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景观设计
- 刘洋 庄倩倩 李本鑫主编
- 5302字
- 2020-08-27 18:17:36
任务一 地形规划设计
地形、地貌是近义词,意思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地形是指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及外部形态,如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自然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平地、洼地等。
景观地形是景观范围内地形发生的平面高低起伏的变化称为小地形。在景观范围内起伏较小的地形称为微地形,包括沙丘上微弱的起伏和波纹等。
一、地形的表示方法
(一)等高线表示法
1.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如池塘和水库的边缘就是一条等高线。为了形象地说明等高线的意义,假设湖泊中央有高程为100m的一个小岛恰好被水淹没,若水位下降5m,小岛顶部的一部分即露出水面,这时,水面与岛周围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高程为95m的等高线。若水位下降5m,又得到高程为90m的等高线。水面如此继续下降,便可获得一系列等高线。这些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曲线的形状决定于小岛的形状。把这些曲线的水平投影按一定比例缩绘在图上,就是相应的等高线图。
2.等高距和等高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以h0表示,上例中h0=5m。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越详细,但测绘的工作量也越大,而且还会降低图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的比例尺、地面坡度情况及用图目的选用适当的等高距。景观建设中,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和2m。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平距,以d表示。在同一幅图中,等高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若坡度用i表示,则i=h0/d。
3.等高线的特性
(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等高线上。
(2)闭合性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不在图内闭合则在图外闭合。因此,描绘时,应绘至内图廓线,不能在图内中断。
(3)非交性 除悬崖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4)正交性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
(5)密陡稀缓性 在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的坡度越陡;越稀,则坡度越缓。
4.等高线分类
(1)首曲线 在地形图中,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
(2)计曲线 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4根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计曲线上注记高程。
(3)间曲线 按等高距的1/2绘制的等高线。
(4)助曲线 按等高距的1/4绘制的等高线。
(5)示坡线 等高线上顺下坡方向绘制的短线。
(二)标高点表示法
所谓标高点就是指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平面的某一特定点的高程。标高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个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由于标高点常位于等高线之间而不在等高线之上,因而常用小数表示。标高点最常用在地形改造、平面图和其他工程图上,如排水平面图和基地平面图。标高点一般用来描绘某一地点的高度,如建筑物的墙角、顶点、低点、栅栏、台阶顶部和底部以及墙体高端等等。
标高点的确切高度可根据该点所处的位置与任一边等高线距离的比例关系,使用“插入法”进行计算。其原理是,假定标高点位于一个均匀的斜坡上,并在两等高线之间以恒定的比例上下波动,标高点与相邻等高线在坡上和坡下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应与其在垂直高度的比例关系相同。例如,某标高点距16m等高线水平距离4m,距17m等高线水平距离16m,那么标高点便为该两条等高线总距离的1/5,标高点的高度也应为这两条等高线之间垂直距离的1/5,标高点就应为16.2m。
(三)平面标定高程的方法
当景观面积较小时,将高程直接绘在平面图上,用高程来计算各点高差、计算工程量。
二、地形的形式
(一)平坦地形
景观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为平地。平地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等方面的用地,以接纳和疏散人群,组织各种活动或供游人游览和休息。平地在视觉上空旷、宽阔,视线遥远,景物不被遮挡,具有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平坦地面能与水平造型互相协调,使其很自然地同外部环境相吻合,并与地面垂直造型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景物突出。在使用平坦地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为排水方便,人为地要使平地具有3%~5%的坡度,造成大面积平地有一定起伏。
②在有山水的景观中,山水交界处应有一定面积的平地作为过渡地带,临山的一边应以渐变的坡度和山体相接,近水的一旁以缓慢的坡度形成过渡带,徐徐伸入水中造成冲积平原的景观。
③在平地上可挖地堆山,可用植物分割、作障景等手法处理,打破平地的单调乏味,防止一览无余。
(二)凸地形
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坡度为8%~25%的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特别是当其被低矮的设计形状环绕时更如此。从情感上来说,上山与下山相比较,前者能产生对某物或某人更强的尊崇感。因此,那些教堂、寺庙、宫殿、政府大厦以及其他重要的建筑物(如纪念碑、纪念性雕塑等)常常耸立在地形的顶部,给人以严肃崇敬之感。
(三)脊地
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可以说是更“深化”的凸地形。与凸地形相类似,脊地可限定户外空间边缘,调节其坡上和周围环境中的小气候。在景观中,脊地可被用来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脊地在外部环境中的另一特点和作用是充当分隔物。脊地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和谷地分隔开来,使人感到有“此处”和“彼处”之分。从排水角度而言,脊地的作用就像一个“分水岭”,降落在脊地两侧的雨水,将各自流到不同的排水区域。
(四)凹地形
凹地形在景观中可被称之为碗状池地,呈现小盆地状。凹地形在景观中通常作为一个空间,当其与凸地形相连接时,可完善地形布局。凹地形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宜于多种活动的进行。凹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如图3-1)。
图3-1 凹地形所形成的封闭和私密性空间
凹地形还有一个潜在的功能,就是充作一个永久性的湖泊、水池,或者充作一个暴雨之后暂时用来蓄水的蓄水池。
凹地形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躲避掠过空间上部的狂风。当阳光直接照射到其斜坡上时,受热面大,空气流动小,可使地形内的温度升高。因此,凹地形与同一地区内的其他地形相比更暖和,风沙更少,具有宜人的小气候。
(五)谷地
某些凹地形和脊地地形的特点,为集水线。与凹地形相似,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合安排多种项目和内容。但它与脊地相似,也呈线状,沿一定的方向延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三、地形的功能和作用
(一)分隔空间
地形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空间。平坦地形仅是一种缺乏垂直限制的平面因素,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而斜坡的地面较高点则占据了垂直面的一部分,并且能够限制和封闭空间。斜坡越陡越高,户外空间感就越强烈。地形除限制空间外,它还能影响一个空间的气氛。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崎岖的地形极易在一个空间中造成兴奋的感受。
地形不仅可制约一个空间的边缘,还可制约其走向。一个空间的总走向,一般都是朝向开阔视野。地形一侧为一片高地,而另一侧为一片低矮地时,空间就可形成一种朝向较低、较开阔一方,而背离高地空间的走向。
(二)控制视线
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景观序列,或完全封闭同向景物的视线。为了能在环境中使视线停留在某一特殊焦点上,可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在这种地形中,视线两侧的较高的地面犹如视野屏障,封锁了分散的视线,从而使视线集中到景物上。地形的另一类似功能是构成一系列赏景点,以此来观赏某一景物或空间。
(三)影响旅游线路和速度
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在景观设计中可用地形的高低变化、坡度的陡缓以及道路的宽窄、曲直变化来影响和控制游人的游览线路和速度。在平坦的土地上,人们的步伐稳健持续,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而在变化的地形上,随着地面坡度的增加,或障碍物的出现,游览也就越发困难。为了上、下坡,人们就必须使出更多的力气,时间也就延长,中途的停顿休息也就逐渐增多。对于步行者来说,在上、下坡时,其平衡性受到干扰,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最终导致尽可能地减少穿越斜坡的行动。
(四)改善小气候
地形可影响景观某一区域的光照、温度、风速和湿度等。从采光方面来说,朝南的坡面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较温暖和宜人的状态。从风的角度而言,凸地形、脊地或土丘等可以阻挡刮向某一场所的冬季寒风。反过来,地形也可被用来收集和引导夏季风。夏季风可以被引导穿过两高地之间形成的谷地或洼地、马鞍形的空间。
(五)美学功能
地形可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壤是一种可塑性物质,它能被塑造成具有各种特性、具有美学价值的悦目的实体和虚体。地形有许多潜在的视觉特性。借助土壤,可将其成形为柔软、具有美感的形状,这样它便能轻易地捕捉视线,并使其穿越于景观。借助岩石和水泥,地形可被浇筑成具有清晰边缘和平面的挺括形状结构。地形的每一种上述功能,都可使一个设计具有明显差异的视觉特性和视觉感。
地形不仅可被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而且它还能在阳光和气候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阳光照射某一特殊地形,并由此产生的阴影变化,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当然,这些情形每一天、每一个季节都在发生变化。此外,降雨和降雾所产生的视觉效应也能改变地形的外貌。
四、地形处理与设计
(一)地形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1.考虑原有地形
自然风景类型甚多,有山岳、丘陵、草原、沙漠、江、河、湖、海等景观,在这样的地段上,主要是利用原有的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成为风景名胜。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的道理。考虑利用原有地形时,选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景观分区处理地形
在景观绿地中,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多。不同的活动对地形有不同的要求。如游人集中的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求地形平坦;划船游泳,需要有河流湖泊;登高眺望,需要有高地山岗;文娱活动需要许多室内外活动场地;安静休息和游览赏景则要求有山林溪流等。在景观建设中必须考虑不同分区有不同地形,而地形变化本身也能形成灵活多变的景观空间,创造出景区的园中园,比用建筑创造的空间更具有生气,更有自然野趣。
3.要有利于景观地面排水
景观绿地每天有大量游人,雨后绿地中不能有积水,这样才能尽快供游人活动。景观中常用自然地形的坡度进行排水。因此,在创造一定起伏的地形时,要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保证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景观中每块绿地应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体或是由铺装路面排入水体,排水坡度可允许有起伏,但总的排水方向应该明确。
4.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
如果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地表径流,产生坡面滑坡。因此地形起伏应适度,坡长应适中。一般来说,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合于大多数活动内容的安排,但当同一坡面过长时,显得较单调,易形成地表径流;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排水良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地加以利用。
5.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城市景观用地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通过利用和改造地形,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中较低凹的地形,可挖土堆山,抬高地面,以适应多数乔灌木的生长。利用地形坡面,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小气候条件,满足喜温植物的生长等。
(二)地形处理的方法
1.巧借地形
①利用环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挡风,创造向阳盆地和局部的小气候,阻挡当地常年有害风雪的侵袭。
②利用起伏地形,适当加大高差至超过人的视线高度(1700mm),按“俗则屏之”的原则进行“障景”。
③以土代墙,利用地形“围而不障”,以起伏连绵的土山代替景墙以“隔景”。
2.巧改地形
建造平台园地或在坡地上修筑道路或建造房屋时,采用半挖半填式进行改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土方的平衡与景观造景相结合
尽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挖池与堆山结合,开湖与造堤相配合,使土方就近平衡,相得益彰。
4.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
如风帆码头、烧烤场等。
(三)地形设计的表示方法
1.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在设计中可以用于表示坡度的陡缓(通过等高线的疏密)、平垫沟谷(用平直的设计等高线和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高线连接)、平整场地等。
2.方格网法
根据地形变化程度与要求的地形精密确定图中网格的方格尺寸,一般间距为5~100m。然后进行网格角点的标高计算,并用插入法求得整数高程值,连接同名等高线点,即成“方格网等高线”地形图。
3.透明法
为了使地形图突出和简洁,重点表达建筑地物,避免被树木覆盖而造成喧宾夺主,可将图上树木简化成用树冠外缘轮廓线表示,其中央用小圆圈标出树干位置即可。这样在图面上可透过树冠浓荫将建筑、小品、水面、山石等地物表现得一清二楚,以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图3-2)。
图3-2 透明法与避让法(单位:m)
4.避让法
避让法即将地形图上遮住地物的树冠乃至覆盖建筑小品、山石水面等的树荫一律避让开去,以便清晰完整地表达地物和建筑及小品等。缺点是树冠为避让而失去其完整性,不及透明法表现得剔透完整(图3-2)。
其他还有立面图和剖面图法、轮廓线法、轴测投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