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堂经济学:宗教史上的竞争策略
- 赖建诚 苏鹏元
- 1869字
- 2021-04-01 23:59:21
楔子:宗教经济学概说
在经济分析的领域内,宗教是很旧又很新的题材。早期较系统的分析可见于《国富论》(1776)中的讨论。[2]不过,宗教经济学也是相当新的领域,例如哈佛著名的宏观经济学者罗伯特·巴罗,也长期分析宗教问题。他最近的一篇,是探讨天主教在1590—2012年间册封圣人过程的各项因素,发表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期刊Economica(见文末参考文献2)。
宗教经济学除了研究的时间跨度很长,研究的内容也复杂多样,因为:(1)世界上宗教与教派太多,无法确知数量;(2)在迥异的风俗文化下,宗教更是出现非常繁复的现象;(3)各国政府有过各式各样的管制;(4)异教之间的长期争战;(5)为了追求宗教自由,部分人选择迁居。这些说不完的事情,宗教界已有很丰富的记载,经济学界也自有观察和见解。但整体而言,尚未建立成熟的分析架构,实证的基础也还不够坚实。
从20世纪70年代起,有少数人开始拓展宗教经济学这条路线。至今已有不错的进展,但还是个相对未开发的疆域。宗教现象的时间轴(历史长河)与空间轴(各国文化的丰富例子),可供经济学界做各种面向的分析,向前看很吸引人,向后看也很有启发性。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用四张图说明宗教的几项基本特征:
(1)2010年的资料显示,基督教的人口比例最高(约31%),伊斯兰教约23%,印度教约15%,佛教约7%,民间宗教约6%,犹太教约0.2%,其他宗教约0.8%,无信仰者约16.3%(见图0.1)。
资料来源:Iyer(2016:402)。
图0.1 世界主要宗教的大略分布
(2)图0.2中1850—1995年间美国神职人员人口比例表可以看见一种趋势。纵轴是每万人口中神职人员的数目。在这150年间,虽然经济快速成长、人口密集度激增,但神职人员的密度长期稳定(11—12人之间),20世纪80年代之后趋势还明显向上。这显示一项历史现象: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完全不妨碍宗教的发展,反而呈现同步成长的正相关。
资料来源:Iannaccone(1998:1469)。
图0.2 1850—1995年美国神职人员比例趋势
(3)图0.3显示1930—1995半世纪间,美国人上教堂的趋势。纵轴是每星期上教堂的百分比。折线是调查样本的整体趋势,圆点是“自认为基督新教”的趋势,三角形是“自认为天主教”。折线的趋势和图0.2显现类似信息:科技进步与经济成长,不会降低教堂的参与率。
资料来源:Iannaccone(1998:1470)。
图0.3 1930—1995美国人上教堂的趋势
资料来源:Iannaccone(1998:1487)。
图0.4 跨国对比基督新教徒的密集度(相对高低),与每星期上教堂的百分比
(4)跨国间的教徒对比:图0.4横轴是基督新教徒的密集度(相对高低),纵轴是每星期上教堂的百分比。右下角的芬兰、挪威、丹麦、瑞典,是北欧四个富裕国,以基督新教徒为主(相对密集度0.7—0.95),但上教堂的比例最低(3%—7%之间)。美国的新教徒的比例最低(小于0.05),但上教堂的比例很高(43%)。加拿大的新教徒比例与美国相近,但上教堂的比例明显较少(31%)。其余西欧诸国介于其间。这显示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以上四个图很简略,但也让人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而经济学界又能说出哪些新论点?提出哪些新洞见?问出哪些新议题?单以图0.2至图0.4的基督新教,就有许多可探索的题材,视角如果转回中国乃至亚洲的复杂宗教界,又会有哪些奇特的现象和前所未明的运作机制?倘若能清晰回答,应会引起国际学界的兴趣。
其实这些复杂的议题,又大约可归成几大类:(1)提出新的理论分析架构,探讨宗教市场的运作机制;(2)运用统计与计量分析,理解影响宗教行为的各种因素与因果关系;(3)从历史角度,探讨宗教市场的演变过程、竞争的模式、政府的管制、政教的结合或对立争执;(4)对非西方宗教与民俗教派,做科学性的比较研究(这不是人类学家与民俗学界的专利);(5)提出尚未能解答的议题与现象,供学界持续探索。
本书就是从第(3)点来讨论。只不过,在目前庞杂的宗教汪洋里,我们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只能尽蝼蚁之力做沧海一粟的事。本书的重点,是欧美宗教史上的竞争策略。我们的写作策略是单点深入、“取一瓢饮”,而不是广博周全、面面俱到。用《庄子·逍遥游》的话来说,是“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虽是瞎子摸象,亦有一得。[3]
此外,各章末的参考文献也都是个小窗口,书末的延伸阅读,则是个较大的知识库,是吸引人的题材库。
参考文献
1.Anderson, Gary(1988):"Mr.Smith and the preachers:the economics of religion in the Wealth of Natio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6(5):1066—88.
2.Barro, Robert and Rachel McCleary(2016):"Saints marching in,1590—2012",Economica,83:385—415.
3."Economics of religion",Wikipedia(提供主要议题与文献)。
4.Ekelund, Robert, Robert Hébert and Robert Tollison(2005):"Adam Smith on religion and market structure",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37(4):647—60.
5.Iannaccone, Laurence(1991):"The consequences of religious market:Adam Smith and the economics of religion",Rationality & Society,3(2):156—77.
6.Iannaccone, Laurence(1998):"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relig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6(3):1465—95.
7.Iyer, Sriya(2016):"The new economics of relig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54(2):395—441.
8.Leathers, Charles and J.Patrick Raines(1992):"Adam Smith on competitive religious markets",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24(2):499—513.
9.Leathers, Charles and J.Patrick Raines(2008):"Adam Smith on religion and market structure:the search for consistency",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40(2):345—63.
10.McCleary, Rachel(2011)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Relig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Oslington, Paul(2004)ed.:Economics and Religion, UK:Edward Elgar,2 volumes(with editor's Introduction and 41 reprinted texts).
12.Witham, Larry(2010):Marketplace of the Gods:How Economics Explain Relig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