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
- 章新蓉
- 1461字
- 2021-03-12 09:52:49
三、会计学专业“6D”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双师”指导,打造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双师”团队
一方面会计学专业加大力度引进了部分“职称高、水平高、职务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专职教师,同时聘请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和会计学界的知名人士作成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校外“双师型”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鼓励本校缺乏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到事务所、企业去顶岗实践,还形成教师取得会计的高级职业资格的激励机制,包括取得高级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等,形成了一个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教研活动、开办讲座、担任实践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报告等进行“双师指导”,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也更多地了解实务界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二)双线课堂,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
双线课堂是指校内教学课堂和外部移动课堂(包括企业现场讲学、名人专家讲学、学生创业公司、CFO或财务会计审计主管参与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双课程”教学:一是主干专业课程实行教学实践并举,即一半教学,一半实践;二是移动或体验课程实施“双师”教学和模拟教学,以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结合教学或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会计工作的体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双全体系(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确保全人教育贯穿始终
一方面教学工作要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会计技能大赛”“科目扑克比赛”等专业竞赛的学生活动,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学生活动中也全程贯穿,并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这是该成果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另一方面,从学生进校开始,我们希望做到全程不断线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从第一堂课“专业教育”到最后一堂课“毕业论文答辩”,从“免监考”到“会计诚信档案”等“全程育人”贯穿始终。
(四)双基支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一方面,在学院内创建“四位一体”的专业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训,确保学生四年专业实践不断线;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基地,确保“产学研”平台良好运作。会计系目前积极开展了与重庆市内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的实习等交流项目,并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已与2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作为校外的培养基地,并建立了双向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
(五)双创并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实行专业导师制,将学生按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分组,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学习、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学位论文、校外学习、社会实践、参加挑战杯比赛及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等,实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结合;二是通过学生创业实践,为学生开设“创业空间”,成立“学生模拟公司”,开展财务咨询服务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双证并驱,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
为适应社会对会计职业人的培养需求,会计学专业确立了“双证并驱”的人才培养特色,对相关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组织专家进行了整合和梳理,将“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初级会计师以及以后的注册会计师的通过率;同时率先在重庆的独立学院中开办了会计专业(ACCA方向)的成建制班,提高了国际注册会计资格的通过率,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