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观主体养老目的的生育与退休决策
- 何圆
- 987字
- 2020-06-25 05:53:44
四、结构安排
本书借助于CHARLS数据库中微观个体的数据,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切入视角,研究微观个体基于养老目的的生育数量决策和退休时点选择。以下为本书所有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及相关研究结论介绍:
第一章描述了本书的主要研究背景,引出本书的研究主题和核心章节具体研究内容。随后逐一阐释本书的研究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流程、全文结构安排、研究创新点体现和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针对微观主体行为决策、家庭养老的传统文化基础、家庭代际间转移动机、主体生育动机、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理论阐释和文献综述。
第三章结论表明:主体收入水平越高、预期家庭养老支持越多,就越倾向于生育更多子女和投资教育来养老;主体感知到较高的教育投资收益,生育意愿会更强烈,并会增加教育投资,但当其感知到较大的投资风险时,会降低教育投资水平。随后采用CHARLS数据验证了模型主要结论,结果反映了对教育回报等认知的异质性将直接影响主体是否选择多生育子女来养老。
第四章研究发现,兄弟姐妹间的养老行为存在责任分散作用,并对老年人获得子女养老支持的状况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无论是从物质支持层面还是精神幸福感层面,子女之间的收入不均衡都会对父母养老造成负面影响。子女间收入不均衡会导致子女对父母经济转移的总量下降,表明了责任分散效应的存在。其次,子女数量越多,父母在物质支持上越有保障,但是对于精神层面的幸福感没有帮助。最后,子女收入总量越多,父母得到的养老转移越多,与此同时,会减少父母对于子女间收入不均衡的焦虑。
第五章结果发现:①与传统认识不同,子女对主体进行净转移会延迟主体的退休时间,在主体经济条件不好时延迟效应加强;②与其他主体相比,需要照顾孙辈的主体倾向于提早退休;③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时间效应,经济效应是造成主体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隔代抚育会提前主体退休年龄,而子女养老不会减弱主体的工作意愿,主体会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帮助子女分担抚育孙辈的压力。政府在未来应该加大对婴幼儿抚育、儿童学前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力度;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子女对其老年父母提供有益的家庭养老转移,从而有利于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改善老年人群的福利水平,帮助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
第六章对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非理性视角下的养老退休决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总结,以便为未来的研究拓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