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医院研究生管理

一、研究生的定位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
二、研究生的分层培养
1.研究生的转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了转型期。研究生教育转型期是指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是研究生教育全面的和整体的状态转换。主要是指观念的转变、机制的转换和体制的转型。目前,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能力为本。
2.研究生的分类
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根据学位分为硕士、博士;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分为科研型和专业型。在全日制研究生中,分为三年制和长学制的研究生。在长学制研究生中,七年制为硕士研究生,八年制为博士研究生,均属于专业型。
3.研究生的分层培养
由于研究生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尽相同。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专家、教授,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临床医师、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分层次的培养。对于科研型研究生应该是培养他们设计课题、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做实验的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上疑难的病例分析,熟练掌握常见手术或操作,侧重于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通过对研究生的分层培养,达到各自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研究生培养的平台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完成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完善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是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医院一般下设中心实验室和专科实验室,而中心实验室是服务整个医院的科研平台。专科实验室是根据各学科研究的方向和特色,为学科提供的专业研究平台。应该充分利用中心实验室和专科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并且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应该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期望在更高水平的科研合作。
2.提供科研服务平台
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课程的学习,还需要实际应用的学习。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各类科研讲座,提高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以及论文撰写、标书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开设研究生文献阅读,由资深的专家解析高质量文章发表的规律和方法,为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提供论文修改机构或修改专家,从实际工作中帮助研究生文章发表。通过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平台建设,使研究生能够在较高的平台上,更加顺利地完成课题,完成论文撰写和发表高水平的国际论文,增强国际影响力。
四、打造国际化研究生管理平台
研究生是高端的科研人才,因此,培养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至关重要。
1.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丰富合作形式
研究生教育应积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同时国家还应从政策上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建立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组织与机构,制订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政策等。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还应不断丰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主要采取的国际合作模式是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嫁接式(经过课程的本土化改革,部分课程有中国教师教授)、对接式(学生先在国内就读一定年限,然后再去国外就读一定年限,比如“1+1”、“2+1”等)、移植式(全面直接引进国外大学的课程和师资)等。可以通过国家层面(公派留学生)、大学层面(短期出国留学)和医院层面(海外培养计划)的不同途径达到联合培养的目的。
2.推动师资队伍国际化和教学内容国际化
美国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研究生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并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研究生导师,邀请国外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另外,还应积极为我国教师提供到国外学习进修和考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能力,有计划地培养国际合作方面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中,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首先要在内容上具有国际定位,应着重培养研究生在国际背景下的科研能力、职业和社交能力。比如:与世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院合作开设课程,从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获得进步。其次,还应注重营造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环境,通过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推广双语教学等措施,培养从事国际事务和外事研究的人才。同时,还应鼓励研究生阅读国际学术前沿的英文资料。力争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等。
五、研究生导师管理
研究生的管理主要是导师负责制,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管理。
1.建立导师聘任上岗后的培训制度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绝大多数院校的博士生导师在获得指导资格后,大都依自己读研究生时导师指导自己的经验来指导自己学生。其次,由于历史、国情所限,当前我国的许多研究生导师没有接受过博士生阶段教育,对于如何指导硕、博士生不甚清楚,全靠自己在实践中的尝试与摸索,这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效率。再次,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导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在我国实施导师培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为新导师提供岗前培训,也可以为那些现任导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导师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开设培训班,也可以在指导研究生的实践中进行。
2.健全导师聘任后的监督制度
导师遴选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之一。我国各高校在导师选聘方面十分严格,然而,在监督方面却非常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一套监督机制,对导师正式聘任期间的学术发展以及教书育人进行有效和合理的评价。监督及对导师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了研究生导师之间竞争的缺失,不利于导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从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设立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复审制度、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导师的监督制度,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完善。

(余 震 李小艳 于 宏 王 平 于 靖 秦环龙)