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脱稿讲话要搞清楚的六个问题
领导讲话,是在一定的时机和场合用以表明个人或组织的主张、见解、要求所作的讲话。因此,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六个问题,才能讲出群众喜爱的话。
(一)谁来讲
在某些场合,由谁来讲话,是有讲究的,不是你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不讲。
由于领导的年龄、资历、职务、岗位、性别有别,讲话稿的内容、口气、表达方式和要求也必然有所区别。因而,领导者要学会站在不同领导的位置上,讲出个性风格来,讲出职务特点来,讲出岗位要求来。
一般来说,行政领导的作风雷厉风行,讲话语言要干净利落;党委领导说话讲究沉稳严谨,讲话的理论性、思想性要强一些。
年龄大、资历深的领导在单位一般具有较高的威信,讲话言辞可以严肃一点,口气不妨强硬一点;年纪轻、资历浅的领导一般比较谦逊,讲话语气要平和,最好不用强硬口气,指出问题或批评人时更应注意使用大家易接受的语言。
出身“老基层”的领导比较熟悉基层情况,经验丰富,讲话要多用事实说话,特别要多讲一些熟悉的基层情况;出身“老机关”的领导因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对讲话稿的写作很内行,讲话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材料恰当、事例典型、语言准确、文字流畅。
一般说来,最后一位讲话者,是最重要的。因而,讲话的准备就必须更加充分。
(二)以什么身份讲
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代表的身份不一样,站的位置不同,工作责任、权力不同,讲话的思维视角和逻辑起点也不一样。因而,讲话内容也应随其所代表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省以上高层领导,高瞻远瞩,着重从宏观上观察问题,从全局上思考问题,从大政方针政策上决定问题,因此其讲话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也就更强。
处于基层一级的领导受职责和视野的局限,则着重从微观的、局部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主要从贯彻和落实上下功夫,特别到了乡一级,务虚的东西不能太多。
当然,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都是相对的。县、乡同样有宏观、全局的东西要筹划、运作,省、市同样有具体的工作要贯彻、落实。虚与实是紧密结合的,不能截然分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另外,同一级别,党政不同,讲话的视角也不一样。党委主要是管方向、出主意、用干部,不能包办政府的具体事务。因此,党委主要负责人特别是书记的讲话要站得很高,着重从思想、政治、方向、政策上考虑问题,提纲挈领地讲战略性、整体性的思路,对具体工作的安排不必讲得很细。而政府领导的讲话,就应该侧重于讲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计划安排、如何贯彻落实等具体工作内容。
如果是以党内职务身份在党的会议上讲话,就要充分体现宏观把握和指导的原则,主题要集中,不能铺得太开,可以多说一些原则性的“大话”,多列举一些对单位建设和发展有影响的“大事”。
如果是以行政职务身份在行政会议上讲话,就不能大而化之,而要事先对讲话涉及的事项做充分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做到讲情况有具体事例,讲问题击中要害,讲原因有具体分析,讲对策有可行方法,提要求责任明确。
如果是以下级身份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要仔细了解和掌握会议的有关文件精神、参加人员及中心议题等,汇报时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不可长篇大论、旁征博引,时间也要根据情况有所限制;如果是以朋友身份对来宾讲话,就不能拘谨严肃,而要既热情洋溢体现诚意,又轻松活泼不落俗套。
另外,需要弄清是代表个人讲还是代表组织讲,代表个人就要体现个人的友谊和感情,代表组织就要体现组织的关怀和爱护,让人始终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三)对谁讲
领导讲话的对象是在场的听众,因听众在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身份、职务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对不同听众讲话也应有所不同。
针对听众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特点组织讲话内容,不仅是领导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平时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标准。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要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更要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所惯用的思维方式,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讲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听众心中的共鸣,更好地实现宣传政策、凝聚人心的目的。
对思想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足的听众讲话,脱稿讲话要尽量使用常用词,句子结构要简单,千万不可咬文嚼字。反之,对思想水平高、知识较为渊博的听众讲话,脱稿讲话就要特别注意文字的修饰和润色,对所讲的问题要有深刻分析和理论阐述,还可以引用名人轶事、箴言警句等。
无论哪个层次的听众都希望讲话有新鲜的内容,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信息和新知识、新理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讲话者不仅要熟悉实际情况,还要善于文字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什么时候讲
即使是同一主题,领导讲话时间不同,要求也不一样。
出席一场会议,有时领导是在开头讲话,如致开幕词,有时领导是在会议结束时讲话,如作会议总结,不同的会议阶段讲话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一般来讲,一项工作的开始,领导讲话应重于发动,精于布置,思想认识讲深讲透,计划安排有条有理,工作要求明明白白。工作进行之中,应着重于检查、督促、落实,解决实践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推动工作前进。到了工作的结尾阶段,则重点在于补充、完善,巩固已有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其他工作提供借鉴。
比如,调研开始时的讲话与结束时的讲话就不一样。开始时需要讲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讲需要做哪些工作、有什么要求,讲得越细越好;结束时则侧重于对所做工作进行讲评,重点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多讲对策办法,多提指导性意见。
白天讲和晚上讲也不一样。白天的会议一般是事先安排的,领导讲话可放开些,可以现场自由发挥;晚上的会议一般是紧急会议,讲话一定要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切不可拖泥带水。
(五)在什么场合讲
领导是在小型会议上讲话还是在大型会议上讲话,是在机关讲还是在基层讲,是礼节性讲话还是工作性讲话,场合不同对讲话的要求往往有所不同。
如果是礼节性讲话,其场合一般较为隆重喜庆,讲话内容通常是表示祝贺或祝愿,要做到语言热情、语调轻松;如果是工作性讲话,讲稿则要阐明会议的主旨,反映会议的中心议题或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领导在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上讲话,多为经验介绍、情况汇报和工作表态。讲话中要多讲一些有本单位特色的东西,多谈些工作中的新经验、新情况,以供上级决策参考,注意用语谦虚。在平行的兄弟单位之间交流会上讲话,注意平等、协商、沟通,不能有强加于人的内容,不能有下命令、发指示等居高临下的口气。如果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就自己分管的工作讲话,则可以充分展开,注意系统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应因地、因人、因时说话,切忌千篇一律。
(六)为什么要讲
就是要弄清楚讲话的目的。
领导讲话是表扬还是批评,是纠偏还是补救,是作指示还是总结工作,是礼仪性的应酬还是有实质性的意见,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偏离中心思想。
表扬性或批评性的讲话,要弄清表扬或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表扬或批评要达到什么效果,应该学习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等等;纠偏或补救性的讲话,要弄清需要纠偏或补救的背景,对问题进行剖析,创造性地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指示性或总结工作的讲话,要先弄清相关的上级文件,相关单位有什么经验教训。掌握了这些,讲话才能达到“求之能给,问之能答,授以真知,解以真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