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媒体的类型

信息化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与环境支持。受此影响,信息的产生、加工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甚至塑造了新的社会价值,在新闻资讯、社交娱乐、营销等诸多领域均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目前关于新媒体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人们常将新媒体划分为个人媒体、社交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本书以信息化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标准,将当前新媒体划分为: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三种类型。

(一)数字新媒体

数字新媒体是指运用数字技术记录、处理与传播信息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数字电视、数字期刊、电子书等。数字技术已经被充分运用到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存储、传播与接收过程中,改变了传输方式,提高了信息传输质量。

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新”体现在与模拟电视相对的数字化上,即从节目制作、后期加工到传输等环节均采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节目内容,增加了用户选择的空间,还提供了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生活服务、娱乐服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内容。有学者认为数字电视不仅是收视中心,而且是一个全息的家庭信息平台,把电视从单向的“窗口”变成了交流的“窗口”。

数字期刊(Digital-journal)又称电子杂志、电子期刊、网络杂志等,指的是数字化出版的多媒体杂志,是通过网络或数字设备发行,可以在线、离线或使用阅读器阅读的电子出版物。它除了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娱乐性与便捷性等特点之外,低成本、订阅方便、形式活泼、内容时尚前卫等优势突出,深受广大读者青睐。

电子书(E-book)是数字化的电子出版物,即对内容进行数字化生产之后,用网络数据库等电子介质储存,通过互联网、光盘或者其他方式出版和发行,并能通过特定阅读器、浏览器阅读的“书”。其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实用方便、可读性强的特点,在生产、发行和阅读方面相比“纸书”都有明显优势,引领着人们读书习惯的改变。

(二)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网络直播等形态。

门户网站(Portal Site)是大家较早认识的网络新媒体。1994年,作为全球第一家门户网站,雅虎诞生。随后,国内外诸多门户网站纷纷建立,如网易、搜狐、新浪等著名门户网站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门户网站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除了拥有新媒体的共性特点之外,自身内容和服务广泛又全面,用户基数大、黏度高且稳定,还具有强大的导航作用,是人们学习使用互联网的常用入口。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为满足人们信息服务的需求而产生的,其运用一定的策略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并进行处理后将结果呈现给用户,正朝着移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高性能的搜索引擎可以充分发掘并利用网站资源为商务、教育、科技等领域提供服务,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等。

即时通信(IM,Instant Messaging)工具是指可以实现直接联系和实时沟通的网络通信工具,具有沟通实时同步、双向交互性、通信符号多样化等特点,其让人际传播与交流范围更宽广,成为当前人们在互联网上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广受欢迎的即时通信工具有腾讯QQ、微信、钉钉等。

微博(Weibo)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分享、传播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后来还出现了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现在主流应用的是新浪微博。

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其由直播客户端、网页端及后台组成,能够集音频、视频、文档、互动环节等于一体,实现多功能同步。当前网络直播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会议、游戏、产品推介及真人秀等。

(三)移动新媒体

移动新媒体指的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手机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广播等)、平板媒体、移动车载媒体等形态。其中,手机媒体是人们最常用的移动新媒体形态。手机最开始只是人际联络工具,后来凭借高便携性、高普及性、强时效性、强互动性、多媒体性、支付便捷性等优势,成为了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伴侣”。

(1)手机报

手机报是将传统报纸与手机平台融合而成的新传播形态。具体来说,其把传统报纸信息经过整合编辑成适合手机页面浏览的信息,再利用技术手段传输到用户手机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时效性强,可实现信息即时传播与接收;二是互动性强,可随时随地反馈;三是多媒体化,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感官。

(2)平板媒体

平板电脑的出现,开启了新的阅读方式。许多传统媒体纷纷与其寻求合作,把纸质媒体的信息内容与平板电脑特质以及付费阅读等元素融合,推出平板电脑版报刊。其不仅触感体验好,还可以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多维立体呈现纸质媒体内容,具有在线评论互动与分享传播功能,大大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实现互动性、个性化阅读。

(3)移动车载媒体

移动车载媒体是以信息化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传播,常常安装在公交、地铁、列车、航空等交通工具上,以满足移动人群收视需求的媒体形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汽车的兴起,在人工智能及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推动下,移动新媒体可能会出现新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