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纺织品物理安全性评价

1.3.1 纺织品物理安全性问题概述

纺织品服装物理安全性主要指标如下。

①尺寸稳定性。

②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

③起球。

④缝子纰裂或纱线滑移。

⑤断裂、撕破或顶破、胀破强力。

⑥纤维含量。

⑦耐磨性。

⑧外观缝制要求。

⑨燃烧性。大多数纺织品都具有易燃特性,而且现有的纤维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大气中的氧,因此服装等纺织品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燃烧伤害。因为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1.3.2 涉及物理安全性的法规和标准

1.3.2.1 童装小部件

《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加强儿童用品的安全要求和安全管理。

ASTM F1816,EN 14682,BS 7907,16 CFR PART 1610,16 CFR PART 1615-1616,16 CFR PART 1500:51-53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在2012年表示,正计划将现行自愿性的《束带拉绳指南》和ASTM F1816修改为强制性标准。

中国已发布了三项相关国家童装安全标准,并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三项标准是:《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 22702—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GB/T 22704—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 22705—2008)。

1.3.2.2 易燃性

在家庭火灾中,纺织品燃烧占起火原因的63%,占燃烧材料的70%。最容易被点燃的是棉织物(90.6%),其次是家具填充物和床垫(6%)、装饰织物(1.7%)及其他装饰纺织品(1.7%)

燃烧性的检测原理:一是织物的燃烧速率,即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然后移去火焰,测定面料继续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以及面料被损毁的程度;另一种是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法来进行评判,20%、26%~34%、35%。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修订,由美国国会颁布,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该法案主要包含了服装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技术规范,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具有高度易燃性的纺织品服装。

美国CPSC制订了以下一系列的纺织品燃烧性法规标准。

①《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0)。

②《乙烯基塑料膜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1)。

③《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0~6号》(16 CFR 1615)。

④《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7~14号》(16 CFR 1616)。

⑤《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0/1630)。

⑥《床垫的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2)。

英国纺织品燃烧性标准主要代表是BS 5852,适用于家庭、酒店宾馆、娱乐等场所的家具布、窗帘、装饰布。

1.3.2.3 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或者印花纺织品在染色、印花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能保持其原来的色泽的能力(或不褪色的能力)。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特别是婴幼儿用品的唾液和汗渍色牢度指标尤其重要,婴幼儿可通过唾液和汗渍吸收有色、有害的纺织品中的染料,会对婴幼儿造成不利影响。

水渍、汗渍、耐磨和唾液四个色牢度指标与人体穿着或使用纺织品有直接关系。水渍、汗渍、耐磨色牢度执行全球统一的ISO方法,唾液色牢度为欧盟专门针对婴幼儿的测试方法。

我国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给出了A,B,C类纺织产品的色牢度指标,还有《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GB/T 18886);德国制定了《有色玩具耐汗唾液测试》(DIN 53160)作为纺织品的耐唾液色牢度检测方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