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脊索的形成

胚胎自胚盘处生长,一端出现纵行的原条(primitive streak),中间凹陷发育成原沟(primitive groove),原条的前端有原结(primitive node),中央膨大呈烟囱状的凹称原窝(primitive pit),细胞继续增殖并由原结向头端延伸,形成一条从原结至索前板的细胞索称头突(head process),又称脊索突(notochordal process)。原窝的腔隙延伸入头突,致使头突逐渐变成一条中空的细管,又称脊索管(norochordal canal)。胚胎第20天左右,脊索管的底壁与其下方的内胚层融合并出现若干裂孔,于是脊索管向下与卵黄囊顶即未来的原肠相通,向上与羊膜腔底即未来的神经管相通,形成一条连通管,称神经-肠管(neuroenteric canal)。此管的顶壁和侧壁保留,形成倒V形结构称脊索板。脊索板向胚盘前后方向生长,形成一条脊索(norochord)(图1-1-1)。

图1-1-1 胚胎正中矢状切面脊索图

1.脊索 2.神经板 3.原结 4.原线 5.卵黄囊 6.羊膜腔

脊索自原结发出,走行在内、外胚层之间,位于中胚层的中轴线上形似棒状。随着胚体的发育,脊索逐渐向头端增生、加长,原条相对缩短,并逐渐向尾端退缩消失。最终,脊索成了纵贯胚体的中轴器官,在胚胎早期起到一定的支架作用。脊索上端分布于颅底的蝶骨和枕骨,可达颅内面与蝶鞍上方的硬脑膜相衔接,在枕骨侧可达枕骨下面,亦可位于颅底骨和咽壁之间;其下端分布于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若脊索的胚胎残留在上述部位滞留到出生后,可逐渐演变成脊索瘤,故脊索瘤发生于颅底蝶枕部和骶尾部,在颅底蝶枕部向前可生长至鞍旁或鞍上,甚至伸入颅内,向下可突入鼻腔或咽后壁,向后可凸向后颅窝。同样若原条向尾端退化的过程中残留,出生后可在骶尾部增殖分化,形成含有三个胚层多种组织的畸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