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版序
-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
- 祝勇
- 1998字
- 2020-02-24 17:41:17
帝国的悲剧,正是埋伏在它的自信里,埋伏在它的自我标榜与自我迷恋里,埋伏在它万世不朽的期许与谎言里。
一
今夜,翻读这部书稿,我仍被自己多年前的文字带入到一种无限苍茫的历史情境中。好似一些故人,在某一次回忆中如约而返。照片和文字里的他们,一如我们身边的人一样真实和生动。说他们栩栩如生,那是因为他们生过,所以他们仍然可与我们说话、交流,在照片或者文字里,跨越了百年光阴。但我知道,在照片之外,我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时间,有着全然不同的际遇与命途。
然而,我要说的却是,生于同一时代的他们,际遇与命途竟也全然不同,甚至于为了各自的抱负而拼杀个你死我活。时代让他们离得无限近,政治却把他们推得无限远。之前的历史中,似乎还没有一个时代,像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咫尺天涯,让我恍然:这到底是戏,还是历史?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良弼与吴禄贞,两位留学日本的同窗,那个年代里的青年精英,一个试图挽大厦之将倾,一个却要为皇朝釜底抽薪,结局是后者(身为革命党的帝国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被刺身死,而前者(身为保皇党的良弼)同样没有逃出被暗杀的宿命(详见第五章《车站》),只不过这暗杀的意义与影响,截然不同——良弼是为将死的帝国殉葬,吴禄贞则为新生民国而牺牲。假若吴禄贞没有在军队政变的前夜意外死亡,他率领的北方新军(革命军)就可能直捣紫禁城,南北战争和南北和谈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历史,或许就轮不到袁世凯发言。
我不想谈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我只想说,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试图创造历史,也都在被历史裹挟着前行。因此,在每个人的小命运之上,都有着无法摆脱的大命运。一如我在本书初版序言里所说的,本书意在剖析中华四千年帝制(自夏朝以来)何以在辛亥年猝死,同时也有兴趣解剖在这宏大的历史叙事下一些鲜活的小麻雀,这些小麻雀的名字是:载沣、载涛、端方、杨度、梁启超、汪精卫……
二
本书原名《辛亥年》,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六年来,我对原稿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虽写作的立意与方法未改,然而此番改名《最后的皇朝》,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侧重点还是有所调整。
当年取名《辛亥年》,选取年代剖面式的写作,自然有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的影子。而此次改名《最后的皇朝》,则把焦点转移到人的身上——帝国大船倾覆的时刻,船上乘客的反应与抉择,借此凸显我观察那场革命的不同视角,那就是把被革命者——帝国皇亲国戚、朝廷百官,当作观察与书写的对象,从他们的命运里,解读历史的大命运。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改朝换代,出现过无数位的末代皇帝,但皇权未死,下了台的皇帝,换了一个姓氏又会卷土重来。唯有清朝不同,因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皇朝,清朝的末代皇帝,不只代表着清朝的终结,也代表着中国四千年帝制的终结。中国人从此与皇帝永别,再也没有回头。其坚决,也超乎想象,当然也超出了企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的想象(详见拙著《民国的忧伤》),也证明了我们民族是一个能够自我调适、再造文明的开放性民族。站在这一视角上解读历史,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此书或许未能达到所期,那是我的视野与能力所限,而非所选视角之误。
三
2011年,当我的《辛亥年》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我任总撰稿的十集纪录片《辛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在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了“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院建院学术研讨会”,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六周年,说明了清宫与辛亥革命的独特关系,而故宫博物院之建立(由帝王的皇宫转型为公众的博物院),也最典型地体现了辛亥革命之成果。
有意思的是,此书出版后不久,也是“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院建院学术研讨会”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故宫博物院的一纸调令,正式调入故宫学研究所。而在我写作此书的时候,还断无此念。我与故宫博物院的缘分,固非一本书所成就,而是早有渊源,但对革命中的“最后的皇朝”的研究与书写,却为我与这座旧日皇宫的联系加入了某种戏剧性的元素。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甚至在一百年后,仍然能够改变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道路。
四
宇文所安先生在谈到自己著作时说:“如果能够重写,它们一定会不一样。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所利用和借鉴的学术研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1]我想,每一个著作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初版之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本书的修订,以补入最新资料。经过几年的蜕变,终成为今天的《最后的皇朝》。它脱胎于《辛亥年》,但不只是《辛亥年》的再版。
感谢故宫博物院领导、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老朋友臧永清、应红为此书乃至我的整个作品系列出版而做的努力,感谢赵萍、薛子俊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感谢刘静、崔欣晔老师为此书所做的设计,没有他们,此书不可能以今天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注释:
[1] [美]宇文所安:《盛唐诗》,第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