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胡燕之战

胡燕之战

(主人公:尹永田,莺儿。阿哈:莺儿哥哥;阿布:莺儿父亲)

前一章写道,燕王姬坤想把跟妃子生下的女儿送给东胡尹永田当妃子,但是尹永田把她许配给当地的一个莫名将军。

在燕王看来,他不识抬举,此做法侮辱了他的盛情。

燕王大发雷霆,想教训一下东胡。让他见识一下燕国的厉害。

其实,公园前三百多年,燕昭王时期,燕国号称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曾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

但姬坤是燕国第九代国王,这时,燕早已由盛转衰了。

他不知东胡已经发展强大。还以井底之蛙的视角看世界,自以为是。觉得东胡不过是一帮野蛮的游牧民族部落。

于是命派大将秦舞阳率领三个营兵力,千里迢迢去攻打东胡。

当时,燕国士兵虽然头带钢盔,身穿铠甲,但是配备的武器只有铜戈和短剑。

燕王以往所向披靡,本以为这次也胜券在握。

哪能料到他面对的敌人,拥有钢铁巨炮。

三千燕军,浩浩荡荡,兵马加上粮草车辆绵延数里,奔东胡而去。

如此大动作,早已被东胡的前哨士兵探察到。哨兵将消息报给阿哈。阿哈又通知尹永田和众武官将士。

尹永田和阿哈及将士们商量一会儿,决定等燕敌逼近的时候,先派出弓弩兵迎战。

本来,东胡的骑兵是赫赫有名的。赵国和燕国都向东胡学习过骑术和穿衣,因此史上有“胡服骑射”的由来。

现在,阿哈给他们都配备了弩和长矛。既可远战,亦可近搏。弩箭可百步穿杨,杀人于百米之外;其实,古时这个“百米”不是一百,而是有六百米之远。

东胡士兵所配弩,经尹永田通过大昭寺时光机,研究现代武器构造系统,对古代弩的机构进行改进,射程在原来六百米的射程上,增加到八百米。

使用弩,即使新兵,不需要太多的训练,也能够很快地成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杀死一个花了一辈子时间来接受战斗训练的装甲骑士。

东胡士兵所配长矛,乃尹永田借鉴现代便携工具的优点。

将矛秆的中间设计成可以拆分成两节,内藏一尺长的剑刃,于是变成一根短矛和一根短剑。

双手持武器,战斗时杀伤力更强。

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加上骑兵优势,燕军更无胜算。

尹永田命他们先按兵不动,待燕军逼近,再司机行动。

燕军士兵中,也有携带弓弩的,但他们用的弩工艺普通,历史上,普通弩的有效射程最大只有六百米。

燕军长途跋涉,兵马疲劳,因此秦舞阳将燕军驻扎在东胡城外,一千米的地方,打算休息一日,隔日攻城。

然后派探子到东胡城近前,探视军情。

东胡的情报兵,有几台先进的望远镜,燕军的一切动态尽在掌握之中。

来着不善,尹永田决定先发制人。

派出三百士兵携弩机,每人配一百支精钢箭。

出城三百米列队,箭支上弩,朝向燕军天空,一声令下,万箭齐发。

燕军将领秦舞阳,觉得距离东胡城千米之遥,相安无事。大部分人刚卸下包袱和盔甲,正在歇息状态。

只听高空有利箭呼啸声,“嗖嗖嗖嗖……”

瞬间,如利箭雨点般落下。军中一片惨叫,受伤的人不计其数。秦舞阳立刻命士兵起身,拿起盾牌阻挡。

东胡这边,士兵毫不费力。一支箭击发后,即刻装上下一支箭,连续击发。

燕军前面的士兵无法招架,只得步步后退。

丈还未开打,就有数百名士兵受伤。燕军向来打胜仗,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一时间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百米之内,箭雨纷纷。人挤人,马儿受惊乱窜。拿盾牌的士兵勉强抵住箭雨,慌忙后退。

但是东胡所造箭支,皆采用由精钢矿石,提炼的好钢铸成,坚硬锋利。

箭身纤细光滑,箭头则锋利无比。自高空坠下的箭,柳木盾牌都能穿透,吓得燕军士兵扔下盾牌就走。

退出百米之外,才躲开箭雨。东胡兵将则乘胜齐步向前,前进二百米,再次单膝跪地装填钢箭发射。

利箭之雨再次自高空降至燕军头顶。再有雄心斗志的燕军,也被这两轮箭雨,伤得措手不及。

燕军将领秦舞阳想向前突围,他命五百骑兵向前突进。

无奈兵马长途跋涉,身体疲惫,虽然骑兵向前冲锋,但速度达不到预期的快。骑兵全凭快的优势打仗,不快就完蛋了。

东胡弩兵轮番击发,燕军骑兵一排排倒下,身体纷纷坠马,横尸脚下。

后面骑兵众多被绊倒,马失前蹄。人从马上跌落,再妄想冒着箭雨阵步行前进,简直是做梦。

很多人身中数箭,血溅沙场。有半柱香的时间,五百骑兵竟所剩无几。三四个头脑聪明的,眼见众多同伴死于箭雨。

慌忙调转马头,仓皇逃走。

燕将秦舞阳,命人捡了几支插进土里的钢箭。

仔细观察,竟发现这个颜色的钢铁,这种精致程度的利箭从未见过,身上惊出一身冷汗。

心想:东胡能有如此做工的利箭,其他武器必然不差,其他方面也必然强大。

双方士兵还未接触,燕军已伤亡过千,而东胡士兵却毫发未伤,仍然整齐威武,立于高高的城下。

穷寇莫追。东胡的弓弩兵没有再追。他们只是小忙了一阵,就大败燕军。

兵将士气空前高涨,阿哈命令将领带士兵回城稍作休息,以备再战。

全城士兵摇旗呐喊,其他将领和士兵也想参战,为国争光。

阿哈命将领吩咐士兵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出战。

经此一战,燕军元气大伤,秦舞阳是个识时务的人,见刚开始就败的如此狼狈,不仅汗颜。

即使再过几个时辰,士兵养足精神,鏖战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说不准全军覆没,还是保留兵力,回去再做打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从东胡高高的城楼上,远远看到燕军一众人,手举白旗,打扫战场。将受伤士兵和战死的尸体悉数装上马车拉走。

燕将秦舞阳带兵回国向燕王复命。早有八百里加急信使将前线战况报给他。

等秦舞阳回来,将详细战况再报给燕王姬坤。燕王听得大惊失色,待看到所带回来的精钢利箭,更加惊叹东胡的炼铁技术。

由此,对东胡有了新的看法。他要做长远打算。

相邻的赵国和秦国,听说了此次战役。纷纷对东胡刮目相看。同时,一边派人与东胡结交友邦,一边刺探东胡的军事机密。

史上,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很少有和睦相处的时期,表面上的和睦,其实背地里都在竞争,学习对方,然后打败对方。这道理,尹永田都知道。

他们对待东胡也是这样,暂时交好是因为看到东胡强大,等偷取到军事机密,掌握以后,就会持戈相向。

这是规律,国与国之间没有绝对的和平。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声……

……

(本章完,恳求各位大佬的推荐,收藏,留言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