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引言

从中国制造2025到党的十九大,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实体经济的强盛,尤其是制造业的强盛就成为推动国家实现富强的主要动力。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实体经济对拉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更是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工业化后期增速减缓和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8%,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并非真正达到了世界经济强国(黄群慧,201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僵尸企业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以及对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压力,提高我国实体经济质量才是打破瓶颈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那么实体经济质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全面评估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呢?本章从对实体经济的界定出发,确定了以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两个维度7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并对27个行业2004—2015年的实体经济质量进行度量。本章第三部分对实体经济质量进行评价;第四部分给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