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绪论

刃针,是源于古九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凸显微创理念,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中医原创针具。

《灵枢·周痹》中说,治疗痹证的方法是:“以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刃针就是“调之”的主要工具之一。包括切刺刃针、钩拉刃针和平刺刃针等多种类型(图绪1~图绪3),以及长、短、粗、细不同的多种型号(图绪4)。

这种一次性针具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许可证(图绪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图绪6),可在各级医院使用。

刃针疗法,是以刃针为主,手法、中药外治为辅的中医微创治疗术。它以中医学理论为构架,并将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在临床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疗法。它的理念既具备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体系,同时又具备了治疗部位详细的生理解剖及病理改变。因而,使临床医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和有效地治疗适宜的疾病,更好地为患者解决病痛。

刃针疗法的特点:

1.置身于中医理论框架之中,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核心,用它指导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以刃针为主,有机地配合手法和中药进行综合治疗等各个方面。

图绪1 切刺刃针
图绪2 钩拉刃针
图绪3 平刺刃针
图绪4 长短粗细不同型号的刃针
图绪5 刃针生产许可证
图绪6 刃针注册证

2.以“以最小的生理和心理干扰,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的中医微创理念为目标,在古“九针”的基础上发展,按“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灵枢·官针》)的要求,逐渐形成系列医疗器具。

3.借鉴现代医学先进成果,特别注重具有前瞻性的生物力学,以及有关疼痛和软组织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理解和诠释中医理论,探索中、西医学的契合点,使传统中医适应现代社会。例如:

(1)传统医学的经筋与现代医学的肌筋膜,是接近的结构;而传统医学的经筋肢节病与现代医学的肌筋膜病是近似的病变;而传统医学的经筋肢节病治疗与现代医学的肌筋膜松解术是类似的疗法。

(2)分析肌筋膜的功能性连接时,发现可以把不同肌筋膜的功能分成11条“肌筋膜经线”及其上的“拉力转接点”,而这些“肌筋膜经线”又大部分与十二经筋走向一致;而“拉力转接点”又与皮神经走行路线上特定的腧穴类同。同时指出,头痛可以由脚引起,这就又与中医的上病下取有异曲同工之妙。

(3)“客于外分肉之间”的“分肉之间”,是指皮下肉外这一部分,与浅、深筋膜及其之间是同一层次;它们组成的间隙中压力加大,与“迫切而为沫”中的“迫切”是相同概念;而炎性渗出与“迫切而为沫”中的“沫”是一样的病理物质。

(4)在传统“……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灵枢·周痹》的触诊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理、病理学诊断、神经推理诊断以及中医分型辨证诊断等方法,并创新性地提出病理改变分类诊断(即分析、鉴别具有类同临床表现的各种不同病理改变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疗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5)在传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经水》)的体表解剖和体内解剖基础上,特别注重骨性标志、软组织体表定位、治疗部位的层次解剖以及周围神经的体表定位,并创新性地提出更适用于临床治疗的板块解剖理念(即将某一解剖部位视为一个板块,集中分析局部的骨、肌肉、神经等特点,更实用地指导临床治疗,如枕骨板块、肩胛骨板块),既保障了安全、又保证了疗效。

4.刃针微创治疗术治疗的组织限定为软组织,主要是肌肉、筋膜、关节囊,不涉及骨组织。主要治疗范围,是软组织损害导致的疼痛和活动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

5.刃针微创治疗术主要是对病变肌肉、筋膜和关节腔减压,按不同解剖部位和不同作用应力设计的不同型号刃针,安全高效、粗细适中、操作轻柔、创伤极小、微痛不用麻醉,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微创理念,也易于医生掌握和被患者接受,是同样适于各级医院、城市社区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中医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