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读懂安全养蛋鸡
- 魏茂颖主编
- 5388字
- 2020-08-28 00:36:39
第一章 蛋鸡安全养殖的环境保障
第一节 蛋鸡安全养殖环境的选择和布局
一、蛋鸡安全养殖环境的选择
场址选择是否合适,关系到鸡场的生产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着鸡群的健康状况。因此,选择场址时,必须根据本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等,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做出科学决策,并注意将来扩大发展的可能性。
要保证安全养鸡,首先要保证环境安全。养鸡场的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3—2001),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有清洁水源、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区域,至少在养殖区周围500米范围内及水源上游没有受到上述污染。同时,也要避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具体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地势地形
地形地势包括场地的形状和坡度等。地形要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场地狭长往往影响建筑物合理布局,拉长了生产作业线,同时也使场区的卫生防疫和生产联系不便。此外,还要注意地质构成,防断层、滑坡、塌方,也要避开坡底和谷底及风口,免受山洪及暴风雨袭击。对地形的了解,可以查找当地的地形图,并进行必要的实地勘探和测量,绘出地形图,表明比例尺。可以在图上量好拟建场地的面积、坡度、坡向和建筑物间的距离等,作为场地选择和总平面布置的参考。
理想的养鸡场应当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或略带缓坡的地方。不能选择沼泽地、低洼地、四面有山或小丘的盆地或山谷风口。若饲养场建在山区,应选择较为平坦、背风向阳的缓坡地,这种场地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阳光充足并能减弱冬季寒风的侵害。坡面向阳,坡度不宜太大,否则不利于生产管理与交通运输,一般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2.5%以内,以减少工程挖、填土的投资。同时,建成投产后也避免给场内运输和管理带来不便。地形比较平坦的坡地,每100米长高低差保持在1~3米内比较好,这不仅可以避免山洪雨水的冲击与淹没,也便于场内污水排出,保持场内干燥。一般来说,低洼潮湿的场地,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而不利于鸡的体温调节,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南方的山区、谷地或山坳里,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有时会长时间停留和笼罩该地区,造成空气污染,这类地形都不宜做饲养场场址。
(二)水源和水质
饲养场用水量大,在饲养生产过程中,鸡群的饮水、鸡舍和用具的洗涤、员工生活与绿化的需要等都要使用大量的水。一个规模有10万只的鸡场,每日饮水需要30~40吨,其他用水近100吨。所以,建造一个养鸡场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水源。水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水量充足,能满足各种用水,并应考虑防火和未来发展需要。
②水质良好,不经处理即能符合饮水标准的水最为理想。
③便于防护,保证水源水质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
④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处理技术简便易行。
水质主要指水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来说,采用自来水供水时,主要考虑管道口径是否能够保证水量供应;采用地面水供水时,要调查水源附近有没有工厂、农业生产和牧场污水与杂物排入。
最好在塘、河、湖边设一个岸边砂滤井,对水源做一次渗透过滤处理。多数采用地下深井水供水,井深应超过10米以上。地面和深井供水的,应请环保部门进行水质检测,合格的才能取用,以保证鸡和场内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我国颁布的NY 5027—2008明确规定了畜禽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指标,见表1-1。
表1-1 畜禽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指标
(三)土壤地质
要了解场区土壤状况。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能良好,无病原和工业废水污染,以沙壤土为宜。这种土壤疏松多孔,透水透气,有利于树木和饲草的生长,冬天可以增加地温,夏天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砾土、纯沙地不能建饲养场,这种土壤导热快,冬天地温低,夏天灼热,缺乏肥力,不利于植被生长,因而不利于形成较好的鸡舍周围小气候。鸡群对土壤的要求,如为地面散养,一般以沙壤土或灰质土壤为宜;离地饲养的与土壤无直接接触,主要考虑能否便于排水,使场区雨后不致积水过久而造成泥泞的工作环境。
膨胀土的土层不能作为房屋的基础土层,它会导致基础裂断崩塌;回填土的地方,土质松紧不均,也会造成基础下沉房屋倾斜。遇到这样的土层,需要做好加固处理,严重的、不便处理的或投资过大的,则应放弃选用。
(四)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指与建筑设计有关和造成鸡舍小气候有关的气候气象资料,如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的情况。气候资料除房舍施工设计需要使用外,对鸡场日常管理工作,如防暑、防寒日程的安排,鸡舍朝向,防寒、遮阳设施等均有意义。风向、风力对鸡舍的方位朝向布置、鸡舍排列的距离次序等均有影响,主要考虑如何排污,对环境卫生及防疫工作有利。
(五)“三通”(供水、供电、交通)条件
供水和排水要统一考虑。除了前面提及的对水源水质的选择外,拟建场区附近如有地方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可以尽量引用,但需要了解供水量能否保证。进行饮水免疫时,应注意自来水中残留的氯对疫苗效力的影响。大型鸡场最好能自备深井修建水塔,采用深层水作为主要供水来源,或者自来水供应不足时作为补充水源。鸡场污水排出的条件以及当地的排水系统也应调查清楚,如排水方式、纳污能力、污水去向、纳污地点、距居民区水源距离、是否需要处理、能否与农田灌溉系统或水产养殖系统综合利用相结合等。如果需要自行处理,则每栋鸡舍都要修建渗水池,还要了解土壤的纳污能力。鸡舍的日常生产生活和洗刷消毒污水的排除,都有污染居民水源的可能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代化鸡场的孵化、育雏、机械通风、补充光照以及生活用电都要求有可靠的供电条件。如果供电无保障,则需自备发电机,以保证场内供电的安全、稳定、可靠。电力安装容量每只种鸡为3~4.5瓦,蛋鸡为2~3瓦。
鸡场的饲料、产品以及其他生产物资,职工生活用品均需大量的运输能力。拟建场区交通运输条件是否方便,距离地方交通主干线的距离,路面是否平整等均需要调查清楚。如果路面不好,或者需要修路,则在建场工程量计算时须说明重要性,并单独计划经费列支,不能回避问题,以免日后给生产生活带来麻烦。
(六)环境疫情
拟建鸡场的环境及附近的兽医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影响鸡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注意不要在土质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所污染的地方和旧鸡场上建场或扩建,忽视这个问题将会给鸡场防疫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导致防疫失败。对附近的历史疫情也要做周密的调查研究,特别注意附近的动物医院、畜牧站、集市贸易、屠宰场距离拟建鸡场的距离、范围、有无自然隔离条件等,以对本场防疫工作有利为原则。
因此,新建鸡场应选择在环境比较安静而且卫生的地方。为了防止人禽、畜禽共患疾病的互相传染,有利于环境保护,鸡场应远离居民区1000米以上;鸡场相互间距离应在500米以上,大型鸡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米;与各种化工厂、畜禽产品加工厂、动物医院等的距离应不小于1500米,而且不应将养鸡场设在这些设施的下风向;交通要方便,接近公路,靠近消费地和饲料来源地,但要尽量远离铁路、主要交通干线、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在500米以上,距次级公路也应有100~200米的距离。
二、场区规划及场内布局
鸡场主要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及隔离区等。场地规划时,主要考虑人、鸡卫生防疫和工作方便,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对鸡场进行总平面布置时,主要考虑卫生防疫和工艺流程两大因素。场前区中的职工生活区应设在全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地段,其后为生产技术管理区。生产区设在这些区的下风和较低处,但应高于隔离区,并在其上风向(图1-1)。
图1-1 场区总布局示意图
(一)生活管理区
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及料库、车库、杂品库、更衣消毒和洗澡间、配电房、水塔、职工宿舍、食堂等,是担负鸡场经营管理和对外联系的场区,应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大门前设车辆消毒池,两侧设门卫和消毒更衣室(图1-2)。
图1-2 出入口设车辆消毒池
鸡场的供销运输与外界联系频繁,容易传播疾病,故场外运输应严格与场内运输分开。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也应设在场前区。
场前区、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来人员最好限于在此区活动,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
(二)生产区
1.整体布局
包括各种鸡舍,是鸡场的核心。因此其规划、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研究。
综合性鸡场最好将各种年龄或各种用途的鸡各自设立分场,分场之间留有一定的防疫距离,还可用树林形成隔离带,各个分场实行全进全出制。专业性鸡场的鸡群单一,鸡舍功能只有一种,管理比较简单,技术要求比较一致,生产过程也易于实现机械化。
为保证防疫安全,无论是专业性养鸡场还是综合性养鸡场,鸡舍的布局应根据主风方向与地势,按下列顺序设置:孵化室、幼雏舍、中雏舍、后备鸡舍、成鸡舍。也就是孵化室在上风向,成鸡舍在下风向。这样能使幼雏舍得到新鲜的空气,减少发病机会,同时也能避免由成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造成疫病传播。
孵化室与场外联系较多,宜建在靠近场前区的入口处,大型鸡场可单设孵化场,设在整个养鸡场专用道路的入口处,小型鸡场也应在孵化室周围设围墙或隔离绿化带。
育雏区或育雏分场与成年鸡区应隔一定的距离,防止交叉感染。综合性鸡场两群雏鸡舍功能相同、设备相同时,可在同一区域内培育,做到整进整出。由于种雏和商品雏繁育代次不同,必须分群分养,以保证鸡群的质量。
综合性鸡场,种鸡群和商品鸡群应分区饲养,种鸡区应放在防疫上的最优位置,两个小区中的育雏育成鸡舍又优于成年鸡的位置,而且育雏育成鸡舍与成年鸡舍的间距要大于本群鸡舍的间距,并设沟、渠、墙或绿化带等隔离障。
各小区内的饲养管理人员、运输车辆、设备和使用工具要严格控制,防止互串。各小区间既要求联系方便,又要求有防疫隔离。
2.鸡舍布局
(1)鸡舍的排列 现代化鸡舍分为2种:3000~5000只饲养规模推荐使用半开放式鸡舍;5000只以上鸡舍推荐使用密闭式鸡舍。单舍存栏3000只以上时,推荐使用双坡式屋顶,有利于屋面受力和舍内通风;脊高一般在1~1.5米。
鸡舍排列的合理性关系到场区小气候、鸡舍的采光、通风、建筑物之间的联系、道路和管线铺设的长短、场地的利用率等。鸡舍群一般采取横向成排(东西)、纵向呈列(南北)的行列式,即各鸡舍应平行整齐呈梳状排列,不能相交。鸡舍群的排列要根据场地形状、鸡舍的数量和每幢鸡舍的长度,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式。生产区最好按方形或近似方形布置,应尽量避免狭长形布置,以避免饲料、粪污运输距离加大,饲养管理工作联系不便,道路、管线加长,建场投资增加。
鸡舍群按标准的行列式排列与地形地势、气候条件、鸡舍朝向选择等发生矛盾时,也可将鸡舍左右错开、上下错开排列,但要注意平行的原则,避免各鸡舍相互交错。当鸡舍长轴必须与夏季主风向垂直时,上风行鸡舍与下风行鸡舍应左右错开呈“品”字形排列,这就等于加大了鸡舍间距,有利于鸡舍的通风;若鸡舍长轴与夏季主风方向所成角度较小时,左右列应前后错开,即顺气流方向逐列后错一定距离,也有利于通风。
(2)鸡舍的朝向 鸡舍的朝向由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来确定。适宜的朝向应满足鸡舍日照、温度和通风的要求。在我国,鸡舍应采取南向或稍偏西南或偏东南为宜,冬季利于防寒保温,而夏季利于防暑。
这种朝向需要人工光照进行补充,需要注意遮光,如采取加长出檐、窗面涂暗等措施减少光照强度。如同时考虑地形、主风向以及其他条件,可以作一些朝向上的调整,向东或向西偏转15°配置,南方地区从防暑考虑,以向东偏转为好;北方地区朝向偏转的自由度可稍大些。
(3)鸡舍间距 育雏育成舍鸡舍间距10~20米,蛋鸡舍10~15米。
3.鸡场内道路
鸡场道路分清洁道和污道2种,清洁道作为场内运输饲料、鸡群和鸡蛋之用;污道运输粪便、死鸡和病鸡,二者不得交叉使用。
(三)隔离区
隔离区是鸡场病鸡、粪便等污物集中的区域,是防疫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该区应设在全场的主导风向最下和地势最低处,且与其他两区(场前区和生产区)间距在50米以上。设计储粪场所时要考虑鸡粪便于由鸡舍、鸡场运出。病鸡隔离饲养的鸡舍原则上要与外界隔绝,四周应有天然的或人工的隔离屏障(如围墙、地沟、栅栏或者林带等),以防止疾病向外界传播。同时设单独的通路与出入口,以便病死鸡外运。处理病死鸡的尸坑或焚尸炉等设施,应距离鸡舍300~500米,且更应严密隔离。
三、鸡场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一)场区工程设计原则
场区与外界要划分明确:场内不同区域及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车辆消毒池长为通过最大车辆长度的1.3~1.5倍。消毒池深度为30~50厘米。
(二)道路工程设计原则
场内道路设计时,要考虑运输和防疫的要求。要求净污分开,互不交叉,排水性好,路面质量要好。有条件时道路推荐使用混凝土结构,厚度15~18厘米,道路与建筑物距离为2~4米。场外道路要求路面最小宽度为2辆中型车能顺利错车,多为4~8米。
(三)给排水工程设计原则
生产和生活废水采用地埋管道排出;雨水排泄要根据场内地势设计排水路线,达到下雨不积水、污水流畅的原则。
(四)供电工程设计原则
就近选择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应满足场内最大用电负荷;使用电压为220伏/380伏。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鸡场,必须配置备用发电机。
(五)供暖工程设计原则
中小型养鸡场采用分散供暖方式;大型规模化养鸡场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模式供暖,必须要保证育雏、育成阶段的温度需要和稳定。
(六)粪污处理设计原则
鸡日排粪量为日采食量的70%~80%。粪污处理设计包括储粪场、运输管道及鸡粪处理等建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