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06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0601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廓线表示( )的变化。

A.风速随时间

B.风向随时间

C.风向随高度

D.风速随高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D

风廓线即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常用以研究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规律。

大纲属性:32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0602根据环境噪声户外声衰减的特点,为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噪声污染,在各种防治对策中,优先考虑的是( )。

A.降低声源的辐射声级

B.传播途径中采取降噪措施

C.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D.明确噪声控制距离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本题要求根据环境噪声户外声衰减的特点,为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噪声污染,意味着是已有噪声源,故明确噪声控制距离是优先考虑的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本题的关键词是“新的”。

大纲属性:54熟悉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

0603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将大气稳定度分为A、B、C、D、E、F六大类的方法是( )。

A.M—D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

B.γd法(干绝热法)

C.Pasguill法(帕斯奎宁法)

D.ΔT法(温差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大气稳定度等级可采用修订的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

大纲属性:324掌握常用地面气象资料(风场、风玫瑰图、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调查分析方法。

0604某工程使用固体物作为冶金造渣剂,用量为100kg/h,在工艺过程中,95%进入废渣,5%进入气体,除尘器除尘率99%,排入大气的烟尘量是( )。

A.0.02kg/h

B.0.03kg/h

C.0.04kg/h

D.0.05kg/h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排入大气的烟尘量为:100×5%×(1-99%)=0.05kg/h。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05某工程烟囱排放的烟气温度273℃,含尘浓度200mg/m3,标准状态时烟尘浓度为( )。

A.300mg/m3

B.400mg/m3

C.500mg/m3

D.600mg/m3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标准状态指温度0℃、压力101325Pa状态。根据气态方程,标准状态时烟尘浓度为:200×(273+273.15)/273.15=400mg/m3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06某风机房设备运行时,机房围护结构内侧声级为90dB,已知围护结构的组合隔量(传输损失)为40dB,设该机房声场近似于扩散声场,则机房围护结构外侧噪声声级为( )。

A.34dB

B.40dB

C.44dB

D.50dB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的室内声源噪声预测模式,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Loct,2T)=Loct,1T)-(TLoct+6),式中:Loct,2T)、Loct,1T)分别为室外、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TLoct为围护结构的隔声量。因此,本题机房围护结构外侧噪声声级为:90-(40+6)=44dB。

大纲属性:435熟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

0607声学中所称的三要素是( )。

A.波长、频率和周期

B.声强、声压和声功率

C.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

D.频率、响度和强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声学中所称“声音的三要素”包括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本题与0564题类似。

大纲属性:431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0608某项目水平衡图如下。根据水平衡图计算,该项目污水处理率为( )。

A.12.4%

B.15.4%

C.25.0%

D.33.3%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污水处理率即处理的污水量占产生的污水总量的百分比。处理的污水量/产生的污水总量×100%=(970+230)/(970+230+3600)×100%=25.0%。注意,这里循环水系统排出的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范畴。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609根据0608题所示水平衡图计算,该项目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

A.65.0%

B.67.8%

C.52.1%

D.58.0%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水的循环利用率即循环利用水量占项目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循环利用水量/项目总用水量×100%=14500/(14500+7810)×100%=65.0%。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610某大型水库入库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小于8,应用类比法预测其下泄水温,如其它条件相似,可选择的类比水库是( )。

A.大型径流式水库

B.中型日调节水库

C.大型年调节型水库

D.中型季调节水库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 12—1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 217—87),根据水库库容将水库分为大(1)型(库容>10亿立方米)、大(2)型(库容1~10亿立方米)、中型(库容0.1~1亿立方米)、小(1)型(库容0.01~0.1亿立方米)、小(2)型(库容0.001~0.01亿立方米)。对于水库的调节周期划分,现在没有明确规范。参考《水利水能规划》(第2版),按照水库兴利调节周期(调节性能),可将水库划分为日调节、周调节、不完全年调节(或季调节)、完全年调节、多年调节。日调节的调节周期为一昼夜,即利用水库兴利库容将一天的均匀来水,按照用水部门的日内需水过程进行调节,通常水库具有枯水日来水量的20%~25%的兴利库容时,一般即可进行日调节。周调节的调节周期为一周,即将一周内变化不大的入库径流按用水部门周内需水过程进行径流调节。年内河川径流变化甚大,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相差悬殊。径流年调节的任务是按照用水部门的年内需水过程,将一年中丰水期多余水量蓄存起来,用以提高缺水时期的供水量,调节周期一般在一年以内。当水库蓄满而来水仍大于用水时,将发生弃水,通常称这种仅能存蓄丰水期部分多余水量的径流调节为不完全年调节;而对将年内全部来水量按用水要求重新分配而不发生弃水的径流调节,则称为完全年调节。径流多年调节是利用兴利库容将丰水年多余水量蓄存起来,用以提高枯水期年份的供水量,这时,水库兴利库容可能要经过若干丰水年才能蓄满,然后将蓄水量在若干枯水年份里用掉,调节周期超过一年。通常用库容系数β(兴利库容/年平均径流量)反映水库兴利调节能力,当β=8%~30%时一般可进行年调节,当天然径流分配较均匀时,β=2%~8%即可进行年调节;当年内水量分配较均匀时,β>30%便可以进行多年调节,否则,需要更大库容才能进行多年调节。

本题某大型水库入库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小于8,假设其兴利库容接近总库容,则β>12.5%,结合排除法,该库为大型年调节型水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要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预测,C选项宜作为答案。本题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44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0611颗粒物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为,当发生烟轴贴地时,可采用地面源公式的条件是( )。

A.以远的下风向距离

B.以远的下风向距离

C.以远的下风向距离(H为烟囱几何高度)

D.颗粒物粒径大于100μm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本题给的扩散模式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倾斜烟羽模式。发生烟轴贴地意味着烟囱高度影响消失,即Vgx/u-He=0。因此,当发生烟轴贴地时,可采用地面源公式的条件是Vgx/u=He以远的下风向距离。

大纲属性:418了解颗粒物扩散模式的运用。

0612某拟建公路项目需选择弃渣场。下列地点适合作为弃渣场的是( )。

A.河道宽浅段的河滩地

B.集雨面积大的荒沟

C.集雨面积小的冲沟

D.撂荒的农田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一般而言,弃渣场选址应贯彻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合法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22条规定,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造物,倾倒垃圾渣土。《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本题从对环境的影响角度考虑,集雨面积小的冲沟比集雨面积大的荒沟作为弃渣场更合适。

大纲属性:12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0613某工程使用煤制合成气,原料煤耗量为6000kg/h,煤的含硫量为2%,煤中硫的加工去向见下图。运用硫平衡核算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为( )。

A.26.4kg/h

B.42.2kg/h

C.21.1kg/h

D.52.8kg/h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为:6000×2%×(1-4%-20%-51%-3%)×2=52.8kg/h。注意硫转变为二氧化硫质量增加一倍。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14某拟建公路穿越山地某林区,通过采样调查得知评价区森林覆盖率69%,按《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四级划分标准,在不考虑其他指标的情况下,其生态质量等级为( )。

A.一级(优)

B.二级(中)

C.三级(可)

D.四级(劣)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 6—1994)规定,生态指标是以山岳型风景资源的山地森林生态并按生态原则评价的生态质量来衡量的指标,采用记分法进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共分四个(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维管束植物、陆栖脊椎动物)单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一级(优)为4分,二级(中)为3分,三级(可)为2分,四级(劣)为1分,四项指标得满分为16分。在不考虑其他指标的情况下,森林覆盖率单项指标>70%、60%~70%、50%~60%、<50%对应的生态质量等级分别为一级(优)、二级(中)、三级(可)、四级(劣)。

大纲属性:352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0615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 )。

A.重力分离

B.惯性分离

C.离心分离

D.过滤分离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工作原理,一般将除尘分为重力分离、惯性分离、离心分离、过滤分离、静电分离、洗涤分离等。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离心分离。

大纲属性:52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

0616环境噪声评价量等效连续A声级以( )的方法,用一单值表示某一时段内的噪声暴露水平。

A.算术平衡

B.能量对时间平均

C.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

D.取中值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规定,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

大纲属性:341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

0617生态影响建设项目进行一级评价时,除要求对单项环境因子进行预测外,还要求对( )的影响进行预测。

A.资源可持续利用

B.区域污染源分布

C.区域性全方位

D.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3级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稀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2级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1级项目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

大纲属性:44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0618某企业新鲜水补充量400m3/h,循环水量10000m3/h,外排废水量300m3/h,损失量50m3/h,产品带走量50m3/h,原料带入水忽略不计,该企业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

A.89.2%

B.90.2%

C.94.2%

D.96.2%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水的循环利用率即循环利用水量占企业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循环利用水量/企业总用水量×100%=10000/(10000+400)×100%=96.2%。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619某项目位于大江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厂址与A城市气象台相距10km,且中间有一座约300m的山,江对岸25km处有B城市气象站。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获取常规气象资料的最佳方法为( )。

A.选用A城市气象台的资料

B.选用B城市气象站的资料

C.在项目所在地进行有代表性月份常规气象观测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D.在项目所在地进行有代表性月份边界层污染气象观测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选用地理条件基本一致距建设项目最近的气象台站的气候要素资料。根据气象台(站)距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距离以及二者在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的差异确定该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的使用价值。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气象台(站)资料,必须在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方可考虑其使用价值。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不宜小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本题A、B气象站不符合规定条件,因此,获取常规气象资料的最佳方法为在项目所在地进行有代表性月份常规气象观测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注意HJ 2.2—2008对此规定有变化。

大纲属性:323熟悉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0620对于受破坏的环境,用复制具有相似环境功能的工程所需费用来表示该环境价值的方法称为( )。

A.防护费用法

B.人力资本法

C.影子工程法

D.生产力损失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指出,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在环境破坏以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例如一个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则另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来代替它;就近的水源被污染了,需要另找到一个水源替代,其污染损失就是新工程的投资费用。

大纲属性:71熟悉经济评价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0621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情况,当其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 )。

A.必须制定补偿措施

B.必须制定替代措施

C.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D.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如下原则:(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5)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大纲属性:57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0622某装置的烟气原始含尘浓度20000mg/m3,经两级除尘器除尘,效率分别为98%和90%,除尘后的烟气含尘浓度为( )。

A.20mg/m3

B.30mg/m3

C.40mg/m3

D.50mg/m3

参考答案与解析:C

除尘后的烟气含尘浓度为:20000×(1-98%)×(1-90%)=40mg/m3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23有一高架源处于海岸边,评价范围内地形平坦,有村庄分布,无其他工业源。进行大气现状监测布点时,要求( )。

A.离岸流下风向布点要密

B.向岸流下风向布点要密

C.沿岸流下风向布点要密

D.布点要均匀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大气现状监测布点应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主导风向下风向一般布点要密。本题高架源处于海岸边,存在向岸流影响陆地村庄问题,因此要求向岸流下风向布点要密。离岸流下风向在海上无环境敏感点。注意HJ 2.2—2008对大气现状监测布点的规定更明确。

大纲属性:327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0624对于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填埋场底部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 )。

A.在底部衬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B.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C.在底部衬层和其下部个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D.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平运移速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与含水层间的介质依次是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在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的实际渗流速度,以及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的厚度。

大纲属性:452熟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迁移途径。

0625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的面积分别取( )。

A.<1m2,<5m2,<50m2

B.>1m2,>5m2,>50m2

C.≥1m2,≥10m2,≥50m2

D.≥1m2,≥10m2,≥100m2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生态学中,自然植被样方调查,一般情况下,对于草地、灌木林、乔木林样地面积:草本植物不小于1m2,灌木不小于10m2,乔木不小于100m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也对此进行了介绍。

大纲属性:352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0626 COD反映的是污水中( )。

A.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耗用的氧量

B.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含量

C.全部有机物总量

D.可氧化的物质含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A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GB 11914—1989)规定,COD即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溶解性的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盐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本题四个选项都不准确,值得商榷,相对而言选项A与COD的内涵更为接近。

大纲属性:2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0627在泵房设备运行时,某住宅小区户外环境监测点环境噪声级为67dB。当泵房设备停止运行时,环境背景噪声为60dB。经计算,该测点的泵房设备运行噪声值为( )。

A.60dB

B.62dB

C.64dB

D.66dB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根据环境噪声能量叠加原理,该测点的泵房设备运行噪声值为环境噪声与环境背景噪声差,即:67dB-60dB=66dB。实际上可用“两个相差6dB的噪声级相加增加1dB”口算出结果。

大纲属性:432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计算方法。

0628某项目为煤烟型污染,环境现状监测中的SO2、NO2日均浓度值应取( )。

A.一天18小时平均值

B.月监测日的平均值

C.一天6小时平均值

D.一天12小时平均值

参考答案与解析:A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日平均浓度,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1小时平均浓度,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大纲属性:328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0629某种易溶性化学品(ρ≤1)因偶然事故排入河道,在排入点下游的溶解态化学品浓度可用公式表示。在距离排点下游10km处的污染物峰值浓度可表示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偶然事故排入河道非持久性污染物预测模型的内涵,本题预测公式中,exp(-Kx/u)反映了污染物降解衰减,exp[-(x-m2/(4DLt)]反映了污染物纵向扩散。由于在纵向上污染物浓度呈正态分布,污染物峰值浓度意味着x-m等于0,故exp[-(x-m2/(4DLt)]为1,因此在距离排点下游10km处的污染物峰值浓度可表示为C。

大纲属性:42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630某工程影响区域现状调查的生物生产量为2.6t/km2·a。根据荒漠化量化指标判定该区域为( )。

A.潜在荒漠化

B.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严重荒漠化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中给出的荒漠化的量化指标:潜在荒漠化的生物生产量为3~4.5t/(hm2·a),正在发展的荒漠化为1.5~2.9t/(hm2·a),强烈发展的荒漠化为1.0~1.4t/(hm2·a),严重荒漠化为0.0~0.9t/(hm2·a)。本题,2.6t/km2·a即2.6/100=0.026t/(hm2·a),因此该区域荒漠化程度为严重荒漠化。

大纲属性:352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0631距某无限长线声源7.5m处噪声级为71dB。若为自由声扬,衰减至距声源120m处学校教室外噪声级为( )。

A.18dB

B.54dB

C.59dB

D.62dB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的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Lr)=Lr0)-10lg(r/r0)。本题衰减至距声源120m处学校教室外噪声级为:71-10lg(120/7.5)=59dB。

大纲属性:434掌握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其应用。

0632对于日出形成的熏烟污染,在模式计算中选取δyδz的条件为( )。

A.不稳定状况

B.发生熏烟时混合层状况

C.中性状况

D.逆温破坏前稳定状况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熏烟模式中,要求δy、δz选取逆温层破坏前稳定层结的数值。

大纲属性:417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0633湖泊零维水质模型表述为,其中i为( )。

A.污染物滞留时间

B.水力停留时间

C.时间平均尺度

D.污染物持续进入湖泊的时间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湖泊零维水质模型中,k为综合衰减系数,i为水力停留时间。

大纲属性:425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634在( )情况下的河道流动可视为恒定均匀流。

A.河道均匀、流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B.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剧烈

C.上游来流由一座日调节水库控制

D.河道断面形态、底坡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D

见0519题解析。本题与0519题相同。

大纲属性:33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0635天然河道中的耗氧速率常数值( )。

A.恒定不变

B.受温度影响

C.受温度影响,但一般可以忽略

D.受河流复氧能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了耗氧和复氧速率常数K1K2的温度校正方法,温度越高耗氧速率常数越大。显然,天然河道中的耗氧速率常数值受温度影响。

大纲属性:42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0636已知某中型水库平均水深大于10m,存在温度分层,按《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面水环境》,应在水面下0.5m及( )确定取样位置上的取样点。

A.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

B.以下每隔2m水深处

C.距底不小于1.5m处

D.5m水深处

参考答案与解析: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大、中型湖泊、水库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确定方法: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此湖泊(水库)有无温度分层现象,如无资料可供调查,则先测水温。在取样位置水面下0.5 m处测水温,以下每隔2m水深测一个水温值,如发现两点间温度变化较大时,应在这两点间酌量加测几点的水温,目的是找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大纲属性:33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0637在水土流失评价中,某地的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2500~5000t/km2·a,其侵蚀强度为( )。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1996)规定,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如下: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数按土的干密度1.35g/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干密度计算。

本题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2500~5000t/(km2·a),即中度侵蚀。

大纲属性:443了解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0638某工厂位于农村地区,其污染物由高烟囱排入大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当大气稳定度为D类且无实测值时,计算污染物排放高度处风速的公式建议采用( )。式中Z1指地面高度;Z2为污染物排放处高度。

A.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计算污染物排放高度处风速的公式:U2=U1Z2/Z1p。本题,农村地区、大气稳定度为D类,由HJ/T 2.2—1993表3查的p为0.15,因此,选项B正确。注意HJ 2.2—2008规定有变化。

大纲属性:413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

0639计算污染源地面SO2轴线浓度的公式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有风情况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面浓度计算模式,,地面SO2轴线浓度即Y为0时SO2浓度,上式转变为A选项。注意HJ 2.2—2008规定有变化。

大纲属性:416掌握地面轴线及最大落地浓度计算。

0640烟气抬升高度肯定增加的条件是( )。

A.风速增加、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B.风速增加、排气速率降低、烟气温度增加

C.风速降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D.风速降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增加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风速降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增加,烟气抬升高度肯定增加。

大纲属性:415掌握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0641在无限长线声源随距离衰减公式ΔL=10lg(r1/r2)中,r1代表的意义是( )。

A.线声源的有效长度

B.测点到线声源的距离

C.受声点到线声源的距离

D.受声点有效直径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的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ΔL=10lg(r1/r2),式中:r1r2分别为垂直于线状声源的距离。

大纲属性:434掌握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其应用。

0642已知某烟囱气量60000m3/min,烟囱口直径8m,该烟囱的烟气出口速度是( )。

A.13.9m/s

B.15.9m/s

C.19.9m/s

D.20.9m/s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烟气出口速度是:60000/(60×3.14×42)=19.9m/s。

大纲属性:411掌握常用预测模式基础资料的要求。

0643某项目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计算得出的项目评价区生态系统质量EQ值为58,按EQ值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级,该区域应划入(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国内外对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方法做过很多研究,有学者根据植被覆盖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复能力、土地适应性等指标建立了一种计算EQ值来评价生态系统质量的方法。按照EQ值将生态系统质量分为五级,EQ值100-70为Ⅰ级、EQ值69-50为Ⅱ级、EQ值49-30为Ⅲ级、EQ值29-10为Ⅳ级、EQ值9-0为Ⅴ级。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也对此进行了介绍。

大纲属性: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0644某企业拟进行原址改扩建,该企业现状废水排放量为Q0,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COD排放浓度为C0;技改工程使现状废水量减少ΔQ,扩建工程的废水量为Q1,按改扩建方案,所有废水经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由现排放口排入河流的废水总量为Q1+Q0Q,COD排放浓度保持不变,为评价改扩建后河流预测点水质达标状况,应采用( )作源强进行预测并与该关心点现状水质叠加。

A.Q1C0

B.(Q1+Q0C0

C.(Q1+Q0QC0

D.(Q1QC0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要求,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应给出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本题改扩建项目完成后COD排放量为:(Q1+Q0QC0。由于关心点现状水质(监测时现有工程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已经反映了现有工程Q0C0的贡献浓度,因此,应采用(Q1QC0作源强进行预测并与该关心点现状水质选加。如果关心点现状水质监测时现有工程处于停运状态,应采用(Q1+Q0QC0作源强进行预测并与该关心点现状水质选加。仅从字面上理解,本题答案宜选C。此题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45对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进行监测时,监测点位应设置在( )。

A.生产设备废水排放口

B.工厂废水总排放口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口

D.企业污水处理厂排放口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46对于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获取所有敏感点的环境噪声现状数据,应当( )。

A.以现场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监测资料

B.类比测量推算声源的声功率级

C.调查清楚噪声种类和数量,其声级值可参照已有资料

D.现场实测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一级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1)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7)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注意HJ 2.4—2009的规定有变化。

大纲属性:342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

0647用熏烟模式计算地面浓度适用的气象状况是( )。

A.沿海热内边界层

B.A类稳定度天气

C.贴地逆温层

D.日出后贴地逆温层从下面消失而形成的混合层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熏烟模式主要用以计算日出以后,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逐渐形成混合层时,原来积聚在这一层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高浓度污染。

大纲属性:417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0648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对AB两点的选择要求是( )。

A.AB河段间必须有一点污染源

B.AB河段间没有支流汇入

C.AB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混合过程段长度

D.A点与上游污染源距离小于混合过程段长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两点法估算河流一阶降解系数的公式K1=(86400ux)ln(CA/CB)内涵,AB两点间如果存在点污染源或支流,则难以准确反映河流背景耗氧和复氧情况,同时,AB两点应处于充分混合段。

大纲属性:42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0649已知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均为5.0mg/L。采用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

D.尚有一定的耗氧有机物容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曲线,通常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最低点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氧亏值。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达到临界亏氧点时,耗氧和复氧平衡;临界点右侧,耗氧量因污染物浓度减少而减少,复氧量相对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多。本题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均为5.0mg/L,可判定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大纲属性:42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650某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在距声源5m处测量噪声级为75dB。若为自由声场衰减,噪声达到57dB的距离为( )。

A.10m

B.20m

C.40m

D.80m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基本公式:ΔL=20lg(r2/r1),本题噪声达到57dB的距离为:5×10(75-57)/20=40m。

大纲属性:433掌握点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0651运用类比法进行生态影响型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时,类比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A.工程特性相似

B.投资规模相似

C.地质条件和动植物背景相似

D.已运营一定年限

E.气候因素和动植物背景相似

参考答案与解析:ACD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类比法需要被选中的类比项目在工程特性、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与拟建项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趋于稳定。注意HJ 19—2011规定有些微变化。

大纲属性:44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0652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方程进行河流水质预测时,对于有支流汇入情形的一般可以( )。

A.在汇入处分段进行预测

B.忽略支流的影响

C.将支流作为点源处理

D.单独预测支流的水质

参考答案与解析:A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653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常用指标为废水的( )比值。

A.DO与COD

B.DO与BOD5

C.BOD5与COD

D.BOD5与DO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在废水处理领域,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常用指标为废水的BOD5与COD比值。

大纲属性:5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效果。

0654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评价时,测量时段的要求包括( )。

A.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选择测量时段

B.各测点分别进行昼间和夜间时段测量

C.噪声起伏较大的应增加昼、夜间测量次数

D.布点、采样和读数方式按规范要求进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段: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c.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大纲属性:342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

0655工业项目耗水量包括( )。

A.产品带走的水量

B.反应生成水量

C.循环水系统补充水量

D.装置和地面冲洗水量

E.净化系统耗水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AE

《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CJ 40—1999)规定,工业项目耗水量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蒸发、飞散、泄漏、风吹、污泥带走等途径消耗的各种水量和直接进入产品中的水量以及职工饮用水量的总和。这部分水量从狭义上讲是不能直接回收再利用的水量。本题循环水系统补充水量、装置和地面冲洗水量属于用水量,反应生成水量更不属于耗水量。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656在进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获得噪声源源强数据的途径有( )。

A.现场实测法

B.类比测量法

C.引用已有数据

D.引用设备铭牌数据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个途径:(1)类比测量法;(2)引用已有的数据。应首先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本题引用设备铭牌数据相当于引用已有的数据。在进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项目的噪声源不存在,不可能采用现场实测法。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657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S—P模式如下:

该模式适合于( )水质预测。

A.BOD-DO

B.COD连续稳定点源

C.BOD连续稳定点源

D.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参考答案与解析:A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S—P模式适用于连续稳定点源、充分混合段、BOD—DO的水质预测。本题给的S—P模式仅考虑了BOD反应和复氧过程两大决定因素,忽略了沉降冲刷、底泥溶出BOD速度、光合与呼吸作用净产氧以及硝化耗氧等因素,故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不适用。

大纲属性:423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

0658对评价等级为一、二级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计算和绘制等声级曲线时,要求( )。

A.其间隔一般为3dB

B.其间隔一般不大于5dB

C.最低值可以到35dB

D.最高值可以到75dB

E.按昼间、夜间分别绘制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等声级图绘制要求: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如 Leq、WECPNL)后,然后采用某种数学方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Leq,最低可画到35dB,最高可画到75dB的等声级线;对于WECPNL,一般应有70,75,80,85,90dB的等值线。等声级图对分析功能区噪声超标状况提供了方便。由于昼间、夜间噪声标准限值不同,因此应按昼间、夜间分别绘制。

大纲属性:437熟悉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方法。

0659建设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时,对导气设施的要求是( )。

A.应与填埋场同步设计和建设

B.应与填埋场同步运行

C.封场时应同步关闭

D.封场后应继续保持正常运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渗滤液处理设施与填埋场同步设计、建设和运行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填埋气还会继续产生,因此封场后仍需继续稳定运行导气设施,本质上它也属于“三同时”的要求。

大纲属性:1112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0660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

A.对照相应的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

B.分析超标原因

C.分析地形地貌和建筑物分布情况

D.评价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2)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3)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4)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a)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b)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5)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大纲属性:34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0661在应用潮汐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 )。

A.与潮汐河口一维动态水质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

B.应采用潮平均的纵向离散系数

C.与高潮平均、低潮平均预测时采用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

D.是单向河流中的纵向离散系数两倍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除个别要求很高(如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情况外,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三种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在应用潮汐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模型中的纵向离数系数取值应采用潮平均的纵向离散系数。

大纲属性:425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66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需阐明评价区内( )。

A.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

B.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

C.生态系统演变历程与机理

D.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关关系及连通情况

E.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和主要保护目标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1)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3)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4)论证原有自然系统或次生系统的生产能力状况并用调查数据予以证明。现状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区域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要回答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判定。同时规定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包括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

大纲属性: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0663甲、乙两工厂和村庄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在出现正南、正北、正西、正东风的条件下,两工厂的大气污染源对村庄的影响状况可能为( )。

A.两个工厂大气污染源都不影响

B.两个工厂大气污染源共同影响

C.甲厂大气污染源影响

D.乙厂大气污染源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ACD

在出现正西、正东风的条件下,两工厂的大气污染源对村庄都不影响;在出现正北风的条件下,甲厂大气污染源对村庄产生影响;在出现正南风的条件下,乙厂大气污染源对村庄产生影响。不存在两个工厂大气污染源对村庄共同影响的上述风向。

大纲属性:412熟悉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0664某废液焚烧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其产生的污染物有( )。

A.SO2

B.HCl

C.Cl-

D.NH3-N

参考答案与解析:AB

有机氯化物焚烧产生的废气污染物是HCl,含硫燃料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物是SO2。废气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废水中存在氯化钠、亚硫酸钠、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Cl-、Na+无排放标准不应属于污染物,实际上水污染物是OH-(或pH)。

大纲属性:2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0665引起低矮源及面源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有( )。

A.静风和小风

B.山谷风

C.白天混合层

D.强贴地逆温层

参考答案与解析:A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本题引起低矮源及面源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有静风和小风、强贴地逆温层;山谷风、白天混合层有利于低矮源及面源污染物的扩散。

大纲属性:326掌握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0666下列工程需要进行运营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的有( )。

A.造林工程

B.矿山建设工程

C.公路主体工程

D.垃圾填埋场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规定,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本题矿山建设工程、垃圾填埋场运营期满后均存在持续的环境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运营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大纲属性:2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0667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稳定化和固化处理的有( )。

A.危险废物焚烧炉产生的飞灰

B.液态危险废物脱毒或中和处理产生的污泥

C.废酸

D.回收的重金属

参考答案与解析:AB

危险废物焚烧炉产生的飞灰、液态危险废物脱毒或中和处理产生的污泥常含有活性重金属或不稳定的污染物,一般需要进行稳定化和固化处理;废酸采用中和处理;回收的重金属利用或作为商品出售。

大纲属性:55熟悉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

0668生态完整性或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指标包括( )。

A.植被的连续性和生态系统组成完整性

B.土壤质量与土层厚度

C.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量及生产力水平

D.敏感保护目标的重要程度与分布

参考答案与解析:AC

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植被连续性、生态系统组成完整、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学术上可以从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特性来阐述生态系统完整性。

大纲属性:351掌握通过地面调查收集生态环境现状信息的方法。

0669径流深是常用的径流表示方法。年径流深是指( )。

A.将年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B.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值

C.年平均流量与流域面积比值

D.流域内河流的平均水深

参考答案与解析:AB

年径流深是指年径流量与流域面积比值,相当于将年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大纲属性:332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067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的适用条件包括( )。

A.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

B.颗粒物粒径小于15μm

C.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小于1.5m/s

D.排放高度处平均风速小于1.5m/s

E.模拟的单元时间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分为点源扩散模式及非正常排放模式。其适用条件包括:气态污染物或粒径小于15μm的颗粒物,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小于1.5m/s。显然预测时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应基本不变。既可用于平原地形,也可用于复杂地形。

大纲属性:417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0671在出现稳定温跃层的水库中,温跃层以下的状态是( )。

A.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

B.水中溶解氧较低

C.水温高于温跃层以上水温

D.可能出现缺氧区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水库温跃层是指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由于风的作用,上层水发生混合和温度变化,下层水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上下层之间便会产生温度急变的跃层。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库水增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水库容积深度与形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力愈大,温跃层的位置也愈深。一般情况下,由于大气中的氧较难进入温跃层以下,加之常存在有机物的生物耗氧降解过程,很容易出现温跃层以下水中溶解氧较低甚至可能出现缺氧区的现象。

大纲属性:333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0672某月初蓄水量为4.5×104m3,当月入库水量8.4×104m3,库面降水量0.1×104m3,出库水量5×104m3,月末蓄水量4.6×104m3,库底无渗漏。上述信息表明( )。

A.入库水量或出库水量有误

B.水量统计数据不完整

C.尚未计入水面蒸发损失

D.月末蓄水量应进行更正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某月水库水量平衡计算表明,尚有3.4×104m3水量不清楚。上述信息表明尚未计入水面蒸发损失、水量统计数据不完整。当然AD选项总有可能存在,但本题用意不是关注的问题,故不宜作为答案。

大纲属性:332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0673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包括( )。

A.拦渣护坡

B.防洪坝

C.土地整治

D.筑沙障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204—1998),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绿化工程。

大纲属性:58了解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0674可以由温廓线直接确定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有( )。

A.大气稳定度

B.逆温层特性

C.地面粗糙度

D.低空急流

E.混合层高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温廓线是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用于直接确定的大气边界层特征—逆温层出现的时间、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等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中有规定的确定方法。

大纲属性:32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0675利用以多组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建立的低流量河流BOD—DO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 )。

A.废水排放量

B.废水中的BOD5浓度

C.废水中的DO浓度

D.BOD5耗氧系数K1

E.上游来水流量和BOD5、DO浓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E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BOD—DO模型,本题所有选项均需要确定后,才能进行水质预测。

大纲属性:42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0676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方法。下列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是( )。

A.隔油

B.吸附

C.沉淀

D.浮选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如吸附、混凝、浮选、蒸发、结晶、离子交换、电化学等)实现废水处理的技术。隔油属于物理法,沉淀属于化学法。

大纲属性:5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效果。

0677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 )。

A.受纳水体逐日的水文水质数据

B.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

C.污染源年平均统计数据

D.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和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也需要受纳水体多日(但不是“逐日”)的水文水质数据。

大纲属性:42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0678大气预测高斯模式δyδz分别表示( )。

A.横向扩散参数与纵向扩散参数

B.横向扩散参数与垂向扩散参数

C.纵向与垂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

D.横向与垂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大气预测高斯模式中,δyδz分别表示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垂直方向扩散参数。根据δyδz的表达式及其内涵,它们也分别表示横向与垂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可参见0508题)。

大纲属性:414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0679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

B.CO2测定法

C.藻类镜检计数法

D.叶绿素测定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根据《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SL 167—1996),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CO2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大纲属性:356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0680某新建公路项目在选线中遇到了1株古树,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A.修改选线方案,避绕古树

B.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砍伐古树

C.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整体移植古树

D.将古树砍伐在其他地方补种同种树木10株

参考答案与解析:AC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相关规定,本题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修改选线方案,避绕古树;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整体移植古树。

大纲属性:57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0681某工程工艺装置原料消耗190kg/t产品,耗电量45kW·h/t产品,循环水利用率85%,污水综合利用率20%。国内同类装置平均水平为:原料消耗≤180kg/t产品、耗电量≤40kW·h/t产品,循环水利用率90%,污水综合利用率65%。该工艺装置( )。

A.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B.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C.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D.需改进生产工艺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GB/T 20106—2006)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方法和内容,只要有一项清洁生产指标达不到国内平均水平,项目就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本题原料消耗、电耗、循环水利用率、污水综合利用率指标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因此需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注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对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有具体规定。

大纲属性:1110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0682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高架点源高斯烟羽模式适用于( )情况。

A.沿海农村、间歇排放

B.城郊农村,连续排放

C.城郊农村、事故突发排放

D.丘陵地区、连续排放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高架点源高斯烟羽模式,适用于城郊农村和丘陵地区连续排放的高架点源。

大纲属性:414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0683清洁生产指标包括( )。

A.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B.污染物产生指标

C.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D.产值指标

E.利润指标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显然产值指标、利润指标不应纳入清洁生产水平指标。注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对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有具体规定。

大纲属性:11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0684为使环境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采取的噪声防治方法有( )。

A.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和噪声控制距离

B.对噪声源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C.在传播途径上采用措施降低噪声

D.针对保护对象本身采取防噪声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和噪声控制距离、针对保护对象本身采取防噪声措施本质上属于在传播途径上采用措施降低噪声。

大纲属性:54熟悉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

0685某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2.2×104t/d,COD浓度120mg/L。已知河流上游枯水期平均流量11m3/s,河流断面COD平均浓度27.5mg/L。在拟建项目排污口下游6km有一支流汇入,其枯水期平均流量1.0m3/s,COD平均浓度39.5mgL。从排污口上游8km至下游5km河段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污口下游5km河段功能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COD综合衰减,评价河段COD浓度( )。

A.达标

B.未达标

C.在一般工业用水区达标,农业用水区未达标

D.在一般工业用水区未达标,农业用水区达标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计算方法,拟建项目排污口至支流汇入前河流COD浓度为:

(2.2×104×120+11×24×3600×27.5)/(2.2×104+11×24×3600)=29.6mgL<30mg/L,故一般工业用水区达标;支流汇入后河流COD浓度为:

[(2.2×104+11×24×3600)×29.6+1×24×3600×39.5]/(2.2×104+11×24×3600+1×24×3600)=30.4mgL<40mg/L,故农业用水区达标。

综上,评价河段COD浓度达标。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686大气边界层中,混合层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早晨混合层高度达到最大值

B.午后混合层高度达到最大值

C.混合层内一般为不稳定层结

D.混合层内一般为稳定层结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大气边界层中,混合层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混合层内一般为不稳定层结;早晨一般主要形成逆温的稳定边界层,午后混合层高度达到最大值,易于污染物的扩散。

大纲属性:32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0687一般而言,运行时间大于5年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渗滤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pH值较低

B.可生化性差

C.氨氮浓度低

D.重金属浓度低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生活垃圾性质不同,稳定化过程需要的时间及渗滤液的特征也不同。通常垃圾渗滤液根据填埋场的“年龄”分为两类,一类是“年轻”的其填埋时间5年以下,渗滤液水质特点是pH较低、BOD5和COD浓度较高、BOD5/COD较大、重金属浓度较高;另一类是“年老”的其填埋时间5年以上,渗滤液水质特点是pH接近中性、BOD5和COD浓度较低、BOD5/COD较小、氨氮浓度较高、重金属浓度较低。

大纲属性:2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0688某工程所在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在其东北及东南方向各有一个重点环境保护目标,计算污染物日均浓度影响应考虑( )。

A.西南风时不利气象条件组合

B.东北风时不利气象条件组合

C.东南风时不利气象条件组合

D.西北风时不利气象条件组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A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预测不利气象条件下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的日均浓度。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显然本题应分别考虑西南风、西北风时不利气象条件组合。

大纲属性:4110掌握日均浓度计算的气象条件。

0689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现状评价应完成的图件有( )。

A.工程施工布置图

B.区域植被分布图

C.土地利用现状图

D.区域发展规划图

E.资源分布图

参考答案与解析:BC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2级项目现状评价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上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区域发展规划图属于工程调查与分析中收集的图件。注意HJ 19—2011规定了要求的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

大纲属性:355熟悉生态评价图件的基本要求。

0690从河流A的上游跨流域调水补给河流B的下游灌区,其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 )。

A.河流A的上游

B.河流A的中、下游

C.河流B的上游

D.调水线路所穿越地区

E.河流B的中、下游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跨流域调水一般均属于1级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调出区、调入区和连结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生态影响的区域。河流B的上游水文条件几乎不改变,因此不属评价范围。

大纲属性:2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0691河流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 )等情况。

A.溶解态污染物

B.恒定均匀流

C.混合过程段

D.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

E.吸附态污染物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E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河流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恒定均匀流、充分混合段的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溶解(吸附)态污染物。注意溶解态与吸附态污染物的k内涵有差异。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692生态影响评价中的野生动物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

A.动物区系组成与种群结构

B.媒介生物与传播途径

C.微生物与寄生生物

D.物种多样性

E.栖息地状况与联通程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ADE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包括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人类活动历史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一级项目要进行评价区生物量实测,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生物群落异质状况调查。

大纲属性:353了解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0693采用类比法核算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强时,通常类比项目应与建设项目的( )相似。

A.产品构成

B.工程一般特征

C.环境条件

D.污染物排放状况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介绍,采用类比法核算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强较准确。在评价时间允许,评价工作等级较高,又有可资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此方法。如果同类工程已有某种污染物的排放系数时,可以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建设项目该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必再进行实测。本题产品构成、工程一般特征、污染物排放状况相似意味着类比项目与建设项目相似。一般情况下,污染型项目污染源强与环境条件关系不密切,生态型项目污染源强与环境条件关系较密切。另外,采用类比法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时,类比项目的环境条件应与建设项目相似。

大纲属性:111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0694大气污染预测时,理论上,线源通常采用点源求和法求取,即把线源划成无限多个点源,然后用点源扩散模式进行计算,最后对小点源进行积分。实际工作中,还需考虑的有( )。

A.线源与风向夹角

B.线源本身弯曲状况及程度

C.地面粗糙度

D.地面风速

参考答案与解析:A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规定的面源模式,其内涵把面源划成无限多个点源,然后用点源扩散模式进行计算,最后对小点源进行积分。实际工作中,需考虑线源与风向夹角、线源本身弯曲状况及程度。

大纲属性:419熟悉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的运用。

0695湖泊、水库中水的混合方式可分为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其中,紊动混合主要是由( )产生的。

A.风力作用

B.水力坡度作用

C.湖、库水密度差异

D.气温变化

参考答案与解析:AB

美国人A.斐克于1855年首先提出液体中分子扩散定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水体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涡漩,这些涡漩也在相互交错不停地运动着,这种运动称为紊动。紊动混合指水流紊动而引起的水体中动量、热量和质量的混合现象。显然,湖泊、水库中紊动混合主要是由风力作用、水力坡度作用产生的。实际上,湖库水密度差异、气温变化可导致对流混合。

大纲属性:33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0696采用吸收法处理废气,选择吸收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A.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B.吸收附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附选择性好

C.吸收物不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D.吸收剂无毒、不易燃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用吸收法处理废气的原理是通过吸收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去除,既可以利用污染物的溶解特性,也可利用其化学反应特性。选择吸收剂时一般应考虑:对被吸收组分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选择性;吸收剂的挥发度(蒸汽压)低;黏度低,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小,无毒或低毒,难燃;价廉易得,易于重复使用;有利于被吸收组分的回收利用或处理。注意后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0—2010)明确给出了选择吸收剂时应遵循地原则。

大纲属性:52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

0697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有关声环境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噪声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B.噪声治理措施的降噪效果

C.噪声治理设施的制作、施工安装质量

D.声环境敏感点的达标情况

E.声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E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验收监测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主要包括内容:a.对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b.设施运行效率测试;c.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排放总量等)达标排放测试;d.设施建设后,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检测。具体建设项目的监测内容应根据其所涉及的具体项目进行确定。生态验收调查内容也有具体规定。

大纲属性:82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0698在某河流域区河段拟建一集装箱货运码头,在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需关注的目标应包括( )。

A.集中供水水源地

B.洄游性鱼类

C.浮游生物

D.局地气候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评价重点中,水上线路类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本题在河流上建设集装箱货运码头,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是水生生物和水生态环境。集中供水水源地不属于生态影响预测分析需关注的目标。在河流上建设集装箱货运码头不会影响局地气候,一般大型水库项目需关注局地气候问题。

大纲属性:44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0699某地的A、B两家企业,A厂的废水排放量为2.0×104t/d,COD浓度为220mg/L。B厂的废水排放量为1.0×104t/d,COD浓度为150mg/L。两厂排污口隔河相对。已知受纳河流设计枯水流量为9m3/s,上游来水COD为25.0mg/L,下游无支流和其他污染源汇入。排放口至下游5km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放口下游5km至15km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两厂适用的COD排放标准均为150mg/L。在现有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下,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COD综合衰减,排放口下游5km处河流COD浓度为( )。

A.28.2mg/L

B.29.6mg/L

C.31.5mg/L

D.32.0mg/L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计算方法,本题排放口下游5km处河流COD浓度为:

(3.0×104×150+9×24×3600×25)/(3.0×104+9×24×3600)=29.6mg/L。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6100根据上题题意和结果,排放口下游15km长河段还可利用的COD水环境容量为( )。

A.5.9t/d

B.11.4t/d

C.15.9t/d

D.21.2t/d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排放口下游0~5km的河段还可利用的COD水环境容量为:

(3.0×104+9×24×3600)×(30-29.6)×10-6=807600×0.4×10-6=0.323t/d。

排放口下游5~15km的河段还可利用的COD水环境容量为:

(3.0×104+9×24×3600)×(40-29.6)×10-6=807600×10.4×10-6=8.4t/d。

可见,排放口下游15km长河段还可利用的COD水环境容量最大为8.723t/d。对照本题四个选项,只能选择A选项作为答案。本题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362熟悉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