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液好比肾之镜,眼睛就是肾之窗
1.尿液检查
收集尿液标本注意事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尿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长期观察对比,一般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清洁:使用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送检尿量:一般不少于10ml(至少达到一半尿杯的量)。
5.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
最简单最直观的检查要数尿液检查了。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所以说,尿液好比肾之镜。那尿液检查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呢?
尿色 尿量
比重 白细胞
尿蛋白
(1)尿色:
首先最直观的自然就是外观,自己上厕所的时候就能看到,正常的尿液是透明的淡黄色,一定程度上会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透明尿:如果你没有糖尿病、肾萎缩、尿崩症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考虑少喝一点水。
红色尿:红色尿应该是最常见的尿色改变之一。如果看到红色尿,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血尿。尿中血细胞多,肉眼就能观察到的叫肉眼血尿;尿中血细胞不多,肉眼看与正常尿差异不大,但是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红细胞的叫镜下血尿。血尿往往提示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前列腺出现了问题,比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当然,并不是说红色尿就一定是有血,利福平、维生素B、华法林等药物,或者是过多食用胡萝卜、黑莓等食物,尿液也会呈红色,这时候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促进色素排出就可以了。
橙色尿:脱水会使尿色加深,呈现橙色;肝细胞性黄疸或阻塞性黄疸时,由于尿中胆红素增多,尿会呈现橙色;同样,食用大黄、甜菜、黑莓等食物,其中的色素也会使尿液呈现橙色。
绿色或蓝色尿:可能是你的尿中含有胆红素,放置过久时,胆红素氧化变为胆绿素,尿呈绿色;原发性高钙血症也会使尿液呈绿色。
其他各种颜色的尿液:当我们看到特殊颜色的尿时,首先想想是不是吃了一些药物或食物引起的,如果没有,就要及时通过尿检来鉴别这些颜色的原因。
(2)尿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800~2000毫升。饮水、运动、出汗等皆可影响尿量。
一天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饮水、饮茶过多即可出现,病理性的多尿有肾性的比如多囊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恢复期等,也有内分泌性垂体性的比如糖尿病,也可以是神经性的比如中枢性尿崩症等。
一天尿量<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可以分为肾前性少尿比如脱水心衰,肾性少尿比如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肾后性少尿比如尿道结石等。
如夜间睡眠时,尿量>750毫升或大于白天的尿量,即夜尿量增多,除了7岁以下的儿童和老年人,常见于肢体下垂部位水肿的疾病——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或者是膀胱和前列腺等泌尿外科的疾病。
(3)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测定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1.010左右,称等张尿,代表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
(4)尿白细胞:
尿白细胞阳性一般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5)尿蛋白定性:
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后文会详细说明。
2.眼睛检查
现代医学研究认识到,眼部病变与肾脏疾病的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初次就诊以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眼部病变为主诉,经检查发现早期肾脏病的患者不在少数。
然而肾脏疾病和眼部病变早期,患者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因而常常被忽视。所以进行早期眼底检查,眼部疾病的筛查,尤其是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中,眼底和肾脏常常平行出现损伤,这对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肾脏病中还有一种叫TINUS综合征,全名是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它是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常累及多系统,导致多器官损害,其中可表现出眼部和肾脏的损害。肾损害表现出现前后可见到眼色素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或全色素膜炎),尤其当虹膜睫状体炎和全色素膜炎同时出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及时性肾活检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别的还有许多肾脏疾病和眼相关,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眼睛可以提示、反映肾脏疾病,是肾脏的一个窗口。所以如果眼睛出现了上述种种情况,一定要留个心眼,也许你出问题的不是眼睛,是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