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带下

陆某,女,30岁。
初诊:2013年5月28日。
主诉:反复期中出血4年。
现病史:期中时有阴道出血,出血时多时少。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畏寒肢冷,腰骶酸痛,面部痤疮,结婚1年未避孕未孕。基础体温双相,呈爬坡状上升。2013年3月(月经第3天)血生殖内分泌:LH 3.2IU/L,FSH 5.4IU/L,E 2 20.51pmol/L,T 1.3nmol/L,PRL 396.23mIU/L,P 0.3nmol/L。有慢性宫颈炎,TCT正常,HPV阳性,目前正在治疗中。
刻下:今晨少量出血,基础体温未升,苔薄,舌下静脉较粗,脉细小弦。
月经史:13岁初潮,5~6/28~32,量少,色黯,夹血块,经前乳胀、腹胀,末次月经2013年5月15日。
生育史:0-0-0-0。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无异常;宫颈:中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附件:右侧触及卵巢,压痛,左侧(-)。
中医诊断:①经间期出血;②带下。
西医诊断:①排卵期出血;②慢性宫颈炎。
病机:癸阴不足,肾阳亦弱,湿热瘀结,冲任不固。
治则:滋肾填精,补肾助阳,疏肝利湿,活血促排。
方药:龟板18g,鹿角片9g,紫河车粉(冲)9g,熟地12g,淫羊藿30g,鸡血藤12g,香附12g,枸杞子12g,红花12g,肉苁蓉12g,菟丝子12g,胡芦巴12g,桔梗6g,制大黄(后下)15g,土茯苓30g。
医嘱:①B超检查;②继续测基础体温;③阴道出血时禁房事。
二诊:2013年6月22日。
药后带下血丝现象即止,末次月经6月15日—6月20日,经量增多,刻下腰酸,苔薄,脉细。
治则:补益肝肾,调经固冲。
方药:生地12g,熟地12g,怀山药12g,茯苓12g,山萸肉9g,黄精12g,石楠叶12g,当归9g,川芎6g,白术12g,白芍12g,乌贼骨15g,生茜草6g,炒荆芥9g,赤石脂12g,椿根皮12g。
医嘱:基础体温由低转高时安排同房。
根据上述周期用药加减治疗3个月,经量增多,期中出血现象消失,2013年10月17日查血HCG 479.6IU/L,P 77.93nmol/L,确诊为早早孕。之后随访孕期一切正常。
病案分析
病机分析:患者雌激素水平较低,即癸水不充、冲任亏虚,故见经水量少,腰骶酸痛。癸水肾阴在高水平时,转化顺利,气血活动,排出精卵,即所谓“重阴必阳”。现重阴不足,转化欠利,反致气血活动加剧,氤氲乐育之气较盛,阴不能及时滋长,阴阳不得交接,损伤阴络,血溢于外,这是酿成本病的关键所在;阴阳互根,肾水不足,致肾阳亦不足,故平素畏寒肢冷,阳气亏虚,影响了氤氲期由静至动的顺利转化,故BBT爬坡状上升缓慢,期中出血时有淋漓;患者婚后氤氲乐育之时经常出血不能行房,影响交接育胎,致使情怀不畅,气滞冲任,久而成瘀,故见经前乳胀腹胀、经行色黯夹血块、舌下静脉紫黯。肝旺克伐脾土,土失健运,湿热下注,可见带下量多、色黄,湿毒久聚故宫颈糜烂、HPV(+)。同时血瘀、湿热不除,又能在氤氲之时损伤胞络、冲任,致期中出血时多时少,反复不愈。
用药分析:初诊正值氤氲出血之时,以经验方助黄汤合龟鹿二仙汤为基础方,填阴补精,温肾助阳。土茯苓、土大黄清热泄浊,配以桔梗,借其开提宣通之力促使卵子顺利排出。一旦促排成功,阴阳顺利转化,“不止血而血自止”,这就是见血而“不止血”的原因。二诊正值经前,以桃红四物为主化瘀生新,理气调经。三诊时经水初净,“的候”之前,以四物汤合归芍地黄丸为主益肝补肾养血调冲;乌贼骨、生茜草能通能止;赤石脂、椿根皮收敛止血,配以炒荆芥这一“血中风药”,苦温清血,意在止欲行而暂未行之血证。未雨绸缪,事半功倍,这也是“不见血反止血”的理由。
验案忠告:①排卵期出血一般因为出血不多,时间不长,所以许多患者对此不够重视,殊不知,反复不愈,不仅潜在感染的可能,而且会失去最佳受孕时机,导致不孕。②对于排卵期出血的治疗不是盲目止血,关键还是在于根据月经周期分别治疗:经净后补肾养血,排卵前可酌情收敛止血,预防在先,排卵期温肾活血促排,黄体期温肾助阳,月经期活血调经除旧迎新。
(陈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