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疗思想解读
中医治疗思想,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心理变化、外感病邪、内伤七情引起的病理变化进行反复认识,不断检验,总结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的一整套治疗各种疾病的思想(临床思维),因而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1.治疗思想能反映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治疗思想是在治疗原则产生之前的临床思维,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统帅地位和主导作用。治疗思想和其他思想规律一样,先有思想,才派生出原则。
2.治疗思想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对临床经验的收集整理,但最终经过了理性的提炼与升华;它源于一病、一证、一法、一方、一药的诊治经验与心得体会,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和理性提升。成为学术思想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临床经验的收集整理,更要重视对临床经验的理性提升,从中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概念、原理、规律、法则,进而成为指导我们临床诊疗工作的方针与准则。
3.“没有正确的治疗思想,就没有正确的治疗行动。”正确的治疗思想指导正确的医疗实践。中医治疗思想是指导治则治法制定的指南针。脱离正确思想的指导,我们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可能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错误的。对于中医诊疗来说有时危害巨大。
4.重视治疗思想是高层次学者的典型学术特征。高层次学者锲而不舍,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干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一定会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治疗思想是凝聚其学术成就的闪光点,也是其总结提炼的思想精华,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也一定蕴含其中。
5.治疗思想的形成与出现,一定是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多学科的思想而形成,最终又经过验证、传播而完成其使命。例如,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在中庸思想、相反相成思想指导下,才有调整阴阳、以平为期;在形神统一思想、整体和谐思想指导下,才有治病求本;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才有三因制宜,随证治之;在辨证思想指导下,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治反治;在防微杜渐,发于机先,防患于未然思想指导下,才有治未病、既病防变治则。
6.治疗思想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治疗思想是一种时代思想,是一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共性认识。它的产生或许源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派的临床实践与思想认识,但它所体现的、所表达的、所传递的一定是多数人的共同认识,并经过多数人的临床实践验证而最终被确认。如何认定“治疗思想”?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临床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应该指出,有些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法中就蕴含着创新“思想”,但要想成为“治疗思想”甚至“学术思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治疗思想的出现,是吸收了众多学科的思想成果而形成,最终又必须经过验证,潜移默化到医生的心中才算完成其使命。治疗思想与治疗原则在医疗实践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尽管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分,指导的范围有大小之别,关系上有指导与被指导的区别,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必须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