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荐序 老师的足迹

梁志刚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

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70余年来,他的散文创作从未间断过,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饶宗颐先生说:“我所认识的季先生,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这四个字正是表现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来作为度人的金针,亦是再好没有的。”

钟敬文先生说:“季先生以北人治南学(南亚之学),学成于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毋宁说也是他学问生命的一种形态。”

乐黛云先生说:“每次读先生的散文都有新的体味。我想那原因就是文中的真情、真思、真美。”

季羡林的散文风格独特,颇具匠心,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历久而不衰。很久以来,一些读者朋友时常跟我说,季羡林的散文游记作品集观景、咏物、叙事、忆旧于一体,置身其中,能够让人穿越时空,穿越不同民族和文化,堪称一绝。作为一位考据学功底深厚的学者和一位非常讲究文采的写家,季羡林笔下的游记作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极具美学价值。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在市面上还没有见到他老人家的一部纯粹的游记作品,也无法从这些已有的散文集中,厘清他老人家一生的足迹。看来,整理并出版季老的游记散文作品,是一件读者企盼已久的事儿。

实话说,作为季老的弟子,我对他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有切身的、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因此,我有责任、有义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选编出一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季羡林游记作品集。这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的阅读、欣赏、写作水平,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范围,陶冶他们的情操和美感认知,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确实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儿。

于是,我和老同学胡光利教授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准备和认真选编,“季羡林游记”之《千年之约》与《十一国记》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千年之约》是季老国内游记的一次梳理,收录了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参观游览国内旅游景区的文章。如,《火焰山下》《在敦煌》《观秦兵马俑》《法门寺》《登黄山记》《富春江上》《游小三峡》《海上世界》等,其中既有历史人文故事的奇思妙想,又有自然美景的流连忘返,还有对现代繁荣都市生活的慨叹。《十一国记》是季老国外游记的一次梳理,向读者呈现他青年时代赴德国学习及后来作为学者、作家、教育家、史学家出访印度、缅甸、尼泊尔、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国家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与所叹。季羡林无论以何种身份出国,都尽心竭力充当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不遗余力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铺路架桥。因此,《十一国记》又可以看成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及友谊的珍贵记录。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学者,他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因而他的游记不同于旅行家的游记。后者往往记述奇山秀水、奇风异俗,而季羡林的游记并非纯客观地描摹,他更多关注的是人,包括他本人在内,是人的感受。笔者以为,读季羡林的游记散文,除了他的所见、所闻而外,他的所思、所叹经常上溯到遥远的古代,展望到世界的未来,因而更能让读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