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解读
- 王喜文
- 1848字
- 2020-06-25 17:28:32
第一篇 发展智能经济
2016年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2016年年初,AlphaGo大胜围棋九段李世石,让近10年来再一次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台前,进入公众的视野。过去几年中,科技巨头已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抢占人工智能市场,甚至有些企业整体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加紧筹谋人工智能未来布局。我国及其他各国政府都把人工智能视作未来的战略主导,出台战略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推进,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兴起,不仅是实验室研究。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商业化同时推进,使得人工智能涌现出更多的产品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化落地应用案例,让公众真实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影像解析、语音识别、卫星导航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应用的领域正在迅速产业化,产业竞争的赛道也随之开启。
人工智能之所以在当今迎来成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新需求的爆发,以及基础目标的变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5G、大数据、移动计算、超级计算、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物联网、搜索引擎等驱动着人工智能的升级;从社会新需求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方面的升级需要人工智能;从基础目标变迁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多媒体、传感器网、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成了未来新的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从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发展到人机智能,再到群体智能等(图1-1)。
图1-1 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因素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具备较多利好因素,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人才储备、技术的积累和突破已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当然,未来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成熟(图1-2)。
图1-2 中国人工智能宏观环境分析
P: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支持
◇利好方面: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由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上国家战略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例如,2017年12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2017年11月,上海市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智能驾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亿元,智能硬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智能软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智能核心芯片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应用于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的高端智能传感器实现产业化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2017年12月,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2年建设成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区,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2018年5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
◇仍待改善:需要政策的落地实施和效果评估。
E:经济——智能经济成为投资热点
2017年,中国占全球人工智能创业投资的48%,而美国为38%。中国各级政府纷纷设立引导基金,推动人工智能创业与研究。
S:社会——国家投入,人才红利
◇国家投入:国家科研投入持续增多。其中,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
人才红利:中国人工智能及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许多大学院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有关专业,给行业带来人才红利。
T:技术——借鉴国外技术,取得一定突破
◇利好方面: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仍待改善:核心算法及理论仍待突破。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智能经济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基本特征,个性化需求与定制成为消费新潮流,生产率大幅提升,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