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但随着水产养殖不断发展,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养殖病害肆虐流行、养殖水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被检出并频频曝光,水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被限养、禁养的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在上述多重压力之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经陷入困境之中。

该书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者从业三十多年来,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养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一线。近几年来,结合自身经历的大量事例,面对诸多困境和困惑,以不同视角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论述与观点。

诸如,养殖生产中,出现的许多水质恶化以及病害频发状况,都是由池塘污染与自净能力难以匹配或不平衡造成的。而这种污染与自净能力的不平衡,主要是由频繁杀菌杀藻杀虫,人为破坏池塘生态系统及其自净能力造成的。由此导致“越施药越发病,越发病越施药;施药量越来越大,病害越来越严重”恶性循环的状况。

由此提出生态养殖的真正内涵,就是充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化腐为生”神奇之变,即池塘养殖产生的残饵、粪便等污染物通过生态系统转化为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等天然生物,继而再转化为有价值的水产品。充分理解、认知这一点,并科学运用于养殖实践,才可能实行真正的生态养殖。

作者从藻类种间吸收利用营养的竞争优势比较以及局部出现的营养限制,分析得出蓝藻水华暴发的成因及其暴发机理,并提出经济可行的、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作者认为池塘养殖的藻类管理非常重要,其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维持养殖水体藻类生态功能的连续和稳定,避免藻类缺失断档,所以在管理上应采取的两项科学有效措施,一是维持藻类生长与被牧食消费之间的平衡,避免藻类的疯生疯长;二是避免形成藻类营养的限制。

书中一些论述与观点,比如对传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用药的反思与质疑,可能会出现一些争议。对此,我们应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创新性的论述与观点,让实践来验证。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永旭

2018年2月13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