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防护指南
-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石家庄市精神卫生中心
- 1946字
- 2020-06-24 21:16:15
七、普通大众的心态及应对
(一)易产生的心态
随着确诊人数、重症人数、疑似病例人数、死亡人数不断地增多,普通大众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常见心态:
(1)感到非常恐慌,坐立不安。
(2)认为出门就会被传染,不敢出门,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3)听信谣言,在家中盲目消毒。
(4)看着疫情的扩散,觉得悲观失望,对未来没有信心。
(5)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肺炎,感到十分恐惧。
(6)对疫情的控制感到不满,在家中动不动就发火。
(7)因为小事心里不顺,对家人发脾气。
(8)过分乐观,盲目地认为自己和家人不会被传染,不做防护。
(9)频繁刷手机关注疫情新闻,难以入睡。
(二)自我应对
以上这些情绪、想法和行为在疫情来临时出现,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疫情凶险,我们在忽然面对危险时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度的应激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对疫情的控制。因此,我们要在应激之后尽量地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当下的心态真的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吗?我们该如何调整消极的心态呢?
(1)接纳自己的应激。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接纳自己产生的应激反应,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给这些情绪一个出口。在遇到这样的突发疫情时,我们有恐惧、逃避、焦虑等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要在这个时候对自己妄加评论,认为我们不好,或者认为我们心态不健康等等。而是要接纳这些情绪,让它们自然地释放出来,并慢慢学会与这些情绪相处。
(2)增加对疫情科学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忧。我们要增加自己对此次疫情的认识,从科学的、官方的渠道去获取准确、客观的信息,这些正确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自我识别症状和科学防护新型肺炎,还会增加我们的确定感和稳定感,慢慢地降低我们的焦虑和恐惧。而听信小道消息和谣言,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科学应对疫情,还会带来许多焦虑,所以每天拿出一些时间来关注官方的准确信息,而不要拿着手机大量阅读无意义的充满焦虑的文字。
(3)换一个视角看待疫情。我们还可以转换视角,将此次疫情当作一个契机,一个在家中和家人相处的契机,或者给自己一个放松、休养的契机,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多与家人交流感情。我们的焦虑和恐慌得到了缓解的同时,还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4)减少外出≠不能外出。在人群稀少的时间段里,我们也可以做好防护在小区内的空旷地带适当地走一走、跳一跳,给自己放放风。新鲜的空气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
(5)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在出行不便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刷手机上关于疫情的新闻,关注新闻不等于沉浸在新闻中。看书、做饭、收拾屋子、在家中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剧都是很不错的方式,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放松了心情。
(6)合理膳食,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家中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不要暴饮暴食,保持三餐规律、清淡。同时也要注意睡眠,尽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产生积极情绪和提高免疫能力。
(三)心理干预
对普通大众的心理援助,主要是以心理热线干预和健康宣传为主。
(1)提供正确信息,减少恐慌。普通大众常常会因为得到的信息不准确、不科学而感到恐慌,因此,在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时,为大众提供正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接收到正确信息时,他们的消极情绪就会自然地得到缓解。另外,还需要多部门联动,为普通群众提供进一步服务的信息,让他们能够从正规渠道得到帮助。
(2)耐心倾听,在行为层面做工作。在干预过程中,让普通群众能够说出自己的不良情绪本身对于他们缓解情绪就有较好的作用,并不需要过度地关注让其消除不良情绪,而要多在躯体和行为层面对其进行指导。在躯体层面指导他们进行深呼吸和一些放松训练,让他们将意识放到此时此刻的呼吸和身体上,增强稳定感。在行为层面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认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家中做一些令自己愉快的活动。
(3)不歧视患病、疑似人群。在对普通群众做干预工作时,还要呼吁他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患病人群及疑病人群,以免造成人群的对立;呼吁大家在全社会上下营造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型肺炎的氛围。另外,作为干预工作者,不应当歧视一些疑病的群体,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不同,在应激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一定要接纳对方,耐心倾听,给予支持。
(4)健康宣教。一些普通群众可能在消极情绪下会有饮食和睡眠方面的问题,出现过量饮酒和过度吸烟的行为。在干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健康宣教,倡导大众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出现的心态问题,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5)科普新型肺炎的症状对照表。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对普通群众进行新型肺炎症状的科普,让他们在家中就可对自身的症状进行识别,减少因就诊产生的感染风险,降低恐慌。
(王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