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学中医:中医入门200问
- 何清湖 葛晓舒
- 1346字
- 2020-08-29 02:30:24
5 舌苔反映身体的什么异常?
中医认为,舌苔是胃有生气的表现。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气健运,胃主受纳,若人体消化功能和脾胃生理功能均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清代医家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清代吴坤安《察舌辨证歌》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正常舌苔表现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机体的功能状态、生理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舌象的变化表现出来。疾病过程中,脏腑盛衰,气血的运行与盈亏,阴阳的盛衰,津液的存亡,病邪的性质,疾病的轻重和进退,预后和转归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舌苔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形色外诊简摩》云:“有病,则舌必见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确凿可凭,毫厘不爽。医家把握,首赖乎此,是不可以不辨。”舌苔变化与内脏相应,各有分部,一般舌尖对应心肺,中央属于脾胃,舌根属肾,舌两边属于肝胆。或者可以采用三脘分法,舌尖为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为下脘。
诊察舌苔主要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方面。苔质包括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等方面。如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苔色主要包括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种。如白苔一般主表证、寒证。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润,若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多见于瘟疫。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黏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湿热、痰热、食积化热。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灰黑苔主里证。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灰黑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阳虚阴寒极盛,或痰饮内停。苔灰黑而干燥,为热病伤津或阴虚火旺。
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组成成分主要是丝状乳头。丝状乳头末梢分化成角化树,间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影响正常舌苔形成的有舌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迁移和角化脱落等。舌苔的厚薄与丝状乳头的舌上皮细胞代谢的旺盛程度、分化程度有关。舌上皮细胞代谢旺盛,角化层细胞及时脱落,丝状乳头短,即表现为正常的薄润舌苔;如果代谢增强或减弱,角化层细胞就会角化不全或脱落延迟,丝状乳头长,附着于舌背表面即形成异常厚苔。比如厚与腻苔均出现丝状乳头的长度延长,角质突起增多而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