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时代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内涵

占据高地,才能赢得主动。要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必须构筑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那么,什么是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内涵呢?这里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新高地”,“新高地”与“高地”的区别在哪里。要了解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内涵,这两个问题是必须要明确的。本节主要从概念界定、具体内涵以及当前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状况3个角度对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进行阐述。

2.1.1 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概念界定

“高地”的汉语释义为地势高的地方,在军事上特指地势较高、能够俯视、控制四周的地方。同样的,我们将“高地”引申至经济领域,则可以理解为具有经济优势的、有竞争力的、资源要素集中的,并能够引导、影响、辐射周边,起示范作用的区域。谭志雄(2011)对照“洼地效应”提出了“高地效应”,即通过各种途径把外来生产要素引入一定区域,依据经济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简而言之,新高地的构筑目的就在于结合各个地区所具备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新高地”较于“高地”更侧重在“新”上,即要求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要实现经济发展,而不仅仅只是达到经济增长,必须进行创新。他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其中组织创新也可解释为制度创新。因此,为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我们将从这5个创新角度加以考虑,加强陕西在各个角度的创新,并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概念显然包含“陕西”“经济发展”和“新高地”3个核心词。也就是说,构筑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要求陕西政府、企业和人民在陕西协同组织一系列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以点带面”,以局部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整个陕西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陕西必须注重创新,并注意结合陕西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如资源及历史文化优势等,发现并解决陕西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陕西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打造和新高地的构筑,“以点带面,以线带片”,激活陕西经济发展的活力,带动整个陕西经济的发展。

2.1.2 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具体内涵

“构筑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是根据陕西经济发展任务和目标提出的,因而它的内涵也必须与陕西经济发展所处的条件和阶段相适应,符合陕西省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政策方针。

清华大学教授赵可金强调,“新高地重在建设城市群经济圈”。相应的,娄勤俭书记也具体说明了陕西新高地构筑的具体内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以及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构筑新高地,打造这5个区,“以点带面”,从新高地的发展引领、辐射至整个陕西,助推陕西经济向内陆开放型经济变革,进而实现经济发展。

第一,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推动作用。陕西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陕西的经济发展仍然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原因之一就是陕西的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与外界的贸易交流相对较少,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陕西要实现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首先需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使得陕西站到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扩大陕西对外开放程度,加强陕西与外界的贸易及文化交流,进而推动陕西经济发展。

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则需要陕西完善交通枢纽建设,利用多边平台,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及创新,加强陕西与外界的贸易文化交流,发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助推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第二,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中央赋予陕西省的重大任务,更是陕西进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要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陕西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借鉴、复制、集成先行区的成功经验,大胆闯、积极试、自主改。同时,陕西还需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有序扩大保税物流、融资租赁等领域的深度开放,并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陕西经济大力发展。

第三,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著名的国防大省。要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必须有效利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优势,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而要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陕西需在重点项目、工程上,搭建“军工+”平台,实现“军转民、民参军”,形成全要素、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增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保障和协同应急能力,更好地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第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当前陕西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须得到解决,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而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陕西则需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合理利用“看不见得手”和“看得见的手”。陕西政府应加强简政放权力度,给予市场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同时,陕西还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国资国企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解决城乡不平等问题。

第五,打造区域特色引领区。陕西的三大区域——陕北、关中和陕南各有其发展禀赋和优势资源。因此,要实现三个区域协同发展,必须结合它们自身的发展禀赋和资源优势,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战略。三大区域利用各自区域特色,各司其职,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建设,推动陕西经济发展。

2.1.3 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状况分析

根据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具体内涵,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要侧重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以及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但这5个区存在共性,不可分开进行一一论述。第一,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反映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情况,对外开放能助推陕西经济“走出去”,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进展,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第二,产业结构反映了陕西产业发展的质量,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第三,协调发展能有效解决陕西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间接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第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必须进行创新,创新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状况。

因此,本章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选用历年《陕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从创新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状况、对外开放状况以及协调发展状况4个角度分析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现状。

(1)陕西创新发展状况

创新是构筑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根本,是陕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协调发展的基础。洪银兴(2013)表示:“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引擎,创新发展不单是解决经济增长效率问题,最主要的是通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创新要素实现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将创新成果运用并扩散在生产和商业上。”

图2-1 陕西与全国研发水平比较情况

陕西创新发展状况则相对较弱。本节使用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来表明陕西在创新上的投入,进而分析陕西创新发展状况。图2-1展示了2011—2015年陕西以及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进而可以判断陕西对创新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但陕西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与全国研发水平对比,陕西研发水平相对较低,大约相差0.5个百分点,陕西还需加大对创新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陕西进行创新发展。

(2)陕西产业结构状况

陕西在开放条件下通过比较优势与国际展开贸易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对经济增长的要求随之变化,引发进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陕西产业结构。要促进陕西对外开放,打造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以及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则需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这既是对外开放的要求,也是对外开放的结果。同时,陕西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推进陕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军转民”“民参军”进程,激发军工产业活力。

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陕西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图2-2说明了陕西省的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2010—2015年陕西省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远高于建筑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是其4倍左右。图2-3则说明了第三产业中以非营利性服务业为主,金融和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2015年,陕西第三产业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而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则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和10%。

图2-2 陕西第二产业分行业占总增加值的构成

图2-3 2015年陕西第三产业分行业构成

(3)陕西对外开放状况

经济开放是指通过参与地区间或国际的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空间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的提质增效。陕西对外开放能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核心区与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的打造。陕西不仅需要积极推动陕西企业“走出去”,还需加大力度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招商引资,用外资推动陕西经济迅猛发展,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而陕西对外开放状况最直观的便是外贸进出口额,它直接反映了陕西的国际贸易交流程度。从图2-4中可以看出,陕西的进出口总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数据显示陕西对外开放状况亟须得到解决,以提升陕西的对外开放程度。

图2-4 2001—2015年进出口总值

(4)陕西协调发展状况

注重协调发展,处理好多边关系,解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三大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能有效促进陕西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以及区域特色引领示范区,推动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实现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可以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3个区域在生产总值上的占比分析。图2-5展示了2015年3个区域的生产总值占比,可以看出仅关中地区就占了生产总值的65.42%,将近2/3;陕南地区的占比则相对较少,仅为13.74%,与关中地区差距悬殊,亟须进行修正,以加大陕南和陕北地区对陕西经济发展的贡献。

图2-5 三大区域生产总值占比

而陕西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则可以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进行直观的分析。如图2-6所示,近年来陕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渐减小,但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亟须进行深化改革,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缩小城乡差距。

图2-6 陕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2 新时代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影响因素

结合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的现状评价,可以看出陕西新高地构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影响因素,制约陕西经济发展。

2.2.1 陕西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差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引擎。创新的投入与结果对陕西创新环境的营造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与经济发展。陕西是著名的教育大省,高校众多,为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但陕西的创新水平依旧较差,归根结底为创新投入不足以及研发成果转换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一,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创新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陕西进行创新,进而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图2-1表明陕西在创新的投入上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5个百分比,差距相对较大。2015年陕西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1637909万元,与位列第一的江苏相差甚远,不足其5%。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政府进行创新,进而制约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第二,有效的研发成果才能助推陕西经济发展,研发成果转换能力对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存在影响。本书选用专利授权数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陕西创新研发成果转换能力。专利授权数衡量了一个地区或企业科技成果的水平,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则衡量了工业企业依靠创新给自身带来的收入增长。图2-7说明陕西专利授权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陕西专利授权数仅为333350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图2-8又表明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缓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逐渐拉大。图表数据表明陕西研发成果转换能力相对较弱,创新的投入难以转换为成果,这不仅是对创新投入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进而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图2-7 陕西与全国专利授权数比较

图2-8 陕西及全国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较

第三,陕西缺乏完善的专利保护机制与良好的创新环境。新产品和新技术极易被抄袭、复制并进行推广,这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当专利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时,企业高投入却并不能得到高收益,抑制了企业对创新的需求。良好的创新环境则能激发万众创新,实现产品、技术及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结构创新能提升陕西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促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和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的打造;技术创新能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利用技术的“两用性”促进军民产业融合,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构造;而制度创新能有效解决陕西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推动陕西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2.2.2 陕西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与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所需打造的5个区息息相关,影响着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进而影响着经济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陕西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经济发展新高地构筑及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基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效率低下,高投入而低产出,阻碍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显然,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陕西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高级化要求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图2-9说明了近年来陕西省三次产业拉动率的变动趋势,尽管第二产业的拉动率正在逐步下降,但第二产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拉动率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2015年略有好转。

图2-9 陕西省三次产业拉动率

第二,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图2-2和图2-3表明陕西省的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中又以非营利性服务业为主,金融和交通运输等发展则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的落后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而且阻碍了陕西对外贸易,高额的交通运输成本制约着陕西与外界展开贸易交流,进而间接地制约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制约了陕西经济发展。同时,金融行业产品附加值高,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然而陕西的金融行业则相对落后,制约了陕西经济发展。

图2-10则又说明了陕西工业生产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生产总值,可以明显地看出陕西主要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而且二者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表2-1展示了陕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可以看出陕西工业主要集中在原料生产加工领域,对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二者都说明了陕西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支撑陕西持续、高效的经济发展。

图2-10 陕西工业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总值比较

表2-1 陕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续表

2.2.3 陕西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层次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与水平对陕西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决定着陕西“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程度。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对外开放能有效促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的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然而陕西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层次较低,制约了陕西“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试验区战略的实施,阻碍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第一,陕西对外开放程度不足。2016年,陕西省进出口总额为3049850万美元,在全国排第18位,与广州及江浙沪一带相差甚远,甚至不足其1/10。图2-4表明陕西进出口总值增长缓慢且远低于平均水平。图2-11则表明陕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2-11 2008—2015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秦王宫、兵马俑、华清池等历史遗产都见证了陕西的历史变迁,成为陕西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悠久、饱经世事的陕西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历史文化遗产、革命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等。陕西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然而,有着旅游优势的陕西,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亟须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促使陕西走入世人眼中。陕西进出口总值及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都表明陕西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不能有效促进陕西企业“走出去”,未能实现与国际深度接轨,进而直接影响着陕西的经济发展,并降低陕西进行国际贸易交流的机会,间接抑制了陕西的经济发展。

第二,陕西对外开放层次较低。西安海关统计数据表明,如图2-12所示,陕西进出口贸易方式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进料加工贸易,其次是一般贸易。这表明陕西在国际产业链上仅处于中游水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在对外开放中层次相对较低,制约着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进而影响了陕西的经济发展。

图2-12 2017年1—10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按主要贸易方式分类

2.2.4 陕西区域发展不协调

区域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人民、社会的和谐相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而区域发展不协调则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约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不利于陕西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与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的打造,进而影响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制约着陕西的经济发展。

第一,陕西三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图2-5表明关中的生产总值远高于陕南、陕北。长期的地区发展不协调,会促使人才、资本向关中集中,导致陕南、陕北人才稀缺,财力、物力薄弱,进一步加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各区域各自的资源要素禀赋、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极大地制约着陕西的经济发展。

第二,陕西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图2-6表明陕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相对较高,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驱使农民工进城,导致城市有大量的农民工聚集,易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进而阻碍了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抑制了陕西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进而制约着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2.2.5 陕西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影响着陕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将会导致后世无资源可用;而环境与人们息息相关,环境问题最终将作用在人类身上。

第一,图2-13表明陕西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均高于0.7吨标准煤/万元,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然而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着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2-13 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

第二,图2-14和图2-15分别说明了陕西在废水、废气上的排放量,可以看出陕西的废水排放量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但陕西的废水排放量自2013年开始增长,而全国却是在稳步下降,环境污染程度有所缓解;陕西和全国的主要废气排放量则都有所下降,但陕西的主要废气排放量是高于全国水平的。近几年,陕西冬天雾霾天频现,影响着人民的正常生活,进而制约了陕西经济的绿色发展,阻碍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

图2-14 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

图2-15 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废气排放量

2.2.6 陕西制度不完善

制度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好的制度能够有效助推陕西经济发展,而坏的制度也极大地制约着陕西经济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职能。

第一,陕西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当前陕西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主要是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行政审批项目过多,抑制了市场活力,阻碍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创建。尽管当前陕西政府已开展“简政放权”改革,但影响陕西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如煤炭能源产业、军工产业等,没有实现政企的有效分离,未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垄断的行政管理模式阻碍了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无法形成统一、开放、有序、共享、竞争的市场体系,抑制了市场活力,未能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利于陕西展开招商引资战略、借外资推动陕西经济发展。

第二,陕西政府“官本位”观念难以转换。保守、陈旧的“官本位”观念对市场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抑制了市场的活力,制约了陕西经济发展,进而抑制了陕西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构筑。“官本位”观念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国资国企,抑制民营企业的发展竞争,难以激发企业创新来促进陕西产业升级、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