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指导
- 江开达
- 1063字
- 2024-11-28 17:49:40
第二节 分 类
世界精神病学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将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GAs)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包括吩噻嗪类(如奋乃静、盐酸氟奋乃静、盐酸三氟拉嗪、硫利达嗪及长效制剂癸氟奋乃静、棕榈哌泊塞嗪等);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及长效制剂癸酸氟哌啶醇和五氟利多等);硫杂蒽类(如氯普噻吨、氟哌噻吨);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阳性症状,部分患者的阳性症状不能有效缓解,而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疗效不显著,甚至可引起并加重阴性症状。其显著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包括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适应证有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躯体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妄想性障碍等。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也常被称之为非典型(atypical)或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的强阻断外,对5-羟色胺2(5-HT 2)受体亦有较强的阻断作用,因此又被称为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erotonin-dopamine antagonists,SDAs),其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作用选择性更强。
按药理作用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四类: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利培酮、齐拉西酮;多受体作用药(multi-acting receptor targeted agents,MARTAs),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鲁拉西酮(lurasidone)、布南色林(blonanserin)、阿塞那平(asenapine);选择性D 2/D 3受体阻滞剂,如氨磺必利;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如阿立哌唑。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适应证大致相同,同时避免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某些缺点。
SGAs与FGAs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大大减少了EPSs的发生,在作用机制上表现为高5-HT 2A/D 2受体拮抗比率特性。此外,部分SGAs与D 2受体的结合呈一过性或快速解离,这一特点也被认为是“非典型性”特征。随着SGAs的迅速发展和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深入探讨,药物治疗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对精神病性症状或阳性症状的改善,SGAs对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的疗效,能帮助患者改善长期治疗的预后,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其广泛应用有取代FGAs的趋势。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因在方法学和评定标准等方面存在不一致,SGAs能显著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的观点并非结论性定论,依赖于我们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待于更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做进一步研究和证实。某些SGAs存在较多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氯氮平对心脏和血液的毒性、大多数SGAs会引起糖脂代谢异常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