女人听了,又放肆地哭起来,似乎要把这年的苦全哭出来一样,漫长的几个小时,她一直在哭,一边哭一边说,到最后,她似乎忘记今天晚上是要去自杀的,而主持人告诉她,没什么大不了的,遇到最难过的坎,就哭够了再说。

的确,哭泣并不一定代表软弱,眼泪中有好多积极的因子,可以杀掉生活中那些绝望和悲哀。

一个抑郁症患者说:

“我在从前一直压抑着自己,不肯轻易流眼泪,甚至觉得那是无能的表现,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那么坚强地扛着,结果是得了抑郁症。有一次,我被人骗得好惨,有个同学搞传销,把从我这借的几万元钱全打了水漂不算,还骂我是笨猪。我一个人气得骑车满城乱逛,直到眼泪哗哗地流出来。我一边骑一边哭,哭累了,我倒在一块草地上,看着那么好的阳光,我想,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不是吗?难道没了这几万元钱我就不活了?就当是白手起家好了。

“那是第一次,我哭得那么痛快。哭过之后,天高云淡,好像自己过了一关。后来,我问我的朋友,知道‘哭够了再说’这句话出自哪位伟人之口吗?真是好。我的朋友说,它来自我们的生活,不一定是谁说的,但是却让人感觉那么痛快淋漓,每一个面临重压的男女,都可以在快崩溃的时候哭够了再说。是啊,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在委屈万分的时候,何妨一哭?哭够了再说吧,哪有过不去的山迈不过的水?

“于是我在遇到困难的委屈的时候再也不装什么英雄,哭够了再说,反正明天太阳还是要出来的。不是吗?”

现代社会是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很多女人变得坚强,她们不再哭泣,甚至当想哭的时候也坚强地收起眼泪。然而,这其实是进入另一种误区。请不要顽固地把哭泣当作一个人脆弱的标签,当你累了,苦了,受伤了的时候哭泣是一种精神的良药,能让你哭过之后重振精神面对生活。人需要坚强也需要释放。有时候哭泣不是脆弱而是释怀,所以,想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

假如哭泣一次能让我们心里平静,哭过之后能让我们体会到天高云淡,能让我们忘掉所有不快和忧伤,你为什么不去大胆地用哭泣来释放自己呢?

灵魂心语

人不能太压抑自己,不要以为哭泣会让你变得脆弱,有时它就是坚强的开始。连男人都说哭吧哭吧不是罪,何况女人呢?

有失必有得,无须斤斤计较

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斤斤计较,才能真正有所得。

我认为,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另一方面,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问题,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凡事过于斤斤计较的人,无疑是太过于看重得失。其实,人生百年,贪欲再多,官位权势再大,钱财再多,也一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巧取豪夺,难道就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的人生难道就完善,就幸福吗?

我在读南北朝的历史时,对一个人影响深刻,他就是南朝梁人张率。张率天资聪颖,12岁时就能做文章,曾担任司徒的职务。在外地做官时,他曾派仆人回老家运3000石米过来,结果,等运到是,米已经耗去了大半。张率问其原因,仆人回答说:“米被老鼠和鸟雀损耗掉了。”张率笑着说:“好大的鼠雀!”后来始终不再追究。张率不把财产的损失放在心上,是他的为人有气度,同时也看出来他的作风。那么多米,怎么可能在短时间里被鼠雀吞掉的,只能是仆人贪污,但追究起来,主仆之间关系僵化,米还能收得回来吗?米已难收回,又造成主仆关系的恶化,这不是失的更多、更大吗?

与此类似,唐朝柳公权,他家里的东西总是被奴婢们偷走。他曾经收藏了一筐银杯,虽然筐子外面的印封依然如故,可其中的杯子却不见了,那些奴婢反而说不知道。柳公权笑着说:“银杯都化成仙了。”从此不再追问。

我非常敬佩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智者,他们十分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所看重的往往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一个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的人,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心情,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18岁的姑娘曼莎费尽千辛万苦才在一家高级珠宝店当上售货员。在圣诞节前一天,有一位30岁左右的男顾客走了进来。他虽然穿着很整齐干净,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却是一个正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

当时店里只有曼莎一个人,其他几个职员刚刚出去。

曼莎向他打招呼时,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曼莎的脸上慌忙躲闪开,没说任何话。

这时,电话铃响了。曼莎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将摆在柜台上的盒子打翻了,盒中装着的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她慌忙弯腰去捡。可她捡回了五枚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戒指。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顾客正向门口走去。于是,她明白是他拿走了那第六枚戒指。

当男顾客的手将要触及门框时,曼莎柔声叫住了他。

男顾客转过身来,两个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曼莎狂跳的心做出了种种不好的猜测。男顾客终于开口问曼莎有什么事。

曼莎极力压住心跳,鼓足勇气,对他说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并以朋友口吻对他说,在经济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找份工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男顾客长久地审视她后,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微笑,曼莎也平静下来,并微笑地看着他,两人之间突然像老朋友见面似的那样亲切自然。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说完后,他朝她走来,并把手伸向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紧紧地握完手后,他转身缓缓地走向门口。

曼莎目送他的身影在门外消失后,转身走回柜台,把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曼莎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她依靠的是理解、宽容和将心比心。但如果她当时惊慌失措地报警或者大吵大嚷,结果肯定会非常糟糕。这个男顾客可能会被抓进监狱,受到众人鄙视,而曼莎也很有可能因为没有保护好戒指而被辞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两败俱伤,而聪明的曼莎以她的宽容和理解解决了这个问题。男顾客没有被抓,她也没有丢掉工作。

灵魂心语

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使一个人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而一旦将个人利益的得失置于脑后,便能够轻松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事,遇事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

放下自我,做人不可太自负

自负是我们自掘的一个陷阱,当我们自负过头的时候,常常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大文豪王尔德也说过:“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是在显示本身的渺小。”自负不仅害人,它甚至能夺走人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当一个叫小许的女孩自杀的消息传遍整个大学校园的时候,认识她的人无不为之震惊,亲朋好友们更是为她的轻率而备感痛心。

四年前,小许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全国排行前十的重点大学。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她倍加重视,对这所地处偏远的名校来说,能招到这样一位省状元实在难能可贵。于是,在学校的大力宣传下,小许很快成为全校闻名的人物,全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学校的吹捧,让小许有了飘飘然的感觉。她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从此,她变得极其自负、高傲。老师的话她有时还能听进去一些,同学的话她从来就不听完,还总是借机嘲笑、贬低别的同学,对什么事都嗤之以鼻。因为她的过分自负,她没有一个朋友,因为她谁也瞧不上眼。每天她都在想着头顶上省状元的桂冠,自鸣得意。她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课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她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她时常沉浸在网络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老师为她的成绩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她要戒骄戒躁,可是她总是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她自负地认为,自己这么聪明,对付那些考试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她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成绩不容乐观。自己得不到奖学金,她就说别人只会读死书;自己评不上优秀称号,她就说别人只会溜须拍马、笼络人心。

等上了大四,她自然没能上保研名单。这时的她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考研或找工作。但是她仍自负地认为,自己是省状元,“我不上研究生谁上”。于是,她骄傲地向全班同学宣称,她要考上全国某著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此,她也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大学期间专业功底太差,她学习起来总是力不从心。三月份公布成绩时,她的专业课均没有上线,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她拿到成绩通知单时,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第二天早上,人们在14层高的办公楼前发现了许倩的尸体,她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封遗书。她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自己的生命。”

在深深惋惜小许年轻生命失去的同时,我更察觉到了人性深处的悲哀。也许小许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自负让她失去了生存的勇气,是自负剥夺了她生存的欲望。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自负者习惯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常常因为一次的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闪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他们把别人给予他们的荣誉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今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都收获了什么。自负者总认为曾经的成功能长久,总认为别人一直会甘拜下风。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正常心理的扭曲,无法承受长期以来积压的负担,最终选择了纵身一跃。

先知穆罕默德说:“一个人心中若存有一粒稻谷大小的傲慢,此人便不能升入天堂。谦逊打开了心灵王国的大门,并使人们在生活中获益。”

“谦逊”意在表明上苍无限地超越我们曾经对他做出的任何评说,无限地超越人类的理解与悟性。只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愈加谦逊,我们才能真正放下那块叫作“自负”的绊脚石。

灵魂心语

自负的人喜欢制造虚幻的假象以自我满足,并希望借此得到超过自己实际价值的肯定,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