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工艺学
- 徐宝财 张桂菊 赵莉编著
- 971字
- 2020-08-27 21:56:56
1.2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一个分子都会受到来自周围分子的吸引力,即范德华引力。图1-1显示了液体表面分子和体相内部分子的受力情况。处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各方向都受到相邻分子对它的吸引力,相互抵消,所受合力为零。而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气相中分子浓度很低,对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使它们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净拉力。由于这个净拉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分子尽可能地离开表面进入液体内部,从而使液体表面具有张力,宏观上表现为液体有自发收缩的趋势。这种使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即为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图1-1 液体内部分子和表面分子的受力情况
表面张力是液体固有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任何液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表面张力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如在20℃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8mN/m,液体石蜡为33.1mN/m,乙醚为17.1mN/m。
溶液与纯液体不同,通常含有溶剂和溶质两种不同的分子,溶质的性质和浓度不同,溶液的表面张力也有所差异。图1-2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曲线。
图1-2 不同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曲线
第一类是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大而稍有上升,且近于直线(曲线3),属于这类的物质包括无机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氯化铵等),不挥发性无机酸(如硫酸)、碱(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以及多羟基有机物(如蔗糖、甘露醇等)。
第二类是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曲线2),属于这类的物质主要是低分子量的极性有机物,如醇、醛、酮、羧酸、酯和醚等。
第三类是在浓度较低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大而急剧降低,当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很小甚至不变,有时溶质中含有某些杂质时,可能出现表面张力最低值(曲线1)。属于这类的物质一般为长碳链(8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和季铵盐等,如肥皂、十二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
上述第一类物质无表面活性,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第二、第三类物质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具有表面活性,属于表面活性物质。但是这两类物质的表面活性又有差别,通常将第三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surfactants),即在水中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增溶、乳化、泡沫、洗涤等作用。第二类物质不具备这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