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老中医陈慧侬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集
- 陈慧侬 李卫红主编
- 1110字
- 2020-08-28 03:44:12
一、肾主生殖,补肾调周固本
陈慧侬教授对中医理论研究的造诣颇深,她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调理肾肝脾三脏,尤其重视补肾,其学术观点主要源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傅青主女科》《景岳全书·妇人规》并在传承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的“五脏并重,肝脾肾为宗”的学术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认为肾在妇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治疗上应重视补肾,并取得较好疗效。她认为妇女病无外乎经、带、胎、产、杂病,月经、孕、产、乳均以血为基础,血来源于五脏,其中脾主统血,为气血化生之源,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能调节血量,调节血流;肾主藏精,精化气,精生血,肾肝脾三脏共同为经、孕、产、乳提供物质基础,其中尤以肾在女性的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主封藏,为藏精之脏。早在《内经》首先论及肾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1]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肾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是生殖的物质基础,而胞宫胞脉司月事及孕育,胞脉系于肾,肾与胞宫密不可分。肾主藏精气,而肾精又为化血之源,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肾气盛是天癸至的前提,是决定月经来潮的先决条件,因此成为中医生殖轴的核心。肾气旺盛,肾精充足,则天癸应时而至,冲任气血充盛,卵泡发育成熟可排卵,则经调子嗣。故有“经水出诸肾”“肾主生殖之说”。因此女性的生殖功能包括经、带、胎、产,均赖以肾主生殖发挥其功能作用。
陈慧侬教授认为肾肝脾三脏的失调是妇产科疾病产生的病机,而肾主生殖是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关键因素,故妇科病的治疗除了健脾养肝疏肝之外,更需注重从肾论治,以补肾固本。在临床上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妊娠病的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均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采用补肾固本法予以调经、助孕、安胎,常用的方剂大多是从毓麟珠、归肾丸、左归丸、右归丸、大补阴丸、大补元煎、两地汤、二至丸等化裁而来,体现了肾主生殖,补肾固本的学术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陈慧侬教授在补肾固本的同时还结合月经周期的特点灵活进行加减[38],在月经期血室正开,宜因势利导,用桃红四物汤或生化汤荡涤瘀血,复原胞宫;经后期血海空虚,加用补肾养阴填精之左归饮等以促卵泡发育;排卵期重阴转阳,加用巴戟天、红花、丹参以促卵泡排出;黄体期阳长阴消,阴阳充盛,加用补肾壮阳的右归丸等药物以利子宫内膜生长,促进黄体健运;经前期酌加疏肝活血之柴胡、香附、芍药、丹参、鸡血藤以促内膜生长,有利于胚胎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