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觉和知觉特性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机制。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响应区域三个部分组成。

(1)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它是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b.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c.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a.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b.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但是纯粹感觉在实际中很少的,除了刚出生的婴儿外一般感觉和知觉总是联系在一起,单纯感觉很少。所以研究设计中的视觉其实就是设计与视知觉联系。

(3)感觉的基本特性

a.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b.感觉阈限。

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别量。

c.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的现象。

d.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e.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f.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2.知觉

知觉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研究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设计的突破口之一。知觉以符号的方式显现出来。因此,掌握用户对符号信息的知觉体验,是设计师获取用户设计体验的法宝,也成为促使设计师获取设计信息的主要通道。那究竟什么是知觉,他又有什么特性呢(图1-13)。

图1-13 知觉的特性

(1)知觉基本概念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般知觉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几大类。

a.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分类,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

b.根据知觉对象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c.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等。

d.根据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通常把不正确的知觉称错觉。

(2)知觉的基本特性

a.知觉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所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时,是分别作用或者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或属性,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原因是多种事物都是由各种属性和部分组成的复合刺激物,当这种复合刺激物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后只要有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发生作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暂时神经系统马上兴奋起来产生一个完整映象,如图1-14为知觉整体性,图1-15为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图1-14 知觉整体性

图1-15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b.知觉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感知客体时,总是不能同等地反映来自客体的信息,而是有选择地把握其中的某些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与背景区别开来,做出清晰反应,这便是知觉的选择性(图1-16)。知觉选择依赖于两个条件。

图1-16 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差别: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分出来,反之越难。

对象各部分组合:刺激物各部分组合常常是我们分出知觉重要条件,有接近和近似组合。

c.知觉理解性

在感知当前事物时,人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即为知觉理解性。人的脑海里存在着大量的知觉经验,人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总是不断地进行着抽象、概括、分析、判断等过程,直到对象转化为人的知觉概念。主体在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信息时,总是先将这些刺激信息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将刺激信息的突出特征同主体以往的记忆、经验相比较,最后做出适合于个体的知觉判断,而这种判断能够被主体理解的有意义的信息整合(图1-17)。

图1-17 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比如,人对色彩的知觉敏感性不强,我们微微改变颜色的某个要素。如色相、明度、饱和度,我们单独去看每一种颜色时,我们发现不出颜色发生了变化,只有在前后的反复比较中才能鉴定出来。

大小恒常性:观看距离在一定限度内改变,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体大小知觉判断。

形状恒常性:指尽管观察物体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能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亮度恒常性:尽管事物明亮度改变,但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不变。

颜色恒常性:指物体虽颜色改变了,但我们还能感觉到原来颜色。

(3)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a.形态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如图1-18是丹麦设计师汉宁森不同时代的灯具,因其形态优雅别致,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情调。

图1-18 汉宁森不同时代的灯具

b.空间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的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的知觉,它一般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工作实现的。它可以分成距离知觉(也叫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c.色彩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色彩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利用色彩效果能减轻疲劳,能给人带来兴奋、愉快、舒适,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人们对色彩的偏好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区的影响,同时也受文化修养和生活经历的影响。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产生色感的同时,大脑必然产生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力,从而影响受众的知觉特性,如图1-19为色彩和材质带给人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图1-19 色彩、材质与情感体验

d.质料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质料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方面给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所产生的知觉特性也就千差万别,在为产品选择材料时要深入思考不同材质的不同知觉特性、肌理效果等。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也会造成不同的肌理效果(所谓肌理效果,即产品表面的纹路与结构),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另外,在产品设计时如果能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功能,从自然肌理中获取灵感,选用仿生性较高的材质,会使产品体现出自然、弹性、耐磨等特点。如图1-20是设计师材质探究的全过程,首先对原生态的斑马外在质地、色彩进行归纳提炼,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制作出人造替代品,最后将这些材质赋予具体的产品并进行可用性测试。这一方法应避免伤及野生动物。这些经验性的知识需要设计师在大量的实践与调查中逐渐积累,不可轻视,并综合探究,最后找出一种真正属于产品的质料。

图1-20 材质探究的全过程

(4)视知觉

视知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社会文化与个人经验的影响,它包括形态知觉、空间知觉、颜色与光知觉、质料知觉、错觉等因素。视知觉心理不是理性层次上的思维活动,不是理性逻辑的比较、推理与判断,它是在直觉领域(包括潜意识领域)内的、有选择的、主动的知觉反应,这种反应导致一种直觉的判断,是产生于纯粹理性判断之前的导致某种心理倾向或取舍抉择的过程。

视知觉的产生是由于光波作用于视觉分析器而产生的,视觉适宜刺激波长在380~760毫微米之间光波,也叫它可见光,视觉器官是人眼球(按功能分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

a.常人对平面空间的视知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地心引力即重力关系,人们习惯了从上向下观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观看,这与文字从左向右常见排列方式是一致的。

运动中视觉:人们观看除了定点相对静止的审视对象外,更多的是运动和参照,即移步换景,多视角、多方位感知。

b.正负形关系

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向某个事物或者事物某一个部分,使之成为注意的中心,同时将中心周围事物或部分处于注意的边缘,将离中心更远的事物处于注意范围之外,这种图形的视知觉注意中就表现为所谓“图—底”关系,注意中心成为“图”,而注意也变为“底”即背景。图底关系慢慢转变成正负形,正负形是现代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中应用视知觉的一个重要方面(图1-21)。

图1-21 正负形

如果要达到分辨图形目的,就需要造成图与底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差别越大图形就越容易被认出。以上分析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图形被观众辨认和注意的情况。

c.在设计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相同或不同的物体或因素组成一个视知觉整体,从周围其他事物组成的环境背景中分离。

接近: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的物体,易成为一个视知觉整体。

相同性:形式上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易成为一个视知觉整体。

连续性:一个不完整图形,当其结构具有某种连续性时,可以被看成是封闭或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