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亚健康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一、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学很早就有类似于亚健康的说法,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见肝之病当知肝传脾”等。中医学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顺应自然,做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中医的望、闻、问、切都可以体现“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理论,有典型的故事说明了中医学应用“四诊”及心理疗法治疗的案例。伟大的医学家华佗被称为神医,其治病故事不计其数,下面介绍几例典型的故事。

故事一 华佗用心理疗法的故事

有一个郡守患病,儿子请华佗去诊治,华佗看后说“你父亲有瘀血在腹中,应激怒将瘀血吐出来才能好,不然就没命了”。于是华佗收了报酬却不给治病,后来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到勃然大怒,派人抓华佗,其儿子知道华佗用意,令手下勿捉,结果没捉到,郡守大怒,口吐黑血,病却痊愈了。

故事二 华佗望诊治疾病的故事

有一人患有咽喉梗死病,咽不下去东西。家人载车前往就医,路遇华佗,华佗听到呻吟声停车诊治,并对家人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你要三两蒜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让他吃下去病自然会好。家人按照华佗的要求去做,结果吐出像蛇一样长的虫子,患者果然好了。为了答谢,家人前往华佗家,华佗还未归,其儿子说:你好像遇到了父亲,然后指着车旁的虫子。病人奇怪,进入屋内,发现墙壁上挂了很多类似的虫子。

因此,从中医学的观点阐述亚健康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阴阳失调

阴阳属于古代哲学范畴概念,是指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消长平衡,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也是如此,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就会产生疾病不适。阴阳是指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如有些人总是感觉手脚心热,而有人一年四季手脚冰凉、怕冷等,就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老年人肾精亏虚,理应滋水涵木,但有些老年人常常使用人参补气,就违背了阴阳平衡的原则,反而弄巧成拙。

(二)人与自然不和谐

“自然”是指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自然界有时令交替、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包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天24小时人体内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人要适应外界大自然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顺应自然,这也和现代生物钟理论相符。如南方夏季湿热较盛,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有些人喜欢饮酒,在炎热的夏季饮酒,易使湿热内蕴,引起口臭、外阴易溃烂等。

(三)饮食不节

1.饥饱失常

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就多吃,不喜欢就少吃,甚至不吃,过饥导致机体营养不均衡,如微量元素的缺乏,贫血等;过饱则超出了人体消化的能力,导致食物滞留胃肠时间过长,消化不良,或过食油腻,血脂血糖过高等。

2.饮食不洁

食入腐败变质食物、含有寄生虫的食物、有毒食物,或污染食品,如蔬菜农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食物发霉等。

3.饮食偏嗜

长期偏食某种食物,食品单一,如不食肉,不爱吃蔬菜水果,喜欢油炸食品,喜欢快餐等。

(四)劳逸过度

1.过劳

指劳累过度,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劳力过度伤气,久则气少力衰,神疲消瘦,也就是透支自己、疲劳;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气,日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厌食等,就是常说的精神压力大,脑力过度;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俭,纵欲过度,日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等。

2.过度安逸

指不参加劳动,懒散,过度安闲,日久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少乏力,肢体软弱,动则气喘等,也就是心肺耐力不足,肌肉耐力下降。

(五)七情所伤

“七情”是指7种情绪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也是人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中医学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致病相当于现代的心理疾病,并且情绪与疾病关系密切,如暴怒之下,血压升高,头痛;经常郁郁寡欢,饮食无味,厌世等。

不难看出,中医学无论是从内在环境还是外在环境都对人体的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这也为亚健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七情”所伤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刘某某,公司职员,独生子,很得父母及爷爷奶奶宠爱,在家说一不二。工作后,不思进取,业余时间贪恋玩耍,不善于与同事沟通,经常与同事发生矛盾,再加上工作效率低,不爱学习,因此,经常遭到领导批评,自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好,整日郁郁寡欢,最后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无法继续工作。

二、亚健康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BerKman)首先提出“第三状态”。后来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实际上,20世纪70~80年代疲劳已成为发达国家严重的健康问题:美国调查发现,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疲劳,其中1/8发展为CFS;英国的调查表明,大约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总感觉到疲劳,其中约1/4可能为CFS。目前,CFS的发病患者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发病患者群多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年轻白种人群。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当今社会有一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者仅占5%,有病者占20%,75%的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其每时每刻都在折磨人,使人体精神活力及应激能力、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亚健康人群虽然身体检查没有疾病,但却存在身体、心理、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功能及能力障碍,如不及时调整将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一)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尽管最早不是以亚健康的概念提出,但其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却与亚健康的关系密切。

1.美国Simonds于1974年在国际健康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健康素养的概念,其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素养不足的人,尤其是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了解,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甚至缺少与卫生保健系统协调配合的能力。因此,健康素养概念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府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1990年第一篇关于健康素养的论文在美国发表,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健康国民2010》提出了健康素养的概念,即个体获得、处理、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适当健康决策的能力。2004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健康素养的报告,2005年在曼谷举行了第六届健康促进大会,明确提出了将提高人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行动和目标。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

2.日本是最早提出“过劳死”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说,对亚健康的重视也是源于“过劳死”的报道。“过劳”的概念源于19世纪70年代,用于精神病学,用于描述那些躯体、情绪、精神、人际关系、行为严重耗竭的病人。意味着一个人为了维持生命的火焰,耗尽所有的精力,超出了个体的极限,导致适应环境能力极度破坏,而现今的“过劳”指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导致的健康问题。

日本第一例“过劳死”的案例是在1969年,一位29岁的雇员在工作中毫无征兆的死去,但当时并未引起注意。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数名正当壮年的高管人士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日本媒体才开始关注。短时间内,“过劳死”成为职场中一大威胁,1987年日本劳务省开始对“过劳死”进行统计。日本关于“过劳死”的认定标准:猝死的高层主管原就有疾病存在,只是不知道或不在意,任由过劳蓄积,引发旧病,导致突然恶化死亡。

根据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的定义:“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在病发征兆前1个月连续加班超过100小时,或在并发前2~6个月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的死亡会被认定与工作有关。

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日本人感到“非常疲劳”的比例高达60%,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约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

(二)我国的亚健康研究状况

我国于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确定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1998年4月,“第二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召开,并启动了亚健康问卷调查这一工作。

2012年国民“亚健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表示:一个人口大国,国民健康问题不能只靠打针吃药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应对亚健康问题主要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合理补充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等。

调查显示:我国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如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影视明星等,而且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引起人们对亚健康重视的也许是那些英年早逝的报道:

蒋筑英,中国著名光学专家。1982年6月到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病死于成都,终年44岁。

萧亮中,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院学者。2005年1月5日凌晨,因劳累过度猝死,终年32岁。

张生瑜,北京同仁堂董事长。2008年7月22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

尹小文,博士,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2016年12月8日,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终年43岁。

英年早逝的人还不止这些,多数人实际已经感觉各种不适,只是没有重视,酿成的后果给家人、朋友、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四、亚健康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亚健康表现只是以个体感觉不适为主,临床检查倾向于正常,所以不能将亚健康列为疾病范畴,更谈不到诊断,因此,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亚健康是否过于夸大?目前研究以传统医学较多,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一)亚健康状态的确切原因

因为不是疾病,不可能用病因来解释,一切还只是推断,由于亚健康状态通过运动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环境变化、调整饮食起居等方式可以缓解或解除,所以间接推断亚健康的成因与上述因素有关。

(二)亚健康的标准难以确定

亚健康的表现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的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难以量化。由于疲劳是亚健康中最常见的表现,所以有些学者将CFS归属与亚健康范畴,但实际CFS与亚健康还有区别。

(三)亚健康的调理偏于综合调理

由于亚健康不属于疾病,所以谈不上治疗,需要调理加以改善,不能用某种药物对应治疗某种疾病,因此,亚健康关注的是调理后对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并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起居、社会参与等,其宗旨是恢复到人体健康或相对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