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篇

项目一 成本及成本会计概述

学习目标

1.理解成本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成本会计发展过程。

3.明确成本会计及其职能。

4.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导入案例

陈伟买了一套新居,计划明年春节入住,特意到诚信家具厂定做了一套红木家具,共需50000元。家具厂生产该套家具需耗费材料30000元,支付工人工资9500元,厂房和生产设备折旧等2500元。你能计算出这套红木家具的生产成本吗?在不考虑其他费用的情况下,你知道销售这套红木家具赚了多少吗?

任务一 认识成本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资源的一种耗费。成本作为资源的耗费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自然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了生存、发展等,需要购买许多物品,如食品、衣服、书籍等,购买每件物品都要付出一定的货币,即为每件物品的成本。作为会计主体,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特定的目的,不仅要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品,还会发生其他各种支出。如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科研单位为取得科研成果,企业为生产产品等,既要发生必要的购买物品的支出,还要雇佣劳动者发生人力耗费支出和其他的财力支出。这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用货币形式来表示即为成本。

现代成本会计学中成本是这样定义的:特定会计主体为达到其特定目的或目标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成本遍及各行各业的各项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活动的成本都需要通过会计来核算和考核。成本是否需要通过会计来核算和考核,是由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决定的。国家机关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耗费,即发生成本,但这种成本不是靠自己创造的财富来补偿,而是依靠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来补偿,因而在管理上并不需要会计进行核算和考核,而是通过预算或计划来约束。物资生产经营部门以及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们发生的耗费必须通过实现的收入来补偿,而且要有盈余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对发生的耗费进行成本核算和考核。本教材主要是以物资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作为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产品的成本是指产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C)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的总和,即C+V。这种成本,通常称为产品的理论成本。在会计实务中,为了使各企业能够正确计算成本,我国以“理论成本”为依据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统一产品生产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使各企业列入成本的各种支出项目和内容保持一致,以便企业进行成本比较和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开支范围在项目二中详细介绍)。

由此可见,物资生产部门生产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企业要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必然发生各种生产耗费。生产耗费包括劳动手段(如机器设备)、劳动对象(如原材料)的耗费和劳动力(如人工)等方面的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劳务)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产品成本也称为产品生产成本或产品制造成本。

【知识拓展】

产品成本与生产费用的关系

产品成本与生产费用在经济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区别是生产费用与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从一定会计期间看,企业的生产费用总额与完工的产品成本总额不一定相等,只有当本会计期间的产品全部完工时,二者在数值上才一致。

二、成本的作用

(一)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企业必须对生产耗费进行补偿,而成本就是衡量其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足额补偿生产耗费,就会出现资金短缺,再生产就无法按原定的规模进行,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另外,成本也是判断生产经营耗费与企业获取纯利润的依据,在一定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的纯利润就越大。可见,成本作为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对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业绩,如生产工艺过程合理与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的好坏、原材料的节约与浪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供产销的衔接是否协调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成本费用产生影响,都可以在成本这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上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监督、考核和分析,有效地促进企业各个部门加强经营管理,充分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价格应符合产品价值,这是企业定价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但企业不能直接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产品成本,通过产品成本间接地掌握产品的价值。因此,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

(四)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能否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在诸多的考虑因素中,成本是一项重要因素。它可以在扩大产量、增加品种、选择加工方式、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数据,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任务二 明确成本会计及其职能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各个历史阶段其定义的表述也不相同。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

当时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被会计专家劳伦斯(W. B. Lawrence)定义为“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的会计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在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

(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英国会计学家杰·贝蒂(J. Batty)定义为“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一时期成本会计发展的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或方法加以实施,也就是说,成本会计已发展为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根据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化运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成本会计的最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科技被普遍应用于生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的冲击,使存货制度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从永续盘存制改为无盘存制(零存制)。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适时制的管理思想,从而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自动化为基础,与适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方法和理论体系,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

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职能也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而逐步完善的,现代成本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使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扩展。现代成本会计有七大职能。

(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依据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及信息,并结合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运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化趋势做出科学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有助于选择最优方案合理组织生产,从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以成本预测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判断、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据以确定目标成本。正确的成本决策,有助于企业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从而达到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指根据决策所确定的目标,确定计划期内为完成计划产量所应发生的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同时也提出为完成上述成本指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成本计划是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对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按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或成本计划指标,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并将其限制在标准成本或计划内,同时揭示和反馈实际与标准或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使实际成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成本控制,可促使企业顺利完成成本计划。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可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成本计划的控制情况,同时也为制定价格提供依据。

(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指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与计划、上年同期实际、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等的成本进行比较,系统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制定有效办法或措施,以便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减低成本的潜力。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未来的成本预测、决策以及下期成本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或成本控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对责任单位的业绩给以必要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执行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知识拓展】

成本会计七大职能的关系

成本会计七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它们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互相配合地发挥作用。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依据,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控制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核算是对计划的检验,分析与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和完成计划的手段。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任务三 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是发挥成本会计作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是指根据成本会计的特点,设置成本会计的机构,制定成本会计的规章制度,配备成本会计人员等,以保证成本会计工作合理、有效进行的一系列会计组织工作。

企业在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规模大小、生产经营业务特点、会计人员素质、企业机构的设置等具体条件,在保证成本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会计工作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要有利于成本管理经济责任的落实。

一、成本会计机构

(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是指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大中型企业通常在会计机构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室,配备必要的具有成本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中,通常在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二)成本会计机构的内部组织分工

为了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机构内部人员必须有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按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个成本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成本会计机构的内部组织分工有两种:一是按成本会计的职能进行分工,可分为成本预测组、成本计划控制组、成本核算组和成本考核组等;二是按成本会计的对象进行分工,可分为产品成本组、期间费用组和专项成本组。

(三)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之间,按照组织分工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方式。

1.集中核算方式

集中核算方式是指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核算、分析、计划编制等都集中在厂部成本会计机构中统一进行,车间和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的成本会计工作提供资料。集中核算方式下,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能够比较及时掌握成本费用的全面信息,便于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减少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层次和人员数量;但它不便于实现责任成本核算,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能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成本信息,不利于调动其自我控制成本和费用的积极性。

2.分散核算方式

分散核算方式是指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计划编制等分散到车间和其他单位,由其成本会计机构的人员分别进行。厂部的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各车间和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全厂的成本会计信息进行综合的核算和分析。分散核算方式便于车间掌握和控制产品成本,有利于实行责任成本核算,有利于调动车间自我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集中核算方式一般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分散核算方式一般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实际工作中,为了扬长避短,也可以在一个企业中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即对某些单位采用分散核算方式,而对另一些单位则采用集中核算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核算方式,企业成本的预测和决策都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

二、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

成本会计人员是指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应在企业总会计师或会计主管人员的领导下,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和处理企业的各项成本会计业务。

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要适量并胜任。适量是要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在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适当数量的人员。胜任就是配备的成本会计人员要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成本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和相应的会计专业任职资格,具备与所从事的会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其次要熟悉和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热爱会计工作,精通会计业务,遵守职业道德;再次要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能将生产与管理、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应该是多层次的,除厂部和生产车间配备专职的成本会计人员,搞好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外,在生产班组内,也可以设置兼职核算员,开展班组核算。班组核算主要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与汇总,提供与产品成本计算有关的基础的原始资料。

三、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

成本会计制度是管理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会计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除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外,还应该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章或办法,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最具体、最直接的依据。成本会计制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办法和企业定额成本制度;

(2)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成本项目的设置,财产物资的价值结转方法,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等;

(3)成本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和制度;

(4)成本控制的制度;

(5)成本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

(6)成本分析的方法;

(7)内部价格的制定和结算方法;

(8)成本考核办法和有关奖励制度;

(9)其他有关成本会计制度。

企业在制定成本会计制度时,国家有统一规定的,应严格遵守执行,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应在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由企业自行制定。另外,企业还应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生产特点的变化,不断修订和补充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使之不断完善。

【工作任务】

请同学们到企业(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了解其费用的构成内容,这些单位都需要成本核算吗?需要成本核算的单位,有哪些成本项目?成本会计机构采用何种组织形式?

【知识与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选项有一项或多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成本是产品价值中的( )部分。

A.C+V+M

B.C+V

C.V+M

D.C+M

2.集中核算方式和分散核算方式是指按企业内部( )的分工方式不同来划分的。

A.各级成本会计机构

B.成本会计工作任务

C.成本会计职能

D.成本会计对象

3.成本的作用有( )。

A.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B.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C.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D.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

A.成本分析

B.成本控制

C.成本核算

D.成本预测

5.成本会计机构的内部组织分工有(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进行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进行分工

C.按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分工

D.按成本会计的预测进行分工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只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制定即可。

2.( )集中核算方式一般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3.( )成本决策是指以成本预测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判断、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据以确定目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