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界·无界2.0: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全彩)
- 王涵
- 2869字
- 2020-08-27 19:38:49
2.5 用户体验设计师
用户体验一词由Donald Norman提出,所以Niesen Norman Group总结的定义是:User experience encompasses all aspects of the end-user's interaction with the company, its services, and its products。这个定义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用户体验包含用户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交互中的所有问题。
读完本书第一章,相信大家已经对“用户体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工作岗位和职责中,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个职位在国内相比交互设计师更让人觉得生疏。目前,国外很多先驱们已经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而国内部分优秀人才也做出了很多成绩,比如用户体验设计公司ARK、因为、唐硕等。不成熟不代表没有,早在几年前,国内中大型互联网团队就不断地组建用户体验团队,同样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团队”,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国内目前比较知名的团队有以下几个。
腾讯CDC:cdc.tencent.com
腾讯ISUX:isux.tencent.com
阿里UED:www.aliued.com
阿里U一点:www.aliued.cn
百度UXC:ued.baidu.com
360 UXC:uxc.360.cn
网易UEDC:uedc.163.com
京东JDC:jdc.jd.com
新浪UED:ued.sina.com
除了以上这些团队,还有很多其他团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每天阅读和关注的精力有限,以上几个团队足够大家了解和消化的。如果你还不满意,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Facebook:facebook.design
Google:design.google
Apple:developer.apple.com/design
Airbnb:airbnb.design
这些团队通常是博客形式不定期发表一些用户体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和思考,并且会有很多设计规范、设计文档输出,尤其是苹果的开发者文档,是设计师们最应该第一手拿到并且阅读的。也有不少团队是看着这些文章,然后修改图片并结合自己的内容,把文章“搬运”及“翻译”过来变成自己的文章发表的。值得鼓励的是分享精神,不值得鼓励的是很多原文不写出处,故意“打擦边球”。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更多地为用户考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每一项设计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推敲的,有标准的流程,而这样的流程会让产品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这样的团队虽然在国内非常多,并且越来越多,但是基本上仍然没有专门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岗位,甚至即使有这一岗位,从事的大都是用户调研、用户画像等工作。说得通俗一点,用户调研就是做调查问卷。用户画像就是指我们产品定位的用户群体。说得再详细一些,比如我们要做一款类似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社交产品,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画像,而画像需要精确到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使用时间、使用场景等一系列的定位,并且还要尽可能地去优化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思考。可能看到这里你有些惊讶,视觉还能理解,听觉和触觉怎么思考?下面我再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一下。
年龄层次:18~28岁。
性别倾向:以女性为主。
目标定位:在校学生、有压力的上班族。
兴趣偏好:文艺、积极、正能量、创意微电影、摄影。
竞品分析: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秒拍。
场景预设:A:下课或者下班期间,在回到居住场所的过程中。
B:周末休息,团体聚会、恋人约会时。
C:长假期旅行或者与家人团聚时。
D:未婚情侣日常发生事件。
视觉设计:使用时前20个视频(半小时内)均推送精选、点赞超过10万的热门,刺激并激励用户,让用户有“发什么都能受欢迎的”心理。
听觉设计:官方音乐不选择常规音乐,多选择小众、有故事性、原创性、多场景可多应用的音乐,主要目的是给予用户启发,并且支持和鼓励用户自我上传原创声音、音乐。
触觉设计:进入即可直接观看,无须注册登录、跳过广告等操作,收藏操作可以全屏幕任何地方双击执行,减少点击麻烦,扩大点击范围,不限制手指操作。
创新设计:A:自动语音匹配字幕,鼓励用户方言,字幕自动翻译中英文版本。
B:创意微视频教程,通过用户自我创作获得授权为教程演示。
C:视频播放过程拒绝广告,广告将和多粉丝账号沟通做专属定制。
用户建模:刘颖奇,22岁,高校大四学生。在外和恋人合租房子,处于找工作阶段。居住在北五环,去商圈及面试公司交通时间为50分钟。学校课程已结束,每天投递简历及去公司面试。碎片时间充足,却不爱游戏,无长时间投入爱好应用。对即将步入社会产生焦虑,缺少正能量及社会经验。日常生活和男友刺激点较少,无相同爱好,沟通匮乏。
用户痛点:碎片时间、就职压力、情感平淡、缺少话题。
当我们罗列出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户体验设计师就是将这些问题提出,并且做好预先设想,以及能够设计出解决办法,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然后配合交互设计师思考更加细节、具体的内容,并设定交互原型等。这些工作都是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执行的,但是在国内很多团队都产生了误解,用户体验设计师可不是单纯地动手操作、使用软件,反而更多的是用脑思考。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我们可以说乔布斯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他研究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揣测用户的心理,但是他不需要设计图标、设计界面。国内的UED们所做的事情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完成所有事情。他们有时候是UI设计师,有时候是交互设计师,有时候是心理学家,有时候是产品经理,有时候是运营人员,有时候是用户,有时还需要担任产品体验师(比如,你是一家卖奶粉的电商公司,你还要自己去体验婴儿奶粉的口感、冲泡方式、温度、营养成分等)。他们扮演着更多的角色,但是目的都是提升产品,为了获得更多人不经意间的一句称赞:“这个体验挺不错的。”
因为UI更多的是硬件设备上的软件界面,而用户体验有时候还包括实体或者实物、事件。比如,你和一个人第一次见面,对方为你点了一份意大利面,然后给了你一把勺子。这就是差的用户体验,但是它和UI没有关系。所以对这两者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理清思路。
用户体验这条路很漫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有些人可能慢慢就变成了用户体验设计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设计师绝对不会坑自己的产品,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好,因为设计师是最单纯的一批人。
优秀的用户体验,完全可以让一个濒死的产品回光返照,比如国外一款名为Path的应用,如图2-4所示,由Facebook前高级主管戴夫·莫林(Dave Morin)创建,产品定位是私密社交,这个应用就是最佳案例。
1.0时代的Path是一个普通的图片分享工具,毫无体验可言,用户也非常少,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小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没有区别。2.0的改版惊艳了所有用户,加入了文字发送、签到、音乐分享功能,并且在交互、动效、视觉设计上都进行了优化,颠覆了当时大家对APP应用的看法——能用就行。后来更新到2.5版本,进一步优化了交互的理念,最后在3.0版本中加入聊天功能,完成整个产品转型。一夜间,用户量剧增,达到了数百万的用户群体。要知道,在当时数百万的用户量是多么庞大。而正是因为这款应用在2.0版本的变革,推翻了传统社交应用的枯燥性,为所有创业团队打开了新思路的大门,就好像MBE断线风格设计一样,所有产品都开始重视用户体验,他们确定了一件事情:好的用户体验,自然会带来相称的用户。
现在Path已经更新到6.9版本,但使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国内越来越多的产品做得越来越好。但是,不可否认,如果你即将踏入UI设计领域,希望你也能够记住和了解这些值得纪念、关注的产品,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让我们的设计环境更加便捷。
图2-5 Path
一个人使用一个特定产品或系统或服务时的行为、情绪与态度,包括人机交互与拥有产品时的操作面向、体验面向、情感面向、意义面向与价值面向,还包含用户对于系统的功能、易用性和效率的感受,因此用户体验在本质上可以视为一个人对于系统的主观感受与主观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