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云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

一、寒热虚实,详精辨证,推崇四物
月经不调范围广,分型多,故应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的证候结合舌苔脉象,详精辨证,分辨寒热虚实。一般来说,月经提前、月经过多、经色深红,质稠者属热;月经后错、月经过少、经色紫黯,质地较稠者属寒;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淡,质稀者属虚;月经过期或先后不定期、经色黯红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者属实。根据寒热虚实,再从中分出属于何型,选方用药并随症加减,每易取得疗效。李教授推崇应用四物汤加减变方来治疗月经病。四物汤来源于《和剂局方》,能补血活血,是妇科之圣方,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说。《医方集解》曰:“当归甘温入心脾,能养营活血,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血滞,补血虚,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养阴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润肝燥而补肝阴,升清阳而开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而且四物搭配合理,动静结合,活血和营,能共起补血调经之功,其中归芎组方为归芎散,活血调经为气药,与血药地芍相配,能行血而不伤血,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养五脏之阴而调经补血,四物相配,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刚柔相济,阴阳调和,使血自生。血为月经的主要成分,血的寒热虚实均可致病,以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变化,如血虚者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组成为圣愈汤或加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八珍汤;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或加益母草为四物益母丸;血实热者加黄芩、黄连为芩连四物汤;虚热者加地骨皮、丹皮为地骨皮饮子;血寒者去生地加人参、肉桂、莪术、牛膝、丹皮、甘草为温经汤或加艾叶、吴茱萸、肉桂、香附、续断、黄芪为艾附暖宫丸等。这样通过四物汤的加减变化,对于月经病的寒热虚实之证均可应用之。
二、注重理论,调理脏腑,阶段用药
李教授治疗月经病,重视基本理论,强调肝、脾、肾三脏的调理。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调肝中以养肝疏肝为主,使肝疏泄条达为用,常选用逍遥散、四逆散加白芍、玉竹等养肝润肝之剂。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运化水谷功能正常,后天水谷之精微可更充养天癸,使天癸成熟,更好地发挥作用。脾气宜升应以健脾升阳为主,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使脾健生血统血。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血同源,精可化血,肾主宰天癸,只有肾气盛,才能天癸至,肾气盛才能任通冲盛,月经正常。《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肾以补肾填精为要,常用方药有右归丸、左归丸等,补肾中还注意阴阳互补,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使肾中阴平阳秘,才能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除上述治疗外,补肾中还应注意先后天互补,肝肾同源,精血互补,共同达到填精生血的目的。李教授尊崇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所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的理论指导,临床上根据年龄来用药,青春期重在补肾,育龄期重在调肝,更年期重在健脾。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还应以正确辨证治之。如青春期的少女所出现的月经不调多为肾气未充,冲任不足,故治疗应采用补肾益冲之法。常用生地、熟地、菟丝子、山萸肉、怀山药、枸杞子。如果治疗收效不显应加入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鹿角胶、脐带等,如经行量多加乌贼骨、生茜草,如此补肾益精,填补冲任,多能奏效。
女性“二七”后,肾气渐充,天癸成熟,任脉通,冲脉盛,月事来潮,在女子生理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月经的周期性变化。李教授在治疗月经病中,根据月经周期用药,他认为行经期应顺经而下,宜行宜温,多用温经活血,行气止痛法,常选用附子、桂枝、乌药、小茴香、桃仁、红花等,使经行通畅;卵泡期宜充养发育,补益因经行血下所致的气血不足,此时多用健脾补肾养血法,常选用怀山药、黄精、石楠叶、仙灵脾、香附、鸡血藤等;在氤氲期(排卵期)宜补肾活血,促进排卵,常选用经验方助黄汤(熟地黄、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仙灵脾、鸡血藤、红花、肉桂、香附等);黄体期宜填补因卵子排出后之空虚,多填精补肾,健脾调经,常选用菟丝子、肉苁蓉、锁阳、仙灵脾、巴戟天、怀山药、鸡血藤等。并且根据不同的病情辨证施治,灵活用药,但要注意顾护胃气。除了注重月经各个不同时期的用药,同时还应注意经期重治标,以缓解其症状,经后重治本,以调整脏腑功能,以期达到调整月经的目的,使月经周期、经期、量、色、质正常。
三、分清先后,重内外因,调经治本
月经病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的,有外因,也有内因,如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妇科病以寒、热、湿尤为重要。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之内伤。此外劳倦过度、饮食所伤、房劳损伤,或先天肾气不足,跌仆外伤等,都可伤及气血、脏腑、经络而产生病变。故调经应当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因他病而后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如崩漏大出血后引起眩晕症,当先止血,益气止血后,血向上濡养清窍,眩晕就能好转。再如因患有某一慢性疾病,如患隐匿性肾病,导致月经失调,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就应当先治好慢性疾病,待疾病控制好转,精血有源,气充血旺,则经血自会如常。治疗月经病时还要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痛经剧烈时应先止痛以治标,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分型而治之;暴崩时应先塞流,缓解后再行澄源和复旧;再如血虚闭经,只能缓治补血治本,切记不能速攻破血以通经,以免犯虚虚实实之弊。
四、针灸并用,内外合治,不拘一法
李教授用药不拘一法,除了内服中药外,他还结合药物外敷、灌肠、针灸、耳穴、理疗等。譬如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将口服中药多煎150ml灌肠,保留1小时为宜,经期停用,在治疗输卵管不通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上效果显著。中药灌肠旨在通过药液的温热效应和肠黏膜吸收药液进入盆腔组织,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局部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粘连组织的吸收消散。输卵管阻塞经中药灌肠后在加强输卵管蠕动功能的同时,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加强消炎和分解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内外合治后,经动物实验证明能调整激素水平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腺体,使之萎缩减少,提高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水平,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提高外周血浆中β-EP的含量协调子宫功能活动。中药外敷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口服中药的药渣),置于下腹部,通过药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的目的。治疗痛经除了中药内服外还配合经行时王不留行子贴耳穴,取内分泌、子宫、交感等,加上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等,止痛效果非常明显,有事半功倍之能。崩漏可以针刺冲脉、关元、中极、三阴交等,以调整月经周期,耳穴取子宫、内分泌、皮质下,用于崩漏中各型的止血,还可用艾条灸隐白穴,治崩中出血。其他尚有月经先期加太冲、太溪,月经后期加天枢、归来并艾灸,月经先后不定期加肾俞、脾俞、足三里,可针、灸并用。
五、血肉有情,填精补髓,补人三宝
血肉有情之品是与草木无情之品相对而言的,即指人与动物等的血与肉之类的有情感之物。这些有情之品可以补助人的精、气、神三宝,填补人体之下元,达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补益冲任之目的。
李教授擅长使用动物类药物,尤其在月经病的治疗中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他自拟的经验方:加味龟鹿方(党参、黄芪、龟板、鹿角粉、杞子、阿胶、百草霜、乌贼骨、生茜草、煅龙骨、煅牡蛎、脐带),功效补气益血,填精补髓,固涩止血。治疗月经过多,淋漓不净;经期提前,经色淡红;面色 image白,舌淡;体虚月经不调等。
其他月经病如崩漏常用阿胶、乌贼骨,卵巢早衰导致的月经过少、闭经等常用龟板、鹿角片、紫河车等。
六、锻炼强身,食疗验方,预防为先
李教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经常关照病人:管住嘴,迈开腿,勤锻炼,畅心扉。对于月经病应当尽早及时治疗,避免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强壮体质,注重锻炼,增加营养,注意食疗。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多吃牛奶、瘦肉、猪肝、鸡蛋、红枣等。阴虚内热者,多食黑木耳、百合、藕、梨等。脾胃虚弱经行腹泻者多食山药、白扁豆、莲子、芡实等。痛经患者除了注意保暖,忌食生冷外,平时可以常常吃些当归生姜羊肉汤;月经过多患者除了注意休息外,可以常吃阿胶瘦肉粥、艾叶煮鸡蛋等;自我推拿足三里、三阴交、隐白等穴,可以起到强身调经的作用;推拿三阴交、合谷可以治疗痛经;艾灸至阴穴可防止月经过多;艾灸关元、足三里可治月经过少。注意冷暖气候变化,勿赤足,勿涉冷水,防寒邪侵袭致病。节制饮食,勿过食生冷及辛辣刺激、膏粱厚味之物,保护脾胃功能。注意经期卫生,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李俊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