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疼痛的治则

疼痛的治则,应宗“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此句是说,凡在针刺时,正气虚弱的则用补法;邪气盛实的则用泻法;气血瘀结的则给予破除法;邪气胜的则用攻下法。以下经文可作补充:

1.“今夫五脏六腑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此段是说深邪远痹久治不愈,是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2.“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灵枢·卫气失常》)

3.“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灵枢·刺节真邪》)

4.“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泄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刺节真邪》)

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索压迫,这就是“解结”法,刃针疗法认为,“解结法”就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治疗原则,该法可以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目的,也就是“决之乃行”。现代医学认为无菌性炎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新鲜的血液、营养物质和氧不能进入病变软组织,而随之产生的具有化学性刺激的代谢产物积聚在病变软组织中。前者的物理性压迫和后者的化学性刺激引发疼痛和继发软组织痉挛,以及二者互为恶性循环,其实质是局部微循环障碍。

传统的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无菌性炎症行之有效,是因为它通过“活血”将新鲜血液、营养物质和氧“带入”,而又通过“化瘀”把积聚的代谢产物“带走”,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障碍,阻断了疼痛与痉挛的恶性循环链,从根本上消除了无菌性炎症病变。

解结法是以破而散之的决闭之术,使其气血通畅,《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虽然一般的活血化瘀方法能治疗许多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疗效不理想的病例。按生物力学的理论,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潜在和主要的因素是组织内压力增高,局部组织内、外血液不能很好地交换。用刃针松解局部病变的软组织,可以使局部的压力得到有效的释放,改善局部的微循环,给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5.“八风伤人,内舍于骨结,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灵枢·九针论》)用“长针”、“锋针”等针端有刃的锋利针具,疏通经络,使气血流行,这就是解结之法。通过“解结”使局部的血脉调和,经络的气血运行恢复。故而,“解结”是治疗深邪远痹的一个重要治则。

6.“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灵枢·周痹》)说明患周痹,邪气在血脉之中,随着血脉或上或下,不能左右流动,邪气流窜到哪里,哪里就发生疼痛。并提出“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的治疗原则,即疼痛从上部发展到下部者,先刺其下部,以阻遏病邪的进一步发展,后刺其上部以解除痛源;疼痛从下部发展到上部者,先刺其上部,以阻遏病邪的进一步发展,后刺其下部以解除痛源。

7.“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灵枢·周痹》)针刺治疗痹证的原则,必须首先按压并沿着足六经的分布部位,观察它的虚实,大络的血行有无郁结不通,以及因虚而脉络下于内的情况,然后加以调治,并可用熨法温通经络,如有筋脉拘急坚劲的现象,可用按摩导引之法,以行其气血。

8.“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灵枢·邪客》)“八虚”学说为四肢关节的病变,从整体的角度阐释了其主要病因,并成为刃针临床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刃针疗法主要针对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并留连于筋骨、肌肉的痹证;或过劳、外伤所致的筋伤,以及由此引发的骨关节病变。综合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刃针疗法的治疗部位包括了人体的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等软组织。凡现代医学中的颈椎病、腰椎间盘膨出、腰肌劳损、神经痛、“骨刺”等病变,大多属于中医之“深邪远痹”,可参照运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